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多重耦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修广  李英勇  韩军 《岩土力学》2003,24(3):471-474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涉及到多重耦合现象。笔者综合考虑地基士的流、固、动力耦合和地基与夯锤接触表面的动力耦合情况,给出了基于三维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方法和迭代格式,并对一具体算例进行了耦合数值分析,总结了地基位移、应力及接触反力等在强夯作用时间内的变化规律和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经与实际工程资料对比,结果令人满意。说明所建立的耦合方法可用于强夯加固法求解,并提出了适宜动力分析的有效方法,可应用于其它同类问题的分析计算中。  相似文献   
142.
分布于宁镇地区的下蜀黄土年代标尺研究薄弱.我们以镇江大港钻孔岩芯的下蜀黄土为例,探讨了下蜀黄土记录地磁场相对古强度的可靠性.岩石磁学的实验显示,下蜀黄土大体上符合估计相对古强度对沉积物的要求.以低频磁化率()作为天然剩磁(NRM300)的归一化因子,我们获得了下蜀黄土记录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变化.通过与邻区和全球的单个及合成曲线的对比,我们发现大港钻孔岩芯的相对古强度记录展现出主要的全球偶极场的变化特征,因而可用于建立下蜀黄土的年代标尺.新的年代标尺表明,大港钻孔的磁化率年代序列与北方黄土无法直接对比,证实了该地点的下蜀黄土磁化率变化机制与北方的不同.大港钻孔下蜀黄土的沉积速率与磁化率相关,低风尘沉积速率对应低磁化率,是降水增加所导致的结果.沉积速率与磁化率年代序列显示,下蜀黄土记录的本区季风变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Ⅳ(819~700ka)对应中更新世转型阶段,东亚季风降水较少.阶段Ⅲ(700~412ka)对应中更新世的大间冰期,东亚季风降水最多.阶段Ⅱ(412~197ka)时东亚季风降水减少,较阶段Ⅳ略少.阶段Ⅰ(197~34ka)东亚季风降水最少.因此,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后,长时间尺度东亚季风降水持续减少,可能受全球温度阶段性降低驱动.  相似文献   
143.
卜庆华 《地图》2010,(1):50-61
<正>如果从第一条营运铁路——1876年通车的上海吴淞铁路算起,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了,如果从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通车的京张铁路算起,也有100余年的历史了。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还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的时间里,这60年来,中国铁路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翘首昂姿、呼啸驰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4.
岩浆岩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蓄存环境差,水资源贫乏,水文地质研究程度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极大的找水困难。通过开展典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找水打井示范,深化了对地下水赋存和补径排条件的认识,地下水赋存空间在垂向上可分为浅部风化裂隙带和中深部岩脉裂隙网络,平面上分为断裂构造裂隙带、岩脉裂隙带和岩性接触裂隙带,总体呈现“两层三带”基本特征;为寻找赋水打井目标、有针对性布置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提高了找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5.
利用2014年8月14日—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生态城太阳能观测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生态城太阳辐射特征,并对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两种倾斜面太阳辐射计算模型的精度和误差来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生态城水平面和倾斜面曝辐量在月均值、季节和年总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利用水平面太阳辐射进行光伏发电预估会存在误差;太阳辐射日变化特征受不同天气条件的影响,电站需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发电策略,尤其应注意多云或阴天造成的发电功率的间歇性和不稳定;两种计算模型精度相当,整体计算效果较好,引入直射比分段计算函数的不确定性是造成计算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