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1.
生物礁的群落相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吴亚生 《岩石学报》1994,10(2):218-222
本文提出了生物瞧群落相的概念。群落相是指保存在生物礁中一组能够反映适应它们生长和繁衍环境条件的古生物群团的特征和面貌。群落相是研究生物礁的发展演化规律、空间分布规律及与油气储集分布规律的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2.
广西隆林下二叠统生物礁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吴亚生 《地质论评》1989,35(1):52-59
本文首先讨论了该礁的生物组成。在此基础上,对礁体进行群落古生态学研究,从而划分出五种群团和十种群落,并对群落的演替及生活环境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礁体的沉积岩石学研究,提出了礁组合岩石结构类型的概念,共划分出六大类十二种岩石结构类型,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环境。最后,讨论了礁发育的特点及海绵礁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33.
吴亚生 《广西地质》1995,8(3):21-24
生物礁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二叠纪生物礁的世界对比研究是二叠纪生物礁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提出了重现率这一适用于不同礁之间生物群对比的参数,并据之对广西隆林祥播礁与突尼斯礁的房室海棉和了对比研究,根据计算,祥播礁的房定海绵在突尼斯礁中的重现率70%。  相似文献   
34.
新疆巴楚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群落古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巴楚东部地区良里塔格山出露有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一间房组和上奥陶统中部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的生物礁。一间房组礁的厚度为数米到十多米,以棘屑滩为礁基,主要造礁生物为托盘类,形成典型的骨架岩,托盘类中央腔形成的原生孔隙发育,基质为灰泥,纹层状、皮壳状的藻类缠结包裹托盘类生长,可定为皮壳状藻托盘类密群落。良里塔格组的礁体主要由分枝状绿藻形成骨架岩,基质为灰泥,原有的原生或次生孔隙现被亮晶方解石充填;该组下部一些直径约1 m的小型礁由丰富的分枝状绿藻和少量乳孔藻构成,为分枝状绿藻密群落。良里塔格组上部较大的礁体(直径10~30 m)由分枝状绿藻和一种未知的球状生物(可能也是绿藻)构成,可称为“球状藻”分枝状绿藻密群落。  相似文献   
35.
盘龙洞剖面长兴组与普光气田同属于川东北的碳酸盐台地边缘相礁滩相层序,其岩石地层和沉积相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普光气田、龙岗气田的储层发育和分布规律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根据对薄片的仔细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地层的认识,对剖面长兴组的结晶白云岩地层进行了原岩恢复。根据古生物面貌及岩石组构特征,将盘龙洞剖面长兴组自下而上划分四段:下生屑岩段、礁灰岩段、上生屑岩段、微生物岩段。下生屑岩段包括了下部含小型有孔虫的深水陆棚相泥晶灰岩、以及上部含腕足类和棘皮类的浅水陆棚相生屑泥粒岩。礁灰岩段厚达108m,由海绵骨架岩和障积岩组成。上生屑岩段厚约45.3m,已经白云石化为细晶白云岩,导致前人往往误划分为蒸发台地相。仔细观察后仍然可以进行原岩恢复,主要由生屑泥粒岩、粒泥岩组成,含棘皮类、有孔虫、粗枝藻、等组成的群落。微生物岩段厚约8.7m,不仅地层以不规则薄层状为特征,而且含有特征的微生物群落。与普光6井、湖北利川见天坝长兴组剖面对比后发现,它们有相似的沉积层序:下部的深水相灰岩、中部的生物礁岩、上部的开阔台地相或相似环境的生屑灰岩。这应代表台缘礁滩相带的典型层序,可作为认识台缘礁滩相储层的基础。前人研究未能识别长兴组顶部的微生物岩段。这直接导致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无法正确确定。本文提出可以把微生物岩段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对待,可以作为确定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标志层,把界线放在微生物岩段的中部。  相似文献   
36.
以前的微生物岩识别和分类只根据裸眼可见的中观结构,而对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未予使用。微生物的显微结构有什么基本特征,是否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作者从微生物岩形成机制和实际材料的观察来探讨这个问题。在诱导钙化实验中观察到,蓝藻鞘丝藻Lyngbya的胶鞘表面有碳酸盐矿物形成: 先是在胶鞘表面形成点状碳酸盐颗粒,后来碳酸盐几乎包裹整个丝体,形成一个矿物壳。微生物岩形成的模式推演表明,微生物岩一般都有微生物留下的孔(模孔)和包围模孔的矿物壳2种基本单元。对3个地点的现代微生物碳酸盐岩和1个地点的古代(寒武纪)微生物岩的观察,发现在显微尺度上都具有模孔,此外还可能有矿物壳或胶结物。模孔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是微生物碳酸盐岩显微结构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以及作为分析形成机制和形成环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重庆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干裂缝和侵蚀面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面研究揭示,重庆老龙洞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中发育厚约3 m的微生物岩。该微生物岩的上部发育树枝状构造,下部具斑点状构造,因此被明显的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岩层顶面发育有侵蚀面,下部岩层顶面发育干裂缝。根据微生物岩上下岩层的沉积相分析和相关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经历了暴露和侵蚀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这一重要地质时期的海平面变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8.
塔河油田南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合应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通过岩心观察描述,结合测井、录井、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塔河油田南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上部砂泥岩段砂岩中发育羽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砂泥岩薄互层,低砂地比,半咸水生物或广盐度生物大量发育,反映了一种潮坪环境;平面上,研究区北部偏粗、含砾,反映存在河流注入,为具有河口湾性质的潮坪沉积体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主要处于潮间带,发育潮道、砂坪、砂泥混合坪、泥坪、河口坝等微相。下部的上泥岩段为深灰色、灰褐色、棕褐色泥岩,偶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灰质泥岩条带,发育平行层理,为泻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39.
消除影响压实趋势线地质因素的方法--以莺歌海盆地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莺歌海盆地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地层内除异常压力和压实作用外,影响声波时差的因素主要有岩性变化、成岩胶结作用、地层含天然气及裂缝的存在。这些因素在地层中往往同时存在,难以区分和辨识。借用地震处理过程中多道曲线叠合以增强信噪比的思路,通过局部区块上数口井声波时差压实曲线的叠合处理,反映地层孔隙特征的信息量得到增强,是可避开或消除影响声波速度地质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进一步将这种方法移植到地震速度谱资料的处理中,获得的压力预测结果得到钻井实测压力的证实。  相似文献   
40.
综合普通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电子探针、X衍射、扫描电镜等多种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就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主要为潮坪沉积的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其次是岩屑长石砂岩;虽然储层岩石现今埋深达5 000m,但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9.93%和34.46×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孔隙;砂岩深埋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与成岩序次和后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有关,早期碳酸盐胶结抑制了压实作用,后期的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为储层提供了大量储集空间;成岩序次是控制该地区储层物性的关键,溶蚀作用是前提,沉积条件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