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35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31.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草地类型, 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然而在外界干扰下, 使得本身就很脆弱的高寒草甸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探究翻耕补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以疏勒河上游不同季节(4月、 6月、 9月)原生高寒草甸、 退化草甸和翻耕补播草甸土壤为对象, 研究了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可培养细菌数量介于4.3×106 ~ 4.5×107 CFU·g-1之间, 不同季节退化草甸与翻耕补播草甸土壤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原生高寒草甸, 且不同类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下可培养细菌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原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下土壤细菌在6月生物量最高, 4月最低; 而退化草甸与翻耕补播草甸土壤细菌生物量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 相关分析表明, 可培养细菌数量与土壤全氮、 植被盖度及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 翻耕补播措施并没有恢复该区域微生物数量, 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成因, 判断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2.
533.
地下水硝酸盐氮同位素分析最新方法——细菌反硝化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细菌反硝化法是目前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同位素分析的最新方法,包括反硝化菌的选取与培养、反硝化菌将硝酸盐完全转化成N2O气体、N2O气体的提取与纯化、N2O气体氮同位素测定。与传统方法相比,细菌反硝化法可分析低浓度微量水中硝酸盐氮同位素,且更为快捷可靠。  相似文献   
534.
磷块岩大规模沉积是古海洋磷循环作用的结果。为解释海相磷块岩成因,提出了各种理论。大规模成磷事件的发生与古海洋条件和古生态环境有关,从C—N—P—O等元素循环来探讨成磷现象成为目前的趋势。磷也是重要的生命元素,磷酸盐的富集与生物演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新元古代末—寒武纪磷块岩沉积是第1次全球性大规模成磷事件,它与Rodinia超大陆解体、新元古代晚期冰川事件的结束、古海洋水体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及新旧生态系统更迭等因素有关,而成磷事件又对这一时期的生物演化与生命创新事件起到了促进作用。对磷块岩的成因理论、古海洋磷循环等进行了分析,并从新元古代末—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的时空分布和成磷事件对生物演化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5.
数字航摄相机的成功应用已成为摄影测量与遥感科学发展的新里程碑.目前,数字航摄相机普遍采用多相机拼接成像等技术,为数字遥感图像的几何定标与定位处理方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二次成像航摄相机是一种能够集成胶片和数字优点为一体的新型航摄相机,其数字后背由多个带镜头的大面阵CCD成像系统组成,本文设计完成了大面阵CCD图像数据的实时获取与存储系统,并利用得到的定标靶面图像,对数字后背成像系统进行了几何定标,得到了CCD相机的内、外方位参数,为实现数字航摄相机系统的高精度定位与三维摄影测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6.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第九届新闻奖(地方记者)评选结果近日揭晓,黑龙江记者站站长王建拍摄的组照《坚守岗位的勘测队员》获图片类一等奖;副站长关伟采写的消息《五大连池其实是“八大连池”》获消息类二等奖,关伟、兰振波、姜庆明合作采写的通讯《九年还绿一片山》获通讯类三等奖。  相似文献   
537.
红旗营子杂岩主要块体包括太古代火成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晚古元古代或古生代变基性岩(退变榴辉岩和斜长角闪岩),晚古生代变表壳岩(石榴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蛇纹石化大理岩).本次研究的变基性岩(石榴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为322.0 Ma-317.3 Ma,其围岩变表壳岩...  相似文献   
538.
华北东部青岛地区煌斑岩广泛发育,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方面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研究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岩浆的源区性质、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而推断研究区的地质演化过程。研究区内煌斑岩的SiO2含量(W(SiO2))为39.13%~51.26%,属于钾玄质碱性岩。样品的稀土元素整体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Ce和Eu异常(分别用δCe和δEu表示)不显著。样品微量元素总体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Ba、K、Pb)和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亏损的特征,具有典型的俯冲特征。源区为三叠纪时北向俯冲的扬子板块析出的熔体,交代上覆华北板块地幔橄榄岩而形成的地幔交代岩。白垩纪时,俯冲带岩石圈大范围坍塌,软流圈上涌形成伸展环境,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煌斑岩。  相似文献   
539.
罗琪符娇兰 《气象》2023,(10):1277-1284
2023年7月北半球大气环流主要特征表现为:极涡分裂为多个中心呈绕极分布,较常年同期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2.0 mm,接近常年同期,有45个站日降水量超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吉林西部、河北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多1~2倍,而西北中北部、广西中北部、湖南中部以及新疆北部等地偏少5成左右;有8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受台风杜苏芮及其残余环流影响,7月26—29日、7月29日至8月1日,台湾、浙江东部、福建东部以及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先后出现极端强降水;月内共有3个台风生成,2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其中,台风杜苏芮为登陆福建第二强台风;全国平均气温为23.0℃,较历史同期略偏高,山东西部、河北南部、新疆西北部和东北部等地最高气温平均值较常年同期偏高2~4℃;高温过程共有7次,其中,7月5—16日为全国性的高温过程,中东部大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大部最高气温超过35℃,12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超过历史极值。  相似文献   
540.
林周盆地位于冈底斯板块中部,对其进行盆地分析将为理解冈底斯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沉积学证据。本文以林周盆地中侏罗统却桑温泉组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却桑温泉组岩屑石英砂岩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169 Ma,存在620~540 Ma,1 220~1 055 Ma等年龄峰值,其中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是对特提斯洋壳俯冲引发的岩浆事件的响应。碎屑锆石区域对比研究表明却桑温泉组物源主要来自冈底斯中部唐加-松多造山带,为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向南增生过程的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