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为了探测、分析和研究尺度小、生命史短、致灾重的龙卷等强对流天气三维精细化垂直结构及演变规律,江苏正在龙卷易发区苏北平原建设高时空分辨率的双偏振雷达网。本文为支撑苏北龙卷雷达网建设,从龙卷雷达组网的必要性出发,重点分析苏北龙卷雷达组网策略。研究表明:(1)苏北龙卷雷达网拟采用大天线、全固态、高性能技术指标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组网,采用不同的观测模式,可获得空间一致性好、时空分辨率高且丰富的探测数据,满足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快速、精细化探测要求。此外,采用较高的脉冲重复频率等扩展测速范围,解决X波段雷达速度模糊问题。(2)经理论计算与比较,苏北龙卷雷达网可采用正三角形组网拓扑结构,取累计空间密度值90%,雷达间距为60km时,波束直径b_s特征值为282.0m,最低波束高度b_h特征值为52.6m,探测灵敏度Z_(min)特征值为2.7dB;X波段雷达组网与S波段业务雷达相比,在60km探测距离处,其波束直径减小了约2倍,0°仰角盲区高度降低了约1.5倍,探测灵敏度降低了2.4dB。即在方位分辨率、探测盲区、弱回波探测能力、数据空间一致性等方面均得到提升,可提供更多低于1km、甚至百米的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资料,便于捕捉龙卷等强对流天气。(3)苏北龙卷雷达网在盐都、阜宁、大丰、宝应、兴化(龙卷易发区),各布设一部固定式X波段全固态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综合考虑在苏北平原雷达选址的各种因素,最终雷达网基本单元拟采用近似正三角形(N=3,L=45~65km)的拓扑结构。5部高时空分辨率的龙卷探测雷达组成3个近似正三角形的单元,镶嵌在S波段雷达业务网内(盐城、淮安、泰州雷达中间)。后续可进一步增加雷达数量及拓宽观测区域,例如在高邮等龙卷易发地区,可增补X波段天气雷达或C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  相似文献   
52.
金顶矿床古元古锆石SHRIMP年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兰坪盆地内金顶矿床容矿围岩中的锆石,在SHRIMPⅡ上获得了一组1800~2000Ma的古元古代U-Pb年龄信息,认为它很可能来自扬子基底;由锆石的形态特征判断,它们未经强烈改造和长距离迁移,暗示该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有老物源物质的参与,为探讨三江造山带、兰坪盆地的大地构造演化及扬子原地台基底边界的划定、金顶超大型矿床成因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3.
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013年,中国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始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空气质量随之迅速改善.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评估了2013~2017年中国地区PM2.5暴露及其健康影响的变化情况.首先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模拟,构建了2013~2017年中国高时空分辨率PM2.5浓度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评估了PM2.5暴露的时空变化,并结合PM2.5暴露的长期和短期健康效应模型评估了中国PM2.5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的变化情况.研究显示, 2013~2017年间中国人口加权的PM2.5年均浓度从67.4μg m-3降至45.5μg m-3,下降幅度达到32%.在此期间, PM2.5浓度的快速降低使得与PM2.5长期暴露相关的超额死亡人数下降了14%,从2013年的120万人/年(95%置信区间:100, 130;占总死亡人数的13%)降至2017年的100万人/年(95%置信区间:90, 120;占总死亡人数的10%).目前中国大多数地区的PM2.5暴露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在高浓度区间PM2.5暴露水平下降带来的健康效益改善幅度要小于暴露下降幅度,虽然2013~2017年间PM2.5浓度迅速下降,但带来的健康效益却相对有限.研究还发现由于重污染天数迅速减少,PM2.5急性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在2013~2017年间降低了61%.本研究表明中国的清洁空气政策有效缓解了当前空气污染所导致的健康危害,但未来仍需要继续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以进一步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以双血浆法为参考标准,评估不同体表面积(BSA)标准化方法在老年患者Gate's法测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中的适用性研究。方法:91例在我院行双血浆法以及肾动态显像检查的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分别计算获得tGFR0和gGFR0(未行BSA标准化)。根据不同BSA标准化方法(Du Bois公式,Gehan and George公式,Stevenson公式,胡咏梅公式,胡咏梅提出的性别分开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并记录为gGFR1-5和tGFR1-5。以双血浆法为参考标准,进行tGFRx与gGFRx的相关性分析。根据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为正常及过轻组(A组,42例)和过重及肥胖组(B组,49例),将相应gGFR记录为gGFRx-a和gGFRx-b,并分别与tGFRx-a和tGFRx-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GFR0与gGFR0的相关性系数r0=0.723,tGFR1-5与不同BSA标准化后的gGFR1-5相关系数r1-5分别为0.721,0.719,0.720,0.718,0.7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A组tGFR与gGFR相关性普遍较好,tGFR与gGFR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5a分别为0.817,0.828,0.827,0.828,0.826,0.841,但相关系数最高者为使用第5种BSA标准化公式后获得的gGFR,r5-a=0.841(P<0.05)。B组tGFR与gGFR相关性均较差,相关系数r0-5b分别为0.634,0.626,0.620,0.623,0.621,0.67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计算GFR方面,Gate's法与99mTc-DTPA双血浆法具有较好相关性,但是过重或肥胖患者GFR的准确评估仍为临床难点问题,需要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5.
城市三维模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结合我国基础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所累积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基于CGA形状语法的建模技术,能够实现城市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然而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如何满足相应的建模需求尚未清晰。对此,本文首先梳理了以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图(DLG)以及数字正射影像(DOM)为代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特征,研究了其如何有效支撑城市三维建模中Ⅲ级产品模型的快速构建,形成了一套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到城市三维模型的数据处理与建模方法体系。以某地级市城区场景为例,基于CityEngine平台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此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利用率,提升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56.
在对田坎系数的理论基础进行简述后,提出了田坎系数获取的两种途径:传统意义上的量测获取和影像分类原理的田坎系数获取。最后得出结论:基于影像分类原理的田坎系数获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且与实地测算的田坎系数具有较高的符合度,可作为实地测算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57.
强震区高混凝土坝的坝体强度和动力稳定是关系大坝抗震安全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为了全面研究地震作用下的混凝土坝的抗震安全,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及动力接触模型来分析模拟地震中坝体的损伤及坝基滑裂面的破坏、张开、滑移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坝体—基岩三维有限元非线性动力接触模型综合分析震后坝体损伤区域分布、坝基滑移面的接触状态及塑性区的动态分布,避免了采用单一判据的评价的局限性。以某重力坝为例,采用超载法进行大坝动力损伤及动力稳定性进行计算并对大坝的抗震安全进行评价,得到大坝的超载安全系数。工程算例表明:该方法可以全面的评价地震过程中大坝的坝体损伤和稳定性并能够考虑其相互影响,为混凝土坝抗震安全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8.
贵州正安旦坪铝土矿大精查项目位于黔北典型岩溶区,为在钻探施工中有效避开岩溶,减少损失,提高勘查效率,达到铝土矿勘探定孔目的,在基本掌握研究区地质背景与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物探瞬变电磁法测量.本文简单介绍了物探瞬变电磁法(TEM)的工作原理及探测方法,着重通过在已知钻遇溶洞钻孔ZK14604开展方法性试验,选取合适观...  相似文献   
59.
温度对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5~30℃下,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为大规格组均小于小规格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橄榄蛏蚌软体部干重(W)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在实验温度(15~30℃)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橄榄蛏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先逐渐增加,后随之下降,两者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5℃和20℃。耗氧率(O)、排氨率(N)与温度(T)和橄榄蛏蚌软体部干重(W)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O=-0 .651 3+0. 053 2T+0. 107 3W,N=32. 162 6-1. 056 6T+1 .322 2W。二方程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 .964 2和0 .892 1;F检验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  相似文献   
60.
通过轨迹大数据的挖掘,揭示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引入时间、空间和方向相似度对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进行了改进,选择典型的红色旅游目的地遵义市为案例,对2010—2019年的红色旅游者轨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所构建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能够有效提取轨迹大数据中隐含的旅游者的时空行为模式;(2)遵义市红色旅游以半日游为主,夏季是红色旅游旺季;(3)红色旅游有6类模式,分别为“红色+购物娱乐”、“红色+历史文化”、“红色+登山旅游”、“红色+生态休闲”、“红色+古镇旅游”、“红色+乡村旅游”,主要分布于遵义市的西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模式长度12.03~18.42 km,模式持续时长0.65~13.60 h;(4)所有模式中共提取出24条旅游线路,包括全红色旅游线路(58.33%)和混合线路(41.67%),平均长度为17.69 km,平均时长2.36 h;(5)遵义会议旧址作为核心吸引物,支撑了38.46%的线路的形成;(6)蓉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