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张健 《海洋学研究》1997,15(4):54-59
本文根据1995年1月对海南省东寨港、铺前湾海域进行调查的资料,描述了该海域冬季环境化学要素的浓度分布特征,并对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各化学要素的分布均匀,落潮值稍高于涨潮值。除无机氮含量超标外,其它各化学要素均满足一类海水的标准;底质的环境现状良好,无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552.
杭州湾丰水期主要污染因子的分布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年~2001年杭州湾交通通道工程海域环境调查与监测、大小洋山海域跨海大桥和码头建设以及宁波镇海炼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结合浙江省海洋污染基线调查的成果,分析了杭州湾丰水期主要污染因子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杭州湾海域水质受陆源影响显著,面源和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以及沿岸径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使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2)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是丰水期杭州湾海域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其在水体中的含量从湾顶至湾口逐渐降低。无机氮在水体中的含量较高,均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在水体中的含量在湾顶和湾中段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在湾口段超过三类海水水质标准。(3)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物质也是丰水期杭州湾海域水体重要的污染因子,湾顶段的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物质平均含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污染物质含量呈现湾中段低,湾顶段和湾口段高的分布态势,表明石油类污染物质的含量除了受陆源排污的影响外,还与各类船舶及大型石化企业等长期排污有密切关系。(4)由于钱塘江潮汐的作用,杭州湾海域水体交换剧烈,湾内高含量的悬浮物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体中污染物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553.
地温突升与短期气候变化初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汤懋苍  张健 《高原气象》1990,9(4):364-370
利用我国各气象站1954—1985年的地温资料,分析发现3.2m深度的地温有“突然升高”现象,其中大部分不能用地表层的变化来解释。当“地热异常型”的地温突升呈大范围(大于10~3km)群发性时,会使该区域当年降水量明显增多;当“地热异常”呈“孤点”爆发时,不会使该地降水机率增加,但当降水发生时可以增加降水量。  相似文献   
554.
In this study, a composite source model has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alistic strong ground motions in Beijing area, caused by 1679 MS8.0 earthquake in Sanhe-Pinggu.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us the useful physical parame-ters for the futur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in this area. Considering the regional geological/geophysical background, we simulated the scenario earthquake with an associated ground motions in the area ranging from 39.3°N to 41.1°N in latitude and from 115.35°E to 117.55°E in longitude. Some of the key factors which could influ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an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distribution and the peak ground velocity (PGV) distribution around Beijing area also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ed result with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 has been made, and a suf-ficient discussion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posite source model also has been given in this stud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uch as the PGA, PGV, peak ground displacement (PGD), and the three-component time-histories developed for Beijing area, have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field and building code design, especially for the evaluation of critical constructions,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by financial/insurance companies.  相似文献   
555.
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与广西夏季高温天气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1951~2003年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对广西多高温年份和少高温年份的大尺度环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多高温年和少高温年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到副热带地区在冬春季和前汛期都呈现相反的南北距平分布结构;盛夏,多高温年在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地区及孟加拉湾至我国西南地区是正距平区,而少高温年在上述地区为负距平中心。典型相关分析表明,7~8月500 hPa高度场与前期1月、4~6月的高度场有密切的联系,高空槽脊的强弱分布及西太平洋副高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变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内相关,从而揭示了高温天气形成的大尺度环流变化的一些事实。  相似文献   
556.
李岩  张健 《气象》2003,29(S1):87-90
黑龙江省春秋防期森林火险气候趋势预测服务系统采用动态模拟方式,用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距平符号一致百分率,形成预报方法和预报系统。本系统在单因子的正反相关模式下选取10个样本时,历史概括率一般在90%以上,在选取20个以上样本时,历史概括率一般在70%以上;在多因子的综合模式下,能使用点聚困对各因子的结果有一个较好的总结,形成比较单一的预报取向,从而给预报人员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57.
象山港网箱养鱼区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00年象山港网箱养鱼区和邻近对照区的4季采样,对该区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41种,网箱养鱼区周边种类39种,对照区9种,约占象山港总种数的58%,网箱养鱼区周边生物量和密度(91.92g/m2和114.96个/m2)明显高于对照区(10.61g/m2和48个/m2).在网箱养鱼区周边沉积物中主要因子均高于对照区,其中硫化物高出4倍多,在网箱养鱼区周边硫化物较低的站位生物量较高,而在网箱养鱼区中央沉积物年均累积速率约25cm,已成黑色并有浓烈异味,未见大型底栖生物分布.  相似文献   
558.
依照有利霜冻的天气形势与反映气团性质、天空状况的要素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建立霜冻概念模型,判断霜冻强度对提高预报精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59.
滇西北铜厂沟夕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部,成矿岩体为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矿化和岩体紧密共生,主要为夕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化。分析了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Ce4+/Ce3+、Eu_N/Eu_N~*比值、岩体氧化物共生组合及岩体Sr-Nd同位素组成。铜厂沟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具高的Ce4+/Ce3+比值(250~1415)和高的Eu_N/Eu_N~*比值(0.61~0.75),与智利北部以及中国的玉龙、德兴斑岩型矿床的基本一致,显示高氧化性特征;岩体发育赤铁矿-磁铁矿组合及据锆石微量元素组成计算岩浆lgfO_2值在-2.8~-20.0之间,也表明岩浆具高氧化特征,岩浆中的硫主要为氧化硫。岩浆中氧化硫主要通过与岩浆中的Fe2+反应,形成磁铁矿,使氧化硫还原,为硫化物沉淀析出提供还原硫。岩体全岩初始(87Sr/86Sr)_i比值在0.706881~0.706970之间,εNd(t)值在-5.0~-5.5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范围在1297~1337 Ma之间,表明其主要为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并混有少量幔源组分。滇西北地区发育斑岩Cu-Mo(Mo-Cu)、Cu-Au-Mo及Cu-Au矿床,不同元素组合斑岩矿床成矿岩体岩浆都具高氧化特征,但矿床成矿元素从Cu-Mo→Cu-Au-Mo→Cu-Au,矿化岩体的(87Sr/86Sr)i范围从0.7076~0.7101逐渐减少到0.7053~0.7059,εNd(t)值范围从-5.9~-6.1逐渐增加到-2.2~-3.8,显示幔源物质增加或地壳物质减少。这表明区内斑岩-夕卡岩型矿床成矿元素组合受源区控制,斑岩铜金矿床岩浆源区含较多幔源物质,斑岩铜钼矿床岩浆源区含较多壳源物质。  相似文献   
560.
高温高压合成钻石晶体表面微形貌观察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合成钻石生产国,其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以高温高压法(HPHT)合成钻石为主。国内外学者对于HPHT合成钻石物性的测试方法和性质分析较为完备,但是对HPHT合成钻石生长完成后的酸洗过程以及酸洗后留下的内外部微形貌亟待研究。本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对118粒产自我国的HPHT合成钻石进行内外部特征观察,并配合激光拉曼光谱仪对这些微细结构内的包裹残余进行定性分析。发现了三类特征的结构类型:成一定夹角的阶梯型生长结构,揭示了HPHT合成钻石聚型晶的结晶学特质;近平行线状划痕,反映了生长腔体内钻石晶粒间的接触关系;通过独特的"绳捆纹"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认为这一结构反映了HPHT合成钻石的生长速率。这些钻石表面的微形貌反映了HPHT合成钻石梯度高温和持续高压的生长条件和环境,对于HPHT合成钻石的鉴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