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分析延安市2006年8月1日至2日出现的一次大冰雹过程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得出大冰雹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三体散射长钉和相应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组合反射率、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回波顶高等变化特征,三体散射现象是大冰雹预警的一个指标。指出强风暴顶辐散是与风暴中强上升气流密切相关的小尺度特征,它提供了上升气流强度的度量,可以与最大冰雹尺寸相关连,并且是风暴强度变化的早期指标。回波强度最大值及所在高度,有界弱回波区区域大小,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大值区都是判别强降雹潜势的指标。通过对各项产品数据特征变化研究。为今后大冰雹早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thermodynamic equation system is carried out to simulate the flow and concentration fields over a two-dimensional mountain.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from a continuous elevated release point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lee-side under a variety of atmospheric stabilities are calcula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y on the diffusion of pollutant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e model and those observed in field experiments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 can predict the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of pollutants under differen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ver complex terrain and may become an applicable tool for solving the air quality problems in mountain areas.  相似文献   
53.
工程岩体卸荷破坏机制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吴刚 《工程地质学报》2001,9(2):174-181
综合讨论了工程岩体的性质、卸荷破坏的特点及其机制; 回顾了工程岩体卸荷破坏机制的研究现状, 对当前工程岩体破坏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54.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地震研究》1992,15(3):291-297
本文以重磁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龙门山地区的深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①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可分成泸定——灌县,灌县——北川,北川——广元三大段;②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西侧沿小金、迭溪、平武一线存在隐伏推覆,是未来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55.
吴刚  陈锦剑  杨建军  陈迟 《地质与勘探》2003,39(Z2):119-122
上海暗绿色粉质粘土是桩基础的持力层,对这层土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通过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对上海暗绿色粉质粘土进行试验研究,得到在不同围压下暗绿色粉质粘土的轴向应力、轴向应变和孔隙水压力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土样的破坏形态;在扰动状态概念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饱和软粘土的扰动状态概念本构模型,并利用有关试验的结果检验提出的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本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该土层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56.
循环冻融条件下岩石物理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何国梁  张磊  吴刚 《岩土力学》2004,25(Z2):52-56
新鲜岩石和风化岩石的力学性质有着较大的区别,特别是当岩石的风化程度很深时,岩石的力学性质会明显下降,而在实际工程中又常常将风化岩石作为工程的基础,因此,研究和认识风化岩石的力学特性是有必要的.温度的变化是引起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循环温度变化更容易使岩石风化.将采自焦作的大理岩和砂岩分成干燥和饱和两组岩样,进行了循环冻融试验来模拟岩石的风化.在冻融前、每10次循环冻融后,量测岩样的质量,利用NM-4B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对各岩样进行超声纵波无损检测,总共进行50次循环冻融.分析了循环冻融对岩石质量损失的影响并就纵波波速的改变进行了比较,据此归纳出岩石材料受风化影响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57.
吴刚  余钦范 《中国地震》1990,6(3):79-86
本文以航磁资料为基础,详细地探讨了南北地震带的磁性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指出在构造层次上浅部多为北西、北东向的构造网络复合,深部则呈南北向、东西向构造带相互正交迭加。其内的地震活动与构造环境之间关系密切,地震的活动范围和强度明显受其浅部、深部构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58.
中国南北地震带磁性层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刚  余钦范 《地震地质》1990,12(3):207-214
本文首先给出磁性层下界面反演的等效模型和其在球坐标系下变地磁倾角的二维反演方法,利用航磁资料研究了南北地震带的磁性层结构构造及其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为:1.磁性层南北两端厚,中间薄;2.下界面呈南北向的宽隆起带,北浅南深;3.磁性层所处的层位温压条件适于积累应力能量产生粘滑错动,地震多发生在磁性层内,往往位于磁性层由厚变薄的过渡处,并多伴有断裂、温泉、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59.
背风坡流场和浓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桑建国  吴刚 《大气科学》1985,9(3):226-233
本文利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二维山地地形大气热力-动力学方程组以及扩散方程。模拟了山地背风坡的流场情况.作为应用,模拟了背风坡不同位置上的排放源在不同的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浓度场的分布情况,通过浓度场的垂直扩散方差σ_z~2和实测资料的比较表明:本模式能够反映不同地形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污染物质输送及扩散状况,因而有可能成为解决复杂地形上污染扩散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0.
通过测定植物果实中的氮元素含量,能够掌握植物生长状况,为提高优质果实的产量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分析测试植物果实中全氮的方法为传统凯氏定氮法,主要步骤为消解、蒸馏和滴定,消解时间约90min,蒸馏滴定时间约10~20min,分析测定过程较为繁琐,容易产生人为误差,不适于大批量植物果实样品的分析检测。为了缩短植物果实样品全氮的分析测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为误差以及解决消解过程中样品飞溅和白烟逸出的问题,本文使用石墨消解仪对样品进行消解,加入浓硫酸和催化剂并加盖回流塞,使用全自动定氮仪进行分析测定,消解过程中样品不发生损失,白烟不逸出,消解时间约50min,蒸馏时间约3min,试剂消耗量小,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本文建立的方法能够满足实验室快速、准确检测大批量植物样品中全氮的分析需求,已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招标项目和河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