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整理分析了北流M5.2地震震中周边300 km范围广西境内的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发现北海咸田、桂平、南宁石埠3个流体井的水位观测数据震前出现了前兆异常,3个异常井均分布在震中周边200 km范围内。采用观测曲线对比和小波相干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异常井所处区域的地质构造,系统分析了异常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变化形态以及异常在时间-频率域内的相关特性。经分析认为,北海咸田、桂平、南宁石埠3个井的水位观测在震前出现的年尺度变化为较可靠的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2.
原永东  周锐  莫佩婵  向巍  符衡 《地震》2017,37(4):162-172
为研究水位气压效应的主要特征, 采用广西南宁石埠、 九塘两个台站的水位、 气压观测资料, 利用小波分析、 交叉小波分析、 小波相干分析方法在时间-频率空间内对二者的周期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水位观测数据的显著周期为7.8~14.7 h, 气压观测数据的显著周期为7.8~14.7 h和17.5~27.8 h; 水位和气压存在7.8~14.7 h尺度的共振周期; 水位和气压在较宽的周期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且水位和气压的相关系数随周期和时间变化, 二者的相对相位角也因周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以来华南地区先后发生2013年9月4日福建仙游MS4.8、2017年7月15日广西南丹MS4.0、2018年3月20日广东阳西ML4.2、2019年3月5日广东雷州ML4.1、2019年8月20日海南三亚MS4.2、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MS5.2、2019年11月25日广西靖西MS5.2与2021年8月4日广西德保MS4.8等中强地震。通过系统梳理以上中强震例震前不同时空尺度流动重力变化特征,总结提炼地震孕育与重力变化异常时空演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利用流动重力地震观测资料开展地震预测的“时、空、强”定量依据。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多次4、5级左右地震震前出现局部重力场变化,且地震易发生在与构造活动有关联的重力变化四象限中心地带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附近;华南地区4、5级左右地震前重力变化时变距和量级分析表明:震级为4级时,重力变化异常范围约100 km,重力变化异常量级约40μGal,震级为5级时,重力变化异常范围约150 km,重力变化异常量级约50μGal;目前流动重力观测多为1~2期/年的复测周期,未能对震前重力场演化过程进行较详细跟踪,在时间上流动重力以...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World Wind和ArcGIS Engine的多源数据的三维城市建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C/S架构的应急系统中三维城市建模的方法;实现了对三维城市建模系统定制和扩展,并在三维地球局部场景实现了空间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引入临时坐标系,采用高斯-牛顿迭代算法,在双曲线基于垂直距离最小二乘拟合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角度约束条件和两个平移约束条件,对沉降数据进行双曲线几何拟合而非代数拟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垂直距离最小二乘拟合的双曲线沉降模型的曲线参数估计算法。算例表明,改进算法改善了传统算法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地方性震级公式,采用台站台基噪声值反推震中距最小震级方法对当前参与地震速报的广西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计算,得到当前广西区域地震监测能力基本达到ML1.4,与邻省交界处的监测能力基本达到ML1.6,北部湾区域达到ML1.8;若把广西“十二五”项目新增的测震台站纳入到地震速报工作中,则广西地震监测能力将提升达到ML1.2。采用最小完整性震级(EMR)方法计算广西及邻区2008—2020年地震目录得到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值为ML1.7,较同等地震编目台站条件下利用台站噪声值计算得到的监测能力大0.1级,说明通过台基噪声计算得到的区域地震监测能力较能真实体现当前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牟剑英  张清  向巍  符衡 《华南地震》2021,41(3):141-147
大震或有感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开展地震现场流动监测是地震监测应急的一项重要内容.回顾广西测震流动观测的发展历程,介绍广西数字应急测震流动台网的技术构成、管理和考评、启动和终止,最后结合实际介绍了测震流动观测在广西中强地震、显著震群、水库加密观测及科研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详细的比较了4种常见的差分协议所用到的校验方法的异同,其中RTCM2.3采用的是奇偶校验的方法,RTCM3.0采用的是循环冗余检验方法,而CMR和CMR+采用的则是数据块之和模256这样的方法.通过算例以及理论分析,从校验方法的编码效率、容错率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西区域测震台网测定的1970年以来地震事件,采用震级-序号法、MAXC方法以及GFT方法分析MC时间演化特征,运用EMR方法研究MC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测震台站数量增加和布局优化,广西及邻区地震监测范围和震级逐时段明显增强,且MC值整体下降。时间序列显示,广西及邻区MC值在1970~2007年为2.0~2.5,2008~2016年为1.8~1.9,2017年后降至1.4~1.8。不同时段桂西、桂东南及桂北地区MC空间不均匀性较为显著,桂西地区MC较小,桂东南地区次之,桂北地区最大;2008年后,桂西地区MC为0.6~1.6,桂东南和桂北地区为1.8~2.0。  相似文献   
20.
收集了2008~2016年广西桂平西山井水位观测数据及全球5级以上地震资料,分析井孔记录水震波的能力、水震波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西山井同震的机理,获得以下认识:桂平西山井对全球M_S≥7地震具有较好的同震响应能力,水震波的形态主要为振荡型,少数呈现阶升型。井-含水层观测系统、地震震级、井震距是影响井孔记录水震波能力的主要因素。含水层介质受瑞利面波作用会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水位振荡,是形成振荡型水震波的可能机理。阶变型水震波的形成与区域应力场增强、介质变化及构造活动等因素有关。西山井水位阶升与周边中强地震活动存在较好对应关系,该认识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