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461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基于MODIS L1 B数据,采用劈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了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的特征,与计算得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存在很好的负相关性。分析讨论了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土地覆盖及其他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探讨了植被生产力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有利于三江源湿地的生态保护,可为土地覆盖的动态监测提供有力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32.
大数据驱动的人类移动模式和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基于个体粒度的海量时空轨迹获取人类移动模式成为可能。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基于手机通话数据、公交卡刷卡记录、社交网站签到数据、出租车轨迹、银行刷卡记录等进行了人类移动模式的研究,这些研究丰富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时空分析方法,为从个体角度审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并可以应用于交通、公共卫生等领域。总结了基于大数据的人类移动模式研究流程,归纳了人类移动模式的基本度量方法,探讨了解释所观测移动模式的模型构建方法,指出了地理环境对于移动模型建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3.
吴承亮  邬远康  赵川 《华南地震》2022,42(1):113-118
桩土相互作用效果是研究桩基础的关键因素,而桩土界面参数的确定极大的影响了该界面的性质.为了探明桩基础在不同的界面抗剪强度指标下的强度特性,依托巢湖市滨湖景城安置房工程,以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为平台,采用两种荷载传递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界面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FLAC3D中采用双...  相似文献   
934.
康志军 《贵州地质》2023,40(1):56-60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东部,华北平原西部,主要覆盖第四系黄土。为分析该区地质环境、降雨、冻融、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山西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影响特征,本文在收集统计山西省194处崩塌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崩塌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崩塌易的典型地质特征为:坡型为180°270°的向阳坡,高度在520 m之间,坡度大于60°的直线型和凸型坡面;从时间规律看,黄土崩塌主要发生在7—8月份的集中降雨期和3—4月的冻融期,说明降雨和冻融对黄土崩塌灾害发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人类工程扰动较多的区域黄土崩塌呈现易发、集中的状态。  相似文献   
935.
开江地区石炭系储集岩类主要为颗粒云岩和角砾云岩。储层以低孔渗、低含水饱和度、孔喉体系多具有中孔小喉为特征。储集性能主要受裂缝发育所控制,主要形成于喜山期多数未被充填或半充填的构造缝,这些构造缝是石炭系气藏渗流的主要通道。白云岩化是储层有利成岩事件。岩溶斜坡带及古构造斜坡带在以后的地质历史中又继承性发展为印支期的古隆起斜坡或古构造高地,并且在后期埋藏作用的影响下地层酸性水对已有储集空间进一步的溶蚀改善,一直处于次生溶孔发育和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因此,开江地区石炭系有利储集发育区主要为开江—梁平石炭系残厚薄带周围的古岩溶斜坡带。  相似文献   
936.
对西藏冲江地区进行以矿产勘查为主要目的的区域性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了系统而规范的面积性、多参数(十三种分析数据)的地球化学数据。通过分析所获取的地球化学图件,是化探数据最直接的表达方式。综合异常图作为地球化学的基础图件之一,它的编制主要涉及元素组合及主要元素的确定。以冲江地区综合异常图的编制为例,对编制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及其确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下一步异常筛选和异常查证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7.
2010年11月27日,在资源县国土资源局召开的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座谈会上,唐接班局长等领导与基层所长进行了面对面坦诚交流沟通。这是资源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认真听取基层意见,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全面工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38.
康明 《地质与勘探》2010,46(2):224-229
野狼沟锌多金属矿(床)点是通过1∶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对分散流异常查证时发现的。该点有较发育的具褐铁矿化的构造蚀变带,挤压的片理化和岩石破碎明显,具有As、Zn、W、Mo、Sb、Bi、Ag等元素的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异常峰值明显,连续性较好。其中发现有挤压透镜体,其核心发现有原生金属硫化物残留体。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在铁帽部位有明显的Zn、Ag、As、Sb、Sn、W、Mo等元素的异常反映,峰值明显,强度极高。通过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和化学样采集,并在地表探槽工程中系统采集岩石地球化学样品,以圈定矿体地表原生晕,最终肯定了野狼沟锌多金属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939.
新疆三大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新疆三大盆地总面积为73.8×104km2,均属多类型叠加复合型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两大旋回和6个演化阶段,具多个不同类型的不整合,构造样式丰富多彩。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古隆起、古斜坡、区域不整合和各类低序次扭动构造带。   相似文献   
940.
2005 年10-11 月中美联合考察队在各拉丹冬峰北部果曲冰川平坦的粒雪盆 (33o34'37.8"N, 91o10'35.3"E, 5720 m a.s.l.) 钻取了一支冰芯, 通过对该冰芯进行多参数定年, 恢复了青藏高原中部各拉丹冬地区近70 年来降水中δ18O 的变化历史。根据冰芯中季风期和非季风期δ18O 值与临近气象台站气温的正相关性, 重建了该地区70 年来的春季和夏季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 各拉丹冬冰芯中δ18O 记录的春季和夏季升温趋势非常明显; 根据回归分析, 冰芯中非季风期的δ18O 每增大(或减小) 1‰相当于春季气温升高(或降低) 1.3 oC; 季风 期的δ18O 每增大(或减小) 1‰相当于夏季气温升高(或降低) 0.4 oC; 各拉丹冬冰芯中δ18O 记录恢复的春季和夏季气温与北半球春季和夏季的气温变化具有一致的趋势, 但各拉丹冬地区的增温幅度比北半球要大, 同时春季的增温幅度也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