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熊耳山南坡的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热液变质作用的特点,火山岩的变质作用及其强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均匀性,一般在断裂带内发育且强度大,断裂带北侧变质程度低,强度小,马超营断裂带对区内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特征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变质作用具有多次叠加、改造的特征,一般区域变质的变质作用特征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变质作用具有多次叠加、改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42.
奚新民 《地理教学》2004,(10):34-35
前不久,学校因事临时调课,高一某班由某主科改上地理,而且课前没有通知学生,于是我比往常提前两分钟向教室走去。刚到教室门口,被眼快的同学看到了,说地理老师来了,这一课上地理。我说难道不欢迎吗?学生说怎么会不欢迎呢。其实我从同学们的表情和平时课上的表现就看出,学生还是喜欢上地理课的。  相似文献   
43.
奚舣  马长信 《江西地质》1994,8(1):46-52
通过对赣东北地区前震旦系浊流相的研究,作者提出了该区浊流相在结构构造、岩石特征、岩石化学成分、浊流相的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对在浊积岩中找矿和在浅变质岩区进行1:5万区调时利用浊积岩作为标志层进行地质填图,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
马衔山南麓混杂堆积物的石英砂扫描电镜观察揭示,颗粒表面有密集分布的贝壳状断口、“V”形坑、断块等,且有不规则的棱角状外形,部分颗粒出现擦痕和水下磨光面,表面化学溶蚀和沉淀析出现象不发育,属泥石流成因,反映温暖干凉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5.
绪言 东中国海环流是控制本海区水文气象状况的最重要因子。但至今尚无完整的动力学理论分析,这是因为对产生该海区环流的主要因子了解不够,加之它岸形复杂,水深变化很大,难以用一个解析模式将全海区概括起来。目前在黑潮深水区进行了一些动力计算,得到较好的结果,但在近岸浅水区由于零面选取上的困难,动力计算方法无法使用。因此,利用数值模式来模拟全海区的环流成为研究东中国海环流的重要途径之  相似文献   
46.
海面溢油轨迹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主要分期(M2,S2,K1,O1,M4,MS4)的潮流以及M2分期的潮汐余流,建立预报潮流场,并考虑海面风力的作用以及油的蒸发和乳化,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跟踪油膜的中心点,提出预报油膜的轨迹及其扩散范围。该模型适用于近岸事故溢油的快速预报.  相似文献   
47.
渤海三维潮余流的数值计算(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根据冯士筰的三维弱非线性理论,计算了渤海三维潮致拉格朗日余流,其中包括由冯等人引进的作为二阶量的拉格朗日漂移椭圆。文中不仅给出了三维结果,也给出了深度平均的结果,最后还与实际图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8.
渤海及黄海北部的风海流数值计算及余流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黄渤海实测风的资料对渤海及北黄海进行了月平均风海流数值计算。计算表明 ,1月份在西北风的作用下 ,在渤海出现 1个逆时针旋转的环流 ,在辽东湾北部及黄海北部出现 1个顺时针旋转的环流 ,渤海海峡的海流北进南出。 7月份在南风和东南风的作用下 ,风海流的变化形式与 1月份大致相反 ,海峡处呈南进北出的形式。对渤海中部某点 1年的潮流资料通过低通滤波的方法计算逐时的余流值 ,得到该点 1年内表层最大的实测余流为 31.9cm/ s,全年 90 %多的时间内表层余流小于 10 cm/ s。对辽东湾北部某点和渤海湾西南部某点数月潮流资料也进行了低通滤波 ,并将得到的逐时余流与同步风作了比较。依据该 2点风和余流的关系以及黄海北部 6个点风和余流的关系验证了风海流数值计算的结果 ,表明在这些点上实测与计算结果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49.
三维浅海流体动力学方程的分步杂交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个三维非线性浅海流体动力学方程的分步杂交解法。解法的特点是引入坐σ标,并在垂直方向上利用交错网格,在水平方向上利用三角形网格离散。作为本解法的一个实例,计算了一个矩形海域的风生环流,流场分层明显,垂直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50.
三维海洋溢油预测模型的建立(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一个海洋溢油三维物理归宿和输运的动力学综合模型。该模型包含了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对流、湍扩散、表面扩展、铅直扩散、乳化和蒸发过程。每一公式的建立是独立的并且与相关过程、环境和其它参数相联系。该模型需要输入流场作为输运的媒介 ,这可从感兴趣区域的三维潮和风驱动的流体动力学模型获得。模型用来预测和后报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归宿和输移 ,可为溢油应急反应和环境影响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