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本文将晚古生代以来苏门答腊火成岩划分出四个岩浆-构造旋回或岩浆活动期次(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并讨论其板块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分布于西苏门答腊地体海西期酸性侵入岩属于碰撞后地壳的火山弧I-型花岗岩带,其火山岩为大陆拉张带(初始裂谷)中的安山.玄武岩系列,而分布在东苏门答腊地体的大多数酸性侵入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性质。印支期西苏门答腊地体侵入岩为I-型花岗岩,属于火山弧花岗岩。印支期碰撞后板内岩浆活动带(廖内群岛-班加岛-勿里洞岛)的侵入岩以含锡s-型花岗岩为特色。燕山期以后的深成岩-火山岩活动的岩石类型和分布特征,受大陆拉张带(初始裂谷)及其相邻的洋岛的控制。燕山早期细碧岩属于陆缘裂谷火山岩。喜山期火山岩属于陆缘火山弧,其中橄榄玄粗岩落在洋岛玄武岩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交界线附近。  相似文献   
82.
2004年初开始在川滇地区布设的4个地电台,使用所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PS-100地电测量系统和技术,捕捉地震短临前兆.至2008汶川8.0级地震前,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根据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简称为HRT波)短临地震预测模型,在汶川8.0级地震前5月11日夜至12日凌晨5时分析得到了大震即将来临的结果.所记前兆同以前各台对其他强震所记的HRT波震例的规律有很强的一致性.所测物理量(地电阻率与地电流)仅在强震前才出现潮汐力的周期,而其振幅在震前数月至几天明显增大.通过研究所记的实例表明,它们通常与几天后所发生的地震有因果关系,这种波的到时与台站的震中距成正比;由这种波动所测的断层固有周期%与断层长度(震级)有关,对6-9级地震,死的范围为1-6h.有证据表明,它们是来自即将发生地震的震源区.这种波动周期较长,在地壳中,可传播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对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大震,地壳固体在其孔、裂隙中通常含有易于流动的(导电的)流体(溶液),这种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因受力(孔隙压力)先于断层位移(地震)产生的(微小)扰动(波动),对所观测的HRT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4个PS-100HRT波台站,试图捕捉强震短临前兆,到2008年发生汶川8.0级地震(距离新增的MN台△=288km;距离记录到HRT波短临异常的HG台△=465km;距离青川640km)前,HG台捕捉到汶川8.0级地震的HRT短临前兆的全过程,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
汀江流域畜禽粪便污染负荷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汀江流域畜禽养殖业现状分析入手,依据排泄系数法原理,估算流域各县市的作物所需畜禽粪尿肥的最大量、畜禽污染物产生量和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并对畜禽养殖影响水环境进行分析.从调查中分析中可知,流域集约化养殖场大多分布于中上游的长汀河、旧县河和汀江干流段,地理分布过于集中,局部地区环境风险较大.结果表明,畜禽粪便环境承载量较大的河流依次为:长汀河、濯田河、旧县河、黄潭河、汀江干流、永定河、桃溪河,整个流域的畜禽污染已对环境产生风险,尤其是长汀河、旧县河流域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4.
对不同水泥掺加量固化淤泥进行了固结不排水(CU)三轴剪切试验,对固化淤泥的破坏模式和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随着水泥量增加由理想弹塑性向应变软化型转变;当水泥量为50 kg/m3时,随固结压力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有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和应变硬化三种类型;当水泥量高于100 kg/m3时,试样都呈脆性破坏模式。淤泥经水泥改良后成为一种结构性土,固结压力在小于试样结构屈服应力时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有效粘聚力随水泥量的增加呈较大的增长趋势,而有效内摩擦角分布在32o~42o,表明水泥固化淤泥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土颗粒间的胶结,而填充孔隙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5.
负载构造是一种重要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具有重力(密度差)作用是主要驱动力、变形发生在密度倒置的岩性界面等特征。根据变形构造与母体是否分离把负载构造分为3类:一是未分离的负载构造,包括重荷(模)构造、火焰构造、枕状构造、水滴状构造及底辟(挤入)构造;二是分离的负载构造,包括砂球(假结核)、砂球层、泥球;三是复合型负载构造。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岩心及露头中发现了大量的负载构造,通过对不同类型负载构造的特征描述、形成条件及触发机制分析,认为负载构造是地震和重力作用双重机制作用的结果,除了重力作用外,地震扰动是形成多种变形构造的主要原因,反映了鄂尔多斯盆地在晚三叠世印支期构造活动较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86.
浅议陕西省地下水库的建设与管理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建新 《地下水》2000,22(1):39-41
本文对什么是地下水库?陕西省地下水库建设的现状以及如何设、管理、运用地下水库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7.
衡阳盆地红层广泛分布,其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富水性受岩性、地貌、构造等因素控制。红层孔隙水为盆地内主要含水层,其富水性弱—中等。盆地内人口密度较大,较多厂矿企业单位零散分布,距离衡阳市集中供水水源较远,红层孔隙列隙水是盆地内居民的重要饮水水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红层地下水为盆地内居民及分散型厂矿企业主要供水方向,对实现地方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8.
在原有波动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波传播质点的运动和作用进行研究,提出了波传播的力学作用不仅有因形变产生的应力,还存在着另一种由速度决定的不同形式的力——“动作用力”.动作用力才是波传播的根本动力.由“动作用力"和形变应力确立波的动力学方程,由这个方程,又可确定质点的运动规律.质点在波传播中一般并不作弹性振动,质点沿一个方向运动进行能量传递后,只作微弱的回复运动.质点这种运动特点才符合能量守恒.质点这种运动特点决定不同的界面性状有不同形态的反射波.  相似文献   
89.
90.
研究了海域使用类型遥感监测的分类系统,探索建立了各类海域使用类型的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葫芦岛试验区为例,对该验区海域使用格局进行了卫星遥感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可以较好地对海域使用空间格局进行监测和评价。葫芦岛试验区海域使用类型以工矿业用海和渔业用海为主,工矿业用海以大斑块的集中用海为主要特征,而渔业用海则以小斑块的分散用海为主。在海域使用空间格局上,葫芦岛区块海域以工矿业用海为主,兴城区块海域以工矿业和渔业用海为主,绥中区块海域则是以渔业用海为主,葫芦岛试验区海域使用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