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本文在历史地震资料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云南地震中人员伤亡区域分布的主要特点。对地震的人员伤亡与震级、死亡率与烈度等关系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并获得相应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22.
作者在总结磨黑6.8级地震详细震害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将震区穿斗木构架房的柱脚移动和架体歪斜方向加以统计分析,勾绘出位移方向图和无柱脚移动的区界。另外还扼要地叙述了边坡裂缝所反映的地面运动问题。作者将考察获得的等震线图、地表破坏等值线图、柱脚位移零值线图加以对比,指出这些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震区地面运动状况,说明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作顺时针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23.
通过大理松毛坡盆地下更新统中两个煤层(K_1、K_2)层面的趋势面分析,发现两者的趋势面偏差图中正负值圈闭区呈规则排列,反映了K_1、K_2地层的形变在趋势掀斜的背景上还存在次级的隆起和拗陷,其形成与断裂的水平扭动产生的应力场一致。根据K_1、K_2次级隆起和拗陷轴向的差异,认为在早更新世中期红河断裂的水平扭动方式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前其运动形式可能为左旋,此后表现为右旋,这种右旋运动一直延续到现今。  相似文献   
24.
云南耿马下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瑞琦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0,12(4):291-302
  相似文献   
25.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 ,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 ,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 ,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 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 ,其中有 4个二级段又可划分出 8个三级段。历史上发生过大震、强震并有地震断层伴生的断层段为地震破裂单元 ;断裂带上晚第四纪有活动并有古地震事件 ,但无历史地震记载的地段为断层闭锁单元 ;次级断层之间的阶区或连接点为障碍体单元。从地震破裂特征分析 ,断裂带由破裂、闭锁、障碍体单元组成 ,根据地震、古地震、活断层、断层阶区的活动规律 ,断裂带可划分出 9个破裂单元、8个闭锁单元、10个障碍体单元。三者之间呈迁移、触发和转换能量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和地震构造标志 ,对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强震、中强震的地区分别作了预测。预测的危险区有 9个 ,其中大震区 1个 (永康 -永德地区 ) ,强震区 3个 (马站、石灰窑、酒房-勐混 ) ,中强震区 5个 (下顺江、里仁、大岗山、南明 -澜沧、勐遮  相似文献   
26.
澜沧-耿马地震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维贤  周瑞琦 《地震学报》1994,16(2):160-166
介绍并分析了澜沧7.6和耿马7.2级地震极震区所出现的典型震害及其形成机制。结合震区构造特征, 分析了两次地震的构造运动差异:澜沧7.6级地震以木戛断裂的强烈水平错动为特征;耿马7.2级地震则以汗母坝断层的垂直运动为特征。木戛断裂与汗母坝断裂错动形式的明显差异, 可能与耿马7.2级地震震源区主压应力轴方向的局部调整偏转有关;澜沧7.6级地震对耿马7.2级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27.
本文着重讨论了云南地区新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特征,认为来自北西方向的挤压日趋强烈,发现地壳活动带呈某种规律性的迁移,进而推测地震带可能发生所谓“整体迁移”,并认为石屏、建水—通海、峨山—楚雄地震带,永胜—宁浪—盐源地震带可能是两个新崛起的地震带。而思茅—普洱、澜沦—耿马地震带有逐渐收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
本文依据4个大震的实际观测资料讨论了地震前兆异常幅度随震中距成非线性变化的现象,发现其异常幅度峰值往往并不位于震中,而是位于震源体边缘地带。进而首次提出利用这种地震前兆异常幅度峰值围空作为预报地震发生地点的一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9.
昆明盆地形成模式及其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昆明及邻区2000多个地震(ML≥2.0)的P波初动资料,分析昆明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昆明盆地的形成模式;根据昆明盆地新生代地层、断裂活动方式及断裂活动时代,提出昆明盆地形成、演化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Llanos盆地是南美洲重要的前陆盆地,从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利用Vail层序地层学原理搭建层序格架,研究了层序沉积充填;再利用储集物性、岩石组分、排驱压力等资料,分析了Carbonera组储盖组合条件。研究表明从中生代至今盆地及周缘地区的形成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裂谷-弧后裂谷(三叠纪-白垩纪)、早前陆盆地(古新世-早始新世)、前安第斯期前陆盆地(中始新世-早中新世)、安第斯期前陆盆地(中中新世-现今)。依据构造沉积演化及海平面变化特征,将中新生界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其中Carbonera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由高位体系域(HST)和海侵体系域(TST)组成,缺失低位体系域。据地震相、砂地比和岩性资料编制Carbonera组高位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图,在图中识别出多个主河道,并认识到海平面变化呈上升趋势。Carbonera组砂泥旋回是有效的储盖组合,同时上覆Leon组是盆地内具良好封闭性的区域盖层。盆地中部和北部Carbonera组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