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330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中生代晚期华南大陆东部发生了大规模的火成岩活动,对地壳物质组成属性有显著影响,地壳中SiO2的平均含量是判别其属性的重要参数.基于华南大陆东部布设的宽频带地震台阵和固定台站数据,利用噪声成像获取高分辨率的面波频散,联合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由地壳的平均波速比和速度信息,通过与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对比,估测了华南大陆地壳平均的SiO2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浙闽沿海碱性火成岩带具有相对高速的下地壳(Vs>3.9 km·s-1),相对高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1.77),估测地壳平均SiO2含量相对较低(60~65wt%);政和—大埔断裂以西的武夷带和江南造山带具有相对低速的下地壳(Vs<3.8 km·s-1),相对低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1.75),估测地壳平均SiO2含量相对较高(65~75wt%).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地壳整体略偏基性,以西的地壳则偏长英质.推测古太平洋板块消减作用对华南大陆东部的影响主要为热扰动的形式,壳-幔物质交代作用仅限于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区域.  相似文献   
692.
基于2014—2019年四川气象监测的雷电大气静电场资料,研究了同期四川MS≥5.0地震前的异常信息。结果显示,50%的MS≥5.0地震前,大气静电场日均值有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低值突跳,异常形态呈多样性,较突出的有不规则“W”“V”“U”型等。日均值低值异常出现后114天r=eM空间范围内发生MS≥5.0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其中,第10—19天,发震概率为33%;第2—9天,发震概率为17%。基于气象雷电监测的大气静电场观测资料,在排除雷电等干扰的情况下,可用于地震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693.
本文利用高温高压大变形扭转实验,对富铁橄榄石大变形情况下的动态重结晶和颗粒尺度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实验观测分析.富铁橄榄石集合体由纯铁橄榄石Fa100和圣卡罗橄榄石Fa10混合物经人工合成得到,试件的几何形状为圆柱体,直径9.6mm,高度4.86mm.实验在常角速率条件下进行,温度为1473K,围压为300MPa,剪应力为72 ~ 99MPa,剪应变率为1.35×10-4~3.11×10-4s-1,累积剪应变为3.98.对变形后样品的微结构进行了光学和扫描电镜的观测分析,得到橄榄石颗粒随应变增加而产生动态重结晶的具体物理图像,由EBSD观测结果给出了晶格取向随外加应变增加而产生的变化过程,利用两种统计方法得到了颗粒尺寸随应变增加而变化的过程,探讨了橄榄石动态重结晶的微观机制.与已有三轴压缩、简单剪切以及圣卡罗橄榄石的扭转变形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实验结果在地球物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4.
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推行个人执业资格制度已20多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加强勘察设计市场准入、实行个人执业资格制度对于全面强化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责任和法律责任,提高勘察设计队伍的整体素质,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及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东、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的差异不断增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深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勘察设计行业总体发展呈现出的区域不平衡  相似文献   
695.
一种异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近似核线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基于有理函数模型(RFM)的核线生成算法,研究并实现在该算法下异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像对近似核线生成方法。该方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正解模型迭代计算RFM反解模型,结合核线投影轨迹法,提取像对之间近似核线对。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具有可适性和通用性,为异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自动匹配处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696.
一排排有序的新房替代了往日参差错落的旧宅;  相似文献   
697.
新疆东准噶尔(东准)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其沉积时限的精确限定对理解该地区及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框架具有深远意义。然而东准构造带的地层时代标定存在多种划分方案,分歧较大。依据自测的5个安山岩和9个砂岩的锆石U-Pb年龄以及收集整理的岩浆岩和砂岩的锆石U-Pb年龄约束,认为东准噶尔构造带地质体的形成时代主要在336~268Ma,336Ma地质体沿额尔齐斯、阿尔曼太和卡拉麦里构造带零星分布。原前石炭纪和原石炭纪海相地层主体属于石炭系宾夕法尼亚亚系,部分层段应为同期异相;原石炭纪陆相地层属于二叠系乌拉尔统。东准构造带晚古生代洋盆在晚石炭世同期碰撞拼贴,将其演化阶段分为400~336Ma次生洋盆同期俯冲阶段、336~300Ma洋盆最终闭合消亡阶段、300~270Ma后碰撞伸展阶段及二叠纪中晚期南缘湖相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698.
正则化的奇异值分解参数构造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ikhonov正则化法引入正则化参数和稳定泛函来改善矩阵的病态性。稳定泛函表示为参数的二范约束时,正则化矩阵为单位阵的正则化法即为岭估计法。通过对岭估计的方差与偏差进行分析可知,岭估计改善矩阵病态性的同时也过度地引入了偏差,降低了解的可靠性,对较大奇异值的修正不能有效地减小估计的方差,却引入了偏差,而对较小奇异值的修正可有效地减小估计的方差。因此,选择较小奇异值特征向量构造正则化矩阵,调节各奇异值的修正,可有效减小参数估计的方差,减少偏差的引入,得到更为可靠的参数估计。通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9.
从教学理念、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环境,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探讨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升本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700.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普遍存在, 使得多相流体渗流过程十分复杂, 但对其研究和认识至今仍很肤浅, 是油气运移成藏、剩余油气分布等方面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本文通过对饱和水的混合润湿模型进行油自吸实验, 观察不同混合润湿程度条件下油自吸运移过程, 分析认识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多相渗流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在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是否能够自发地运移与介质中亲油颗粒的比例关系密切, 但并非简单的单调变化关系。研究认为, 亲油颗粒与亲水颗粒随机分布, 导致多种与喉道配位颗粒的亲油-亲水关系, 当亲油颗粒比例占优才表现为亲油喉道。机理上,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自吸运移的发生与否及程度取决于亲油喉道在空间上的连通程度, 后者与孔隙介质中亲油颗粒比例相当。仅有当孔隙介质中亲油颗粒足够多, 且组成的亲油喉道能够相互接触形成连续亲油通道时, 油才能够通过自吸运移进入多孔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