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研究了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化合物在改性黏土的吸附特征, 考察了改性剂PACl 添加比例、介质pH 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 在一定比例的PACl 改性能促进氨基酸在高岭土上的吸附, 最佳改性比例为5%, 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27、712.56、723.14、732.56 μmol/g; 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 利用Weber-Morris 模型测定四种氨基酸内部粒子扩散常数, 5%改性条件下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内部粒子扩散常数分别为0.847、0.567、0.780、0.603。热力学研究表明, 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等温线是C 型等温线, 5%改性条件下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热力学自由能分别为?1.99、?2.41、?3.16、?2.94 kJ/mol, 说明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介质pH 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52.
853.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河套平原是世界地方性砷中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笔者以平原西部的重病区杭锦后旗为研究区,对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砷区沉积物中As的含量为7.7~34.6mg/kg,其中粘性土和亚粘性土中As含量相对较高。高砷地下水的pH值为7.0~8.3,平均Eh值为-155.1mV,平均矿化度为1.58g/L,主要的水化学类型包括:Cl-HCO3-Na型、Cl-Na型、HCO3-Cl-Na型,As的含量为15.5~1093μg/L,且主要以As(Ⅲ)形态存在,水中DOC(0.73~35.76mg/L)、HCO3-(283.75~1290.48mg/L)、NH4+(0.27~10.48mg/L)的浓度较高,硝酸盐和硫酸盐含量较低。研究区的氟中毒现象也较严重,高氟地下水中氟含量为1.11~6.01mg/L。绝大多数高氟水中砷含量也超标,出现了一种高砷水与高氟水并存的现象。综合判断,河套平原的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处于还原性环境。还原条件下,高砷区沉积物中的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易使吸附的砷释放到地下水中。这是研究区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4.
玉树7.1级地震断裂特征与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震中位于 33.2°N,96.6°E,自玉树县城至隆宝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在NW向的玉树-甘孜断裂西段的玉树-治多断裂上,自隆宝镇东至玉树县城,地震引起了长约5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主要分布在第三纪红砂岩、高漫滩及河床中,致使公路错断、桥梁位错,并引发大量滑坡和崩滑.震中附近的调查表明,地表破裂带主要沿NW向的玉树-治多断裂展布,总体走向NW320°,分为两组,一组为NW向,另一组为NE向,NW向的破裂为左旋走滑,发育一系列小的类拉分盆地,NE向的破裂表现为正断性质.由震源机制解和断裂特征判定,NW向的玉树-治多断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855.
西藏中部格仁错断裂带错嘎错-那拉错段细结构及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格仁错断裂带的错嘎错-那拉错段进行野外调查,先根据该区的地貌及地形变化分析认为河/湖谷北侧断裂带由分布于山坡及坡/冲积物中的一系列正走滑断裂组成.并对错嘎错和那拉错北侧两个综合地质地貌剖面的详细考察结果,重点对断裂活动在地表沉积物中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派生构造进行了剖析,分析其形成机制与主断裂带几何学和运动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判定主断裂的活动性质,根据断裂错动晚更新世以来的坡/冲积物的年龄和冲沟位错,并对断裂活动速率进行了半定量约束,所得断裂在该段活动速率<4mm/a,远远小于前人的估算,并具有相当的正断分量,认为该段这种活动特性是受南北向的申扎-定结地堑系伸展作用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856.
重点介绍了青岛沿海地区的台风暴潮的灾害状况,简述了潮灾成因,明确指出风暴潮在沿海自然灾害中占有得要地位。  相似文献   
857.
周厚德  介玉新 《岩土力学》2007,28(Z1):300-304
在岩土工程的数值计算中,除了将岩土材料本身划分为实体单元外,设置在岩土体中,与岩土材料相互作用的其他材料也常常划分为实体单元,比如桩基、堤坝防渗墙和面板等。由于对桩基、防渗墙等往往需要利用内力和弯矩进行设计,这就提出了如何利用有限元得到的应力和位移信息计算结构弯矩的问题。通过对一悬臂梁的计算分析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发现用应力计算弯矩为提高精度需要划分较多单元。用位移计算可以减少单元划分的工作量,但计算易出现振荡,结果不可靠。同时,对剪切闭锁现象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58.
废物地质处置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永龙  桂承新 《地球科学》2000,25(5):518-521
废物地质处置中废液的泄漏或固体废物渗滤液对地下水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是选址中一个必须考虑且不可忽视的基本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了地下水污染中的几个基本概念问题, 并就废物地质处置选址和设计中如何注意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859.
860.
甘肃北山及其邻区地壳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壳稳定性评价是高放核废物处置库选址的前期研究课题。本文以模糊数学为基础 ,建立地壳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式 ;然后按地壳结构、地震、活动断裂和现代构造应力场等 4个方面的特征把研究区划分为 8个不同稳定性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