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41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大陆余震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大陆294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主震后不同时段、11个单项序列参数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不同时段、以不同序列参数为自变量的Fisher判别函数,用于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在Fisher判别函数建立过程中,除以常规序列参数作为函数自变量输入外,还引入主震滑动角参数,以使判别函数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主震破裂形式的信息。统计结果表明,序列类型识别正确率随资料长度(震后时段)增加而提高。不同类型序列的识别正确率不同,孤立型序列的识别正确率大于0.93,主余型序列的识别正确率为0.73~0.93,多震型序列的正确识别率为0.57~0.86,均明显高于随机投票0.33的自然对应率,因而其序列分类能力应得到正的评分。  相似文献   
22.
某些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分类及初步优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震学预报方法及参数的物理意义、统计特征及相互关系,按其描述的地震现象或介质特性,将这些方法和参数分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震级结构、外因调制、震源及介质、综合民生参数及地震序列参数7大类。部分参数间具有相关性,不必重复使用。通过对以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的某些地震学参数算法分析及地震学意义的讨论,初步优选了相关姘变为:研究地震空间结构,可使用Ds、Qn或C值之一;研究地震时间结构,使用N、D或βn之  相似文献   
23.
主要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的方法,对沂沭带北段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近期将无较大地震发生,b值外推缺ML4.3级地震。同时,利用灰色理论对该区未来地震危险性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24.
25.
根据焦运碧、华爱军等给出的方法,用微机对山东省测震台网的观测精度进行扫描,得到山东省测震台网对不同震级(M_L)地震的观测精度分布图。并用山东省内1981年~1987年的地震精度资料,对扫描结果进行了检验,并对影响观测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6.
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划分及其应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我国历史地震记载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历史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的建议方案,即根据历史地震序列的记载特点,将其分为“安全类”和“危险类”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山东地区为例,对山东及邻区历史地震序列分类。结果表明,区内历史地震序列中安全类约占83.9%,危险类约占16.1%,这一结果与本区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划分结果大体一致,但与全国现代地震序列类型统计结果有一定差异。由于受地震史料记载详略因素的限制,上述结果是粗略的、初步的,但仍是对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信息的一种补充。所得结果可在震后早期趋势快速判定中参考。  相似文献   
27.
苍山5.2级地震前的R(t)图异常特征及其时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爱军  刘西林 《地震研究》1999,22(2):166-170
研究了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地震时空分布参数R(t)图的异常变化,由R(t)图清楚的反映出苍山5.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三个阶段性发展特征。即早期地震活动增强,形成大的孕震空区;中期在上述背景上震活动再次向外围扩散并收缩,地震活动逐渐减弱,孕震空区缩小;晚期地震活动出现短平静;临震前18天孕震空区内出现3个特征前震,在孕震空区内形成临震地震线。  相似文献   
28.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 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29.
应用泊松模型的极值分布对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前华北地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2005年地震活动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目前较弱的态势,但未来1~2年内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很有可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0.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294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研究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在西南地区,川滇菱形地块及其所控制的鲜水河——安宁河——小江地震带及金沙江——红河地震带以主余型序列活动为主, 滇西和怒江——澜沧江断裂带以西腾冲——保山块体的龙陵、 澜沧等地分布着较多的多震型地震,极少数孤立型地震主要分布于川西北地区,云南地区无孤立型地震. 在西北地区,新疆南天山西段以主余型为主,其中柯坪块体与普昌断裂交汇区发生过多震型地震, 天山中段则以孤立型地震居多;祁连山地震带以主余型序列活动为主;青海地区以主余型地震居多,但序列类型的区域特征不明显. 在华北地区,阴山——燕山——渤海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及下扬子断块以主余型地震为主, 山西地震带北段与NW向阴山——燕山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发生过5~6级多震型地震, 华北地区南部北纬35deg;线附近以孤立型地震居多. 序列类型空间分布与区域构造运动形式有关,断层内部闭锁单元或障碍体的破裂以及新生的、彼此分离的断裂段的破裂,大多产生主余型序列;多震型地震往往与共轭构造或多组构造交汇相联系;简单断层端部的进一步扩展一般产生孤立型地震. 序列类型空间分布与区域深部介质环境也有一定关系,主余型地震大多发生在上地壳高速区或高、 低速过渡带内, 而多震型地震则较多地发生在上地壳低速区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