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由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主持召开的《国际地磁参考场在震磁关系研究及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课题鉴定会,已于1992年11月4—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这项研究课题顺利地通过了鉴定。金恒启代表基金会参加了会议。由徐文耀任组长,并由林云芳、周锦屏、徐元芳、周永峰、李明文等人组成的评审小组承担了具体评审事宜。这项课题是由广西省地震办公室与中国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福建泉州地磁台白水营老址与丰州镇董埔村候选新台址,使用高灵敏度,快速记录的磁通门磁力仪,对台址周围观测环境进行了全面对比监测,从地磁短周期脉冲干扰,地磁场变化形态,日变幅、时均值相关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估,指出老址的周围环境干扰量已超出0.1nT的<<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新址符合<<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适宜建立永久性地磁基本台。  相似文献   
13.
ThequalityexaminationofobservativedataatGeomagneticobservatoriesAn-LongCHENG(程安龙),Jin-PingZHOU(周锦屏),Yu-FenGAO(高玉芬)Xue-MinZHAO...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北京(白家疃)地磁台(以下简称北京台)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建立的永久性标准地磁台之一,它创建于1953年,1957年正式投入观测工作。三十余年来,北京台已积累了大量的连续完整、准确可靠的地磁变化记录,到目前为止,《地磁观测报告》已出版28卷(1984年),截止1986年底,已记录到五级以上的磁暴585个。这些资料,在地球物理、高空物理、地震预报、无线电通讯以及高等院校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经上级批准,1979年起地磁资料参加国际资料交换。1979年以来,北京台每年参加由国家地震局召开的地震、地磁质  相似文献   
15.
1956年初,笔者有幸参与拉萨地球物理观象台的筹建工作,合作者是席秉智同志。我俩随地质部西藏地质局进藏队伍,于6月10日乘坐大卡车由兰州出发,且走且停、且停且走,直至7月1日艰辛而平安地抵达拉萨,全程历时22个日日夜夜。到达拉萨后,在中共西藏工委领导下,开展观象台的筹建工作。笔者见证了拉萨地磁台建设的全过程,且曾于1993年、2004年先后二次回到拉萨台短时协助工作,对该台的初始情况比较了解。值此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之际,谨作此短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6.
<正>陈志强先生(1904~1989)是地磁学家,中国现代地磁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地磁研究室主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参与的几处地磁台站观测记录以及多处野外地磁测量,为编制首幅中国地磁图提供了有价值的地磁数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参与制定了中国地磁台网建设和野外测量的远景规划,主持、参与了6个地磁基准台的建  相似文献   
17.
引言从地心至磁层边界的空间范围内统称为地磁场,它能够灵敏地反映上至太阳,磁层,电离层,下至地球内部乃至地核的电磁信息及其变化的物理过程。因此,对地磁场的观测是进行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研究的重要基础。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的里程碑。在太阳活动的直接影响下,经常引起磁扰等各种大气扰动,严重影响着高空和地面上的技术系统,同时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因而,监测、预报“空间天气”已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攻坚目标。地磁观测对航天、航空、导航、通讯、矿产资源调查、供电、输油及地震…  相似文献   
18.
1979年普洱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1979年3月15日普洱6.8级地震当天,在距离微观震中仅6.4km的磨黑镇,现场安装的陶瓷偏角磁变仪的磁系出现了异常大幅度摆动的事件,笔者从陶瓷偏角磁变仪的观测原理和地震当日的地磁场活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次异常事件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异常现象可能与地震前的震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地磁方位标志的稳定性与磁偏角观测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磁台是产出连续完整、准确可靠的地球磁场变化数据的场所。而对某测点地球磁场的描述是以磁偏角D、磁倾角I、总强度F、水平强度H、北向强度X、西向强度Y、垂直强度Z等七要素为依据。其中只需直接测定3个独立量,如D、H、Z或DI、、F等组合,则其它量可通过数学关系求得。特别是,磁偏角D在观测中非常重要。本文对静海地磁台改造后连续7年(2002~2008年)的观测记录资料,进行了认真整理和细致研究,研究了标志的漂移对观测值D的影响,说明了观测标志稳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K指数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K指数是“表征三小时间隔内地磁活动性的一种指数”。这个定义最初是出J.Barte在“Jowrnal of Ferrestrical Magnetism”(VOL44,1939)描述度量K指数方法中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