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张建新  刘双菊  周嘉宾 《岩土力学》2010,31(Z2):218-223
以天津站交通枢纽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开挖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对超深逆作基坑开挖卸荷引起的立柱桩隆沉、地下连续墙变形和层板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坑的开挖,立柱桩与地连墙在竖直方向有一定隆起,中间柱的隆起量总体偏大;立柱桩间、立柱桩与地连墙间的差异变形随开挖的加深而持续增加,后者超过了设计控制预警值。地连墙水平位移沿深度呈近似的“弓形”曲线,坑口处有向坑外的侧移;水平位移最大值较顺作开挖小,出现的位置约为基坑开挖面以上1/2~1/3坑深处,与顺作法发生在基底开挖面附近有显著不同。水平层板竖向变形以隆起为主,最大竖向隆起出现在顶板中间区域的支撑柱附近。与此同时,文中还讨论了桩柱变形设计控制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262.
张士灌区细河流域地下水中有机和无机污染均较为严重,其污染原因和污染特征受多种污染源的控制。简要地概述了污染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应用富集因子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分析了污染质的来源,判别污染源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污染源有面源污染、线源污染、点源污染;其中属于面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氨氮、硝氮、硫酸根、菲、六氯环已烷、铁和锰;属于线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氨氮、汞、镉、COD、菲、六氯环已烷等;属于点源污染的污染物有硫酸根、乐果、氰化物。由此看出,张士灌区细河流域不仅存在大范围的农药、肥料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也存在化工企业的外排废水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263.
本文使用加拿大气候模拟与分析中心(Canadian Center for Climate Modeling and Analysis,CCCma)的耦合模式预报产品,应用以信息论为基础的可预报性理论框架,诊断、分析了耦合模式中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的预报率,包括实际预报技巧和潜在预报率,以及热带季节内尺度变率(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ISV)最可预报模态的空间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平均对MJO预报技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2个耦合模式中,MJO的预报技巧与目前全球主要使用的预报模式相近,约为10 d。潜在可预报技巧可以达到30 d以上。随着时间尺度从日平均增加到10 d平均,MJO的实际预报技巧与潜在可预报技巧都相应提高,尤其是潜在可预报技巧的提高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实际预报技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初始条件MJO信号的强弱,当MJO信号很强时,预报技巧较高,反之则较低。本文最后分析了模式中ISV最可预报模态的空间分布,并讨论了如何利用这种最可预报空间分布提高ISV的实际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264.
生物标志物藿烷类的单体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5个广东泥炭样品和 3个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原油样品中支链烷烃和环烷烃进行了分离,应用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 (GC -IRMS)测定了其中藿烷类单体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研究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泥炭中藿烷类δ13C为 - 2 1.7‰~ - 34.4‰,与湖相页岩和原油中藿类相比,相对富集13C;同一样品中,不同碳数和不同构型的藿烷之间,δ13C相差 4.4‰~ 1 2.8‰,说明同一沉积环境中可能生长具有不同碳同位素组成藿类先质的多种微生物,相对亏损13C的C29βα、C29ββ、C31βα藿烷可能来自甲烷菌,相对富集13C的C29αβ、C30 αβ藿烷可能来自化学自养型细菌;准噶尔盆地原油中藿烷类碳同位素δ13C为 - 30.6‰~ - 53.4‰,原油之间藿烷δ13C值具有明显差别,它们指示克乌断裂带东部原油来自二叠系,西部原油来自侏罗系与三叠系。  相似文献   
265.
前寒武纪地层中的生物标志物与生命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史继扬  向明菊 《沉积学报》2000,18(4):634-638
对山西五台、北京十三陵和河北蓟县前寒武纪2.5~0.85Ga岩样中生物标志物地分析研究,发现了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烷基环已烷、烷基甲基环已烷、五环三萜烷以及甾烷类等,讨论了生物标志物与前寒武纪生物的演化,提出类异戊二烯是合成早期生物的重要单体,2.5Ga前寒武纪时期,已经产生了厌氧光合细菌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生成时期可能早于2.5Ga。  相似文献   
266.
开平—涧河地区煤层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平—涧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以9#和12#煤层分布最稳定,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平均达70%以上。煤热演化成熟度Ro值在0.85%~1.26%之间,煤阶分布具有从北往南、向斜轴部向两翼降低的特点。煤层割理倾向稳定,不受构造线影响,大多未被充填。等温吸附实验表明,煤的兰氏体积和兰氏压力分别为30.05m3/t,3.13MPa。煤微孔结构根据吸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特征可分为3类。煤层上覆地层有效厚度具有由北向南减薄特点,北部向斜两翼断层带附近水体交替活跃,矿化度低,南部水体不活跃,矿化度高。煤层瓦斯分化带下限为600m。煤层含气量6~12m3/t,估算煤层埋深在600~1500m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为705×108m3。城坨—小营地区可作为煤层气试验区。   相似文献   
267.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几种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并对模型涉及的各元件的滞回特性及有关参数的取值作了简要讨论。提供的力学模型和滞回特性可供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墙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时采用。  相似文献   
268.
综述云南天文台在太阳活动22周峰年期间观测到的米波射电频谱资料,和在处理资料时 一些共生毫秒级Spike的Ⅲ型爆发,它们的不同形态提示了Ⅲ型爆发和毫秒级Spike的发生关系。通过两个典型事件的分析,根据Spike和Ⅲ型爆发出现的 时序以及形态的连续和转换特性,证实了日冕电子加速区位于毫秒级Spike爆发和Ⅲ型爆发的源区之上,由观测指出Ⅲ型爆发对应的界面频率是位于250MHz附近,并试图用等离子假设  相似文献   
269.
闫晔轶  胡家菊 《岩矿测试》2000,19(3):224-227
采用1号降铬剂酷少量重铬酸钾进行汞锑分离,替代纯重铬钾汞分离工艺,在相同技术指标前提出下,大大降低了重铬酸钾药剂用量和选矿成本,使选矿废水排放中Cr(VI)的含量达到了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270.
2005年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象工作组会议综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毛夏  孙向明 《广东气象》2006,(1):14-17,38
世界气象组织(WMO)大气科学委员会(CAS)热带气象研究工作组(WGTMR)会议,于2005年12月12-16日在深圳市举行。会议总结回顾过去4年热带气象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热带气旋预报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在热带气旋活动(频率、变化、强度等);热带气旋预报技术;确定热带气旋预报研究发展的优势领域等;季风预测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分别涉及东亚季风(含南海季风),南亚季风和南美季风等;热带干旱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在热带致雨天气系统的研究,对热带人工影响天气新方法新途径的探索,东非的降雨量季节变化特征、年代际雨量变化特征和雨季的开始和结束等;各国业务化运行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以及热带气象和气候变化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研究。大会的特邀报告就利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气旋预警工作水平、全球变暖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共识预报的研究工作、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以及目前我国业务使用的台风数值模式等专题进行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