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通过地质构造形象的分析,对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时期构造应力场转变特征进行了尝试研究。认为我国西南地区构造应力场,是随时间在变化的,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上古生代之前,地壳竖直运动主要表现为东南部相对上升,西北部相对下降;上古生代以后表现为西部相对上升,东部相对下降。水平应力场自古生代以来,北部主要承受自北而南的压应力作用,西部主要承受自西向东的压应力作用,东部、东南部除加里东晚期外其压应力方向有自北北西向北西西方向偏转的趋势;而应力作用方式,已由上古生代前的南东方向挤压为主,转变为西部的自西向东挤压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断裂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和小构造的应力解析,分析了红河断裂带挽近时期的应力活动特征,表明红河断裂大致以元江为界,挽近时期应力场存在着纵向上的差异。北段主压应力为北北西向,南段为北北东向,从而表现在断裂的活动上,北段以顺扭为主,南段以压扭为主。另外,根据弥渡地区部分三角测量资料及红河断裂外围部分震源机制资料,对红河断裂现今的应力场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红河断裂现今基本继承了挽近时期应力活动特征。最后对红河断裂应力活动与区域应力场的关系行进了讨论,认为红河断裂的活动方式是受区域应力场作用,特别是受“滇中地块”运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澜沧—耿马震区构造能流图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琦  李世成 《地震研究》1996,19(2):168-174
根据澜沧-耿马震区构造能流图象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震产生了两条长度分别为42公里、55公里的北西向主破裂,同时产生了几北东-近南北向的次级破裂。通过与宏观资料的对比,可观看出构造能流图象和震害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资料,介绍了1982年12月28日发生的永平地震情况。并着重讨论了本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认为这次地震与以左旋活动的银江断裂有关。而永平地区的地壳活动以水平地块向北移动为特征,同时提出了永平地区的地壳活动模型。  相似文献   
15.
滇西地区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原则和构造亲缘关系,将滇西及邻区划分为8个一级构造单元I印度板块、Ⅱ冈底斯中间板块、Ⅲ拉萨地块、Ⅳ顷甸板块、Ⅴ滇顷泰板块Ⅵ印度板块、Ⅶ杨子板块、Ⅷ松潘一甘孜活动带。并且对其主要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地震活动资料研究龙陵—澜沧地震带分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强震的震害影响场及构造能流图象分析结果,提出了龙陵-澜沧构造带的分段结果,并通过带内地震迁移规律,对1988年耿马7.2级地震后未来地震活动趋势作了初步估计:永德及北西地区和澜沧及其南东地区存在发生7级及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下次大震可能将发生于永德地区或其北西更远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普洱磨黑6.8级地震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资料以及地质部门提供的地层和重力资料,总结了震区区域地质基本特征,指出新生代中这里主要受北东东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导致地壳大规模的收缩。 地震资料表明6.8级地震是在近南北向的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这里的构造应力场与地震应力场不一致的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1979年3月l5日,云南省普洱县内发生了一次6.8级地震,极震区位于该县的磨黑公社和孟先公社交界处。依据震中区正规穿斗木架房的破坏情况,震中烈度定为九度,极震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六度线内的总面积为656平方公里,极震区几何中心位于N23°05′30″,E101°12′30″。国家地震局测定的微观震中是N23.1°,E101.1°。宏观方法确定的震源深度为5  相似文献   
19.
腾冲地区构造地貌特征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腾冲地区 (2 4°4 0′~ 2 5°30′N ,98°15′~ 98°4 5′E)构造地貌的分析 ,认为上新世以来本区存在的局部张应力环境是火山活动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对盆地发育过程和全新世火山活动分期对比研究基础上 ,探讨了该区新生代地壳活动的发展阶段 ,认为全新世以来 ,腾冲地区仍处于强烈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丽江7.0级地震土木结构房屋破坏比和损失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琦  张建国 《地震研究》1997,20(1):138-150
本根据丽江地震区113个自然村震害调查资料,对不同烈度区土木房屋不同破坏等级破坏比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对破坏比与烈度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统计关系,另外,通过实地调查,给出了本次地震土木结构房屋不同破坏等级的损失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