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2013年中国气象局与国家统计局共同调查的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统计数据,根据经济学中费用-效益分析的有关理论,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特征的公众对有偿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和使用频次,并利用"支付意愿法"和"国家投入法",定量评估了2013年广东地区的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总额以及公众期望政府为气象服务投入的经费总额。通过分析,发现广东省有偿气象服务市场巨大,某些群体对付费业务的接受程度和支付意愿都要高出其他群体,愿意付出一定费用获得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为此建议进一步研究用户需求和支付意愿,更好地定位有偿服务的潜在用户群,为该人群推出定制化气象服务产品,满足这部分群体的气象需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统计调查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2014年霾气象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公众对霾的认知程度、防护措施及预报服务评价等情况,并利用直接损失评估法和疾病成本法等方法,对北京地区2014年霾健康气象服务减少的健康人口损失和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公众对霾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极高,但公众对霾预报气象服务满意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七成以上的公众会根据霾预报服务信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经估算,北京市2014年由于PM_(2.5)造成的健康人口损失数为308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3%,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值为24.52亿元;未来在与2014年同等的PM_(2.5)暴露浓度之下,公众采用相应气象服务后,在不同的情景下所接受的PM_(2.5)年平均暴露浓度减少5%和10%的情况下,北京市每年可能减少的健康人口损失数为113~226人,可能减少健康经济损失值为0.9~1.8亿元。  相似文献   
13.
2009年3月23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在北京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一次公众气象服务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气象预报准确性、气象服务满意度以及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三个方面。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北京地区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评价及对部分气象服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给公众气象服务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1995~2011年间中国学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CAJD)收录期刊上发表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论文,了解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领域科研状况。通过对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论文数量、期刊来源、作者分布、关键词及基金等分布情况进行文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CAJD数据库收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论文达110篇,作者合著率74.5%,合作度2.6,关键词中词频最高的是"经济效益",涉及各类基金项目资助40项。同时发现,尽管中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发展迅速,但核心作者群有待加强,研究内容集中在评估实践方面,缺少在评估理论和技术上有所创新的论文。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8年中国气象局与国家统计局在全国31个省(区、市)范围内收集的40213份服务满意度评价调查样本,采用非线性加权综合法,对利用支付意愿法、影子价格法和节省费用法测算出的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估算出2018年我国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为671.9亿元。这种综合评估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评估方法收集的评价信息,避免了一种评估方法的片面性,并解决了多种评估方法结果差异性较大的问题,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和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