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刘金钟  傅家谟 《地质科学》1993,28(3):246-253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含原油水溶液、油田卤水、腐植酸、脂肪酸、氨基酸及无水体系中原油对金的络合及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原油、腐植酸对金有很强的络合能力,水溶液中含少量的原油即可大大提高水溶液对岩石中金的淋滤活化能力。沉积地层成岩过程中产生的低熟有机质可能是促进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矿源层中金活化迁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25~200℃区间内含有机酸、有机酸盐的水溶液及含石油水溶液对岩石中Au的淋滤萃取能力,以及沥青、干酪根对水溶液中Au~(3+)的还原作用。结果说明,大部分含有机质水溶液对Au的淋滤作用超过单纯的无机盐卤水,石油中Au浓度达到水溶液之中金浓度的4000倍,含石油水溶液可把岩石中90%的金淋滤出来。沥青、干酪根对Au~(3+)有强烈地还原能力,其中沥青还原Au~(3+)的活化能E接近一个恒定值(12.4kcal·mol~(-1)),与沥青的热演化程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3.
研究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法已被用来测定金属-配合物的化学计量常数和稳定常数。溶解度法为测定在有地球化学意义的条件下各种各样的金属-有机配位体体系的化学类型和热力学数据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氢电极电位测量法已被证明是一种获得高温下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最精确方法。在选择研究特写的金属-有机配合物体系的适当方法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所期望的信息类型,配合物的化学计量和强度,温度,氧化态,溶解度测定过  相似文献   
34.
拉日玛金矿床中有机质与金的初始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拉日玛金矿床的赋矿岩系太阳顶群,以其高的有机质含量和伴生大量固体沥青而被认为矿化作用与石油烃类有关。根据红外光谱、色谱-质谱分析和反射率测定,揭示出含矿围岩不但是矿源层,而且是油源岩。它具有高的产烃指标和成熟度,有机质是海相菌藻成因的腐泥型。分离的干酪根和可溶有机质的中子活化分析证实,矿源层中干酪根是金的主要载体,缺氧局限海中微生物及衍生有机质的吸收或吸附是金属元素初始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
原油族组分在煤中留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煤及其干酪根对不同组分油气的留烃能力.将原油分成5个组分,引入溶胀理论,对低、中、高成熟度的煤及其干酪根在不同溶解度参数的溶剂中进行了溶胀实验,获得不同成熟度的煤及其干酪根的溶胀特征,进而得到不同成熟度的煤及其干酪根对5个组分的留烃能力.R°在0.4%~1.25%范围内的煤及其干酪根,其溶胀比随着煤的成熟度增加而降低;而R°大于1.25%的干酪根,其溶胀度则随着Ⅲ型干酪根的成熟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油窗"范围内,随着成熟度的变化,煤和Ⅲ型干酪根的溶胀比降低,表明其留烃能力在下降.对于具有中等溶解度参数的组分,其留烃能力下降约20%.  相似文献   
36.
含有机质热水溶液与金、铜、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含有机质(脂肪酸、腐植酸,氨基酸、原油、油田卤水等)热水溶液对岩石中Au、Cu、Hg的淋滤活化作用.结果表明,含一定有机质的水溶液对岩石中Au的淋滤能力超过含NaCl、KCl等盐类的卤水,含有机质和盐类的卤水的地球化学性质基本上取决于有机质的地球化学行为。原油、油田卤水对HgS有较强的溶解作用,腐植酸及低分子的脂肪酸、氨基酸对HgS的溶解基本上不起作用。丙氨酸是岩石中Cu的有效活化剂,常温下可使岩石中46%的Cu进入水溶液。  相似文献   
37.
Global carbon cycling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that controls climate change.The centennial-scale variations in total organic carbon(TOC)contents and its sources in marginal sea sediments ma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In this study,two fine-grained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were used to systematically determine TOC contents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s.These results were combined with previous data of black carbon and (210)~Pb dating from which we reconstructed the centennial-scale initial sequences of TOC,terrigenous TOC(TOC_(ter))and marine autogenous TOC(TOC_(mar))after selecting suitable models to correct the measured TOC(TOC_(cor)).These sequences showed that the TOC_(ter) decreased with time in the both cores while the TOC_(mar) increased,particularly the rapid growth in core H43 since the late 1960s.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uanghe(Yellow)River discharge and the TOC_(cor),TOC_(ter),or TOC_(mar),we found that the TOC_(ter) in the two core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Huanghe River and was transported by it,and that higher Huanghe River discharge could strengthen the decomposition of TOC_(mar).The newly obtained initial TOC sequence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38.
原油饱和烃与硫酸钙和元素硫的程序升温模拟实验中,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有机气态烃(C1~C5)和无机气体H2,H2S,CO2等组分的产率变化及其演化特征,剖析了模拟实验中的反应机理和反应机制.硫酸钙-饱和烃系列中,HES的生成量很少,属反应程度较低的TSR反应,整个体系以烃类自身热裂解为主.元素硫-饱和烃系列中,由于元素硫受热生成硫自由基而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加速了烃类烷基基团C—H键的裂解,C—H键的裂解碳造成了CO2产率的提高,C—H键的裂解氢生成H2的同时,与硫自由基结合生成大量的H2S,整个体系属硫自由基的催化反应.元素硫-饱和烃系列中,由于硫在低温阶段对C6+烃类裂解的促进作用和高温阶段对气态烃的消耗作用,造成元素硫和硫酸钙两个系列烃类气体产率曲线出现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39.
渤海海域烃源岩的生气潜力与天然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次研究采用了黄金管的生烃模拟实验分析了渤海海域6个古近系的烃源岩样品的生烃特征并计算了各生烃凹陷的生气强度。研究表明,烃源岩初次裂解气阶段对应的Ro为0.6%~1.3%时,生气高峰对应Ro约为1.2%。Ro达1.3%时,大部分干酪根初次裂解气已生成,对应的产气率平均为122.93 m L/g TOC,达到好的气源岩标准;Ro1.3%的高演化阶段则主要为油二次裂解气。Ro为1.0%与1.3%时烃源岩的气油比(累积生气量与累积生油量的比值)分别约为0.22(1∶4.5)与0.39(1∶2.6),表明古近系三套烃源岩均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基于产气率图版计算的各凹陷的生气强度普遍大于20×10~8m~3/km~2,说明研究区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基于已发现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与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渤海海域现今已发现的天然气主要为有机成因的热成因气,进一步可分为油型气与偏腐殖型气,而且为干酪根初次裂解气,天然气的成熟度对应的Ro值总体低于1.3%,这整体与热模拟实验结论相吻合。与辽东湾地区相比,渤中地区天然气主要为溶解气富集,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断裂活动强度大,不利于天然气保存。  相似文献   
40.
以LAS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介绍了LAS的起源和发展,解析了LAS 1.0的结构及最新版本LAS 1.4的格式。针对目前LiDAR软件相对落后的现状,基于IDL和ENVI开发了LAS数据快速读取与三维显示模块,并与常用的LiDAR数据读显软件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本文的读显模块速度位居首位,显示效果良好,同时在资金成本与定制开发方面也独具优势,可为LiDAR数据后续快速处理奠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