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在滑坡的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定量化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国内外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利用GIS工具提取地形、岩性、距河流或断层带的距离、土地类型、植被、降雨、河流密度等因子进行分析和计算。这些指标在滑坡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不能针对不同的滑坡类型提供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提取的这些因子中在区域上有些是共性因子,如岩性、降雨等;三是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次研究专门针对陕西北部地区广泛发育的一种称之为"黄土崩塌"的滑坡类型,运用国际上流行的滑坡风险管理理论,确定其风险评价总体指标体系;基于大量野外调查数据的统计规律,分析了黄土崩塌危险性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危害性的主要因素,从失稳可能性评价指标、崩塌强度评价指标、承灾体评价指标和易损性评价指标4个方面共确定了16大类36个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进一步的陕北黄土地区斜坡单元崩塌灾害风险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滑坡监测预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降雨临界值研究、监测技术方法、区域性监测预警系统三个方面对滑坡监测预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首先归纳了国内外28个国家或地区的滑坡降雨临界值及统计方法,三个模型——日降雨量模型、前期降雨量模型和前期土体含水状态模型,基本概括了当前降雨诱发滑坡临界值的确定方法;但由于降雨入渗触发滑坡的复杂性,不同机理的滑坡"需要"不同的降雨临界值;目前的研究趋势是对雨量雨强雨时—土体渗流场动态变化—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按监测对象的不同,滑坡监测可分为四大类,即位移监测、物理场监测、地下水监测和外部诱发因素监测;按监测手段的不同,则可分为人工监测、简易监测、专业监测三大类;目前国内外在滑坡监测技术、方法、手段上并无太大差距,专业仪器已成为常规设备,只是由于价格因素得不到普及;一些新技术如InSAR、三维激光扫描等能很快应用到滑坡监测领域;监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也都实现了自动化和远程化;监测和预警系统有向Web—GIS发展的趋势。利用一个地区的滑坡易发区划或危险区划,结合降雨临界值,可以设定不同的预警级别,在区内布设一定数量的雨量站,监测雨量加上预报雨量,就可进行滑坡预警预报,国内外的区域性降雨型滑坡监测预警大体都是这个思路和做法,该方法在对公众进行警示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但由于预警的范围太大,在具体的单点防治上,难以做到有效。我国在近10年开展了大量的监测预警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根据统计数据,其成功预警率却并不理想,这一方面表现在成功预警实例中专业预警所占比例过低,另一方面同时表现在发生的大量的地质灾害在已有的预警点之外。制约目前工作有效性的主要问题是滑坡隐患点的排查和识别问题,因为只有识别出了隐患点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监测和预警,它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分析区域上的滑坡发育规律,找到有效的隐患点识别技术方法,以及引进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监测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预警。  相似文献   
13.
新近纪中晚期以来吕梁山西麓堆积了一套厚层红粘土。由于红粘土堆积早期有水流作用的参与,导致红粘土中夹杂有数层砾石层,这些砾石层记录了吕梁山山体隆升的信息。文章对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吴家峁剖面红粘土进行了沉积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探讨吕梁山西麓红粘土的堆积过程以及吕梁山新近纪的抬升事件。磁性地层结果显示吴家峁剖面的古地磁年龄大约为7.1~2.6 Ma。所含砾石层的古地磁年龄分别为6.2 Ma、5.9 Ma、5.8 Ma、5.5 Ma、4.9 Ma、4.0 Ma和3.7 Ma,其中6.2 Ma和4.9 Ma两层砾石层较厚,延伸较远,较稳定。结合吕梁山西麓中段卫家洼和复兴剖面的研究,得出红粘土中砾石层是吕梁山隆升剥蚀的产物,推断在大致8.1~3.7 Ma之间吕梁山有较为明显的隆升。目前在吕梁山西麓中段的研究不支持这些砾石层是古黄河或者古湖泊沉积物。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M的黑方台焦家滑坡变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焦家滑坡为对象,借助1977年、1997年、2001年和2010年4个时期测制的地形图资料,建立了在ArcGIS平台下基于DEM的滑坡变形分析模型,探索了一种基于DEM的滑坡变形分析的技术方法。滑坡壁后移侵蚀速率计算结果为:1977年到1997年为4.42m/a;1997年到2001年为5.81m/a;2001年到2010年为1.64m/a。  相似文献   
15.
滑坡灾害易损性可分为两大类型:人口易损性和经济易损性。本文依据现场风险填图对宝塔山景区影响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风险源的识别,认为宝塔山景区的风险源主要为潜在的滑坡及崩塌灾害,最大风险处人员伤亡总概率为2.6210-2a-1;同时,依据工程地质经验法对风险管理易损性各要素进行了定量评价,认为对宝塔山景区居民来说,100a以内居民平均每年有最大2.62%伤亡的概率存在。根据国际较通用的风险容许标准,认为目前部分宝塔山居民遭受的风险处于不可接受区,建议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滑坡风险管理的宝塔山景区景点价值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际上较通用的滑坡风险计算公式,以点评价为核心,对宝塔山景区各景点从价值指数、保护级别系数、专款指数、品牌系数、当地依托旅行社数目、时代系数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承灾体价值核算,尝试探索量化风险管理计算公式中的E(t)(承灾体价值),不仅为宝塔山景区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而且为关于风景区景点滑坡风险管理的进一步量化做出铺垫。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险评价的黄土滑坡分类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亚明  冯卫  毕银强  毕俊擘 《地质通报》2015,34(11):2092-2099
整理分析了国际上通用的滑坡分类方法,并对国内有关的滑坡分类体系汇总,在此基础上,将运动形式、规模大小或运动速度综合考虑,形成一个二维的分类表,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价的黄土滑坡分类方法。根据该方法,黄土滑坡可分为剥落、倾倒、崩塌、滑塌、滑动、泥流、复合型7个类,每一大类再分为不同的亚类或小类,共将黄土滑坡分为7个大类,10个亚类,38个小类。每一种黄土滑坡的变形破坏方式和运动学特征不同,具有不同的规模、速率和滑移距离,因此其风险特征也不同,对不同类型黄土滑坡的风险特征做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唐亚明 《西北地质》2009,42(2):115-115
2009年4月下旬,挪威岩土工程研究所自然灾害部主任Anders Solheim博士等一行4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的专业人员对陕西、甘肃两省的地质灾害进行了为期2周的联合考察。  相似文献   
19.
唐亚明  魏洁  贺生军  孙鑫 《西北地质》2011,44(3):107-114
舟曲“8.8”三眼峪特大泥石流是发生在陇南高山峡谷区一起典型的泥石流灾害,如何对这种类型的灾害进行有效防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风险减缓的理念,综述了泥石流防治原则和方法;从舟曲实际的地理条件、地质条件、人文条件出发,分析了防治工作面临着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搬迁避让新址选择的困难性、以及当地居民灾后重建的心理因素等非工程性难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三眼峪泥石流提出了局部避让+工程治理+监测预警+公众教育的综合防治对策,并对每一对策的具体措施做了论述和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黄土因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易引发诸如黄土崩塌、滑坡、泥流等地质灾害。因此,研究黄土土性参数区域性分布特征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吕梁山区L1黄土地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代表性点位取样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133个取样点340组黄土试样进行黄土土性参数室内试验,获得其土性参数;基于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及ArcGIS软件平台,分析研究区内L1黄土地层土性参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黏粒含量、天然含水率、孔隙比、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分布在南北方向上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山脉东西两侧规律略有不同。另外,黏粒含量、天然含水率、黏聚力、湿陷系数的区域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内摩擦角区域分布上较为离散。研究结果为从土性特征方面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