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利用屯溪地区重磁、地质和矿产资料,阐述了屯溪地区航磁、重力异常特征,并结合物性特征,分析了航磁、重力异常的地质成因及其对地质构造和矿产的反映。屯溪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十分清晰,反映了屯溪盆地地基底、盖层和侵入岩分布规律,标明屯溪盆地是古生代基底,这一认识大大扩展了屯溪地区找矿空间,说明在红层盆地古生代基底中有寻找朱溪式超大型矽卡岩钨铜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昆明湖底沉积物的综合研究得知:1.昆明湖前身形成于3000余年之前,原先是一个天然湖泊,后经人工开拓形成如今的昆明湖。2.根据湖底沉积物特征将其划分为六层,Ⅰ—Ⅳ层系天然湖泊时形成的,Ⅴ—Ⅵ层为人工湖时形成。3.较高精度(采样间距为2—3cm)的孢粉资料呈现的变化与历史资料记载的气候变化大体相符。4.湖底沉积物中介形虫分布较广、腹足类次之。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孢粉组合的变化大体相符。硅藻壳体仅见于上部样品中。5.湖底沉积物中的微量及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显示此湖水质的总趋势是洁净的。  相似文献   
13.
1955年,北京地貭学院和地貭部南岭区测队在广东各地先后发現了下侏罗統海相地层,为华南地史增加了新的一頁。1959年,孙云鑄等在开平、恩平两县作了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1961年作者等先后两次到开平、恩平、高鶴、韶关、乐昌、惠阳等县市进行調查,测制剖面,采集化石。第一次参加者为丁培榛、张守信、楊兴泰和刘椿。第二次参加者为尹贊勋、范嘉松和张守信,并承广东省地貭局倪岳英同志参加部分工作,担任响导。  相似文献   
14.
刘椿  冯浩 《地球物理学报》1965,14(3):173-180
本文使用交变場退磁方法对安徽休宁地区下震旦统休宁羣砂岩定向标本进行了剩磁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岩层的天然剩余磁性基本上是稳定的,并得出它们的平均剩余磁化强度方向D_r=311°,I_r=76°,相应时代的古地极位置λ=90°E,φ=45°N,标本产地在当时所处的古纬度是90°-p=63°。最后,文章肯定了交变場退磁方法对古地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根据实验结果,对研究地区在早震旦世时的古气候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四川巫山大庙龙骨坡是我国学者黄万波等新发现的重要人类化石点。化石点露头的磁性地层学研究是在总厚约18m的剖面上进行的,按照通用方法使用特制的塑料圆盒,以15—30cm的垂直间距采集了100个样品。全部古地磁工作由我所古地磁学实验室完成。样品剩余磁性用Minispin磁力仪在自控加补偿的HCM-3型零磁场空间中测量,所有样品均用TSD-1热标本退磁仪分别经:过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和600℃加热与冷却处理。大多数样品是在400至500℃温度段时去掉了次生剩磁组分,只保留了原生剩余磁性,所得极性以负向为主兼有多个正向。测量结果表明极性序列对应于地磁极性年代表中松山负向时的奥尔杜威正向极性亚时至留尼汪正向极性亚时,其中含人类化石层位相当于古地磁样品11.6m处,正对应于  相似文献   
16.
美国TSD-1型热退磁仪本身不能用于地磁场古强度的研究,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作者改进了该仪器.利用改进后的TSD-1仪可获得可靠的古强度,而且这一改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李普  刘椿 《地球物理学报》1979,22(3):281-288
用古地磁学方法测定长江峡东地区下震旦系南沱砂岩的古纬度是74.5°-72.1°,南沱冰碛岩的古纬度是86°。所以,在岩石形成时期这些地区是高纬度地带,南沱冰碛层应是代表当时广布大陆的极地型冰川沉积。  相似文献   
19.
刘椿 《第四纪研究》1980,5(1):29-34
最近几年,我国第四纪古地磁地层学的研究蓬勃发展,成效较大,尤以对古人类层位的研究成果更为显著。本文仅对一些有关第四纪古地磁地层学及第四纪的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提出一点肤浅看法,不妥之处切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华南中、新生代紅层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1962年期間,我們曾結合地层对比問題,先后在华南的川、滇、湘、鄂、粤等地,对若干中、新生代构造盆地中的紅色岩层(包括少量火山岩),进行了初步的古地磁研究。各研究結果分別有专文論述,現仅将所有数据作一綜合,以观察其可能具有的某些特点。在川、滇地区的古地磁研究是与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协同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