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巴丹吉林沙漠不同下垫面辐射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迪  吕世华  奥银焕  赵林 《高原气象》2012,31(3):615-621
利用2009年夏季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所取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晴天条件下,巴丹吉林沙漠两种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地表反射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沙漠反射率为0.33,湖区沙生芦苇反射率为0.23,沙漠反射率大于沙生芦苇反射率。巴丹吉林沙漠两种典型下垫面上,各辐射分量均具有相似的日变化特征,即白天大、夜间小。两种下垫面上的净辐射日变化与峰值基本相同,日积分值均约为8MJ.m-2。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地表能量的分配也不相同。沙漠主要以感热通量为主,地表热流量其次,潜热通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湖区以潜热通量为主,感热通量和地表热流量次之。  相似文献   
82.
为了定量描述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地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9月的湍流观测资料,结合Martano由单层超声观测资料确定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计算了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原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和零平面位移d,即z0为0.035 m,d为0.143 m。同时,将z0和d应用于陆面过程模式CoLM中,检验其对模式模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陆面参数后的模式对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模拟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3.
本文论述了金川杂杂岩体中硅酸盐和氧化物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各种矿物的化学成分特点、元素配置状况和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从矿物化学的角度探讨了硅酸盐和氧化物矿物的形成机理、蚀变作用以及与成岩成矿作用的关系。同时根据辉石对cpx—opx(单斜辉石—斜方辉石)的成分按照Wood和Banno方法计算出了本杂岩体的成岩成矿温度。对金川超镁铁杂岩体成因的认识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4.
85.
敖雪明奥.  АБ 《内陆地震》1994,8(2):147-151
1992年8月19日,与中国新疆毗邻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苏萨梅尔地区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震前,中方笔者曾根据新疆部分地震窗口网的异常作出一定程度的短期预报。本文全面分析了窗口网的时空异常特征,并简述了预报过程及其效果,最后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
夏季金塔绿洲及邻近戈壁的冷湿舌及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2004年7月金塔“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重点项目加强期系留梯度探测资料,对该绿洲边缘的冷湿舌现象及边界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戈壁绿洲边缘的确存在冷湿舌;白天从09时至18时都有冷湿舌出现,高度一般维持在0~600m之间;冷湿舌受风速、风向、太阳对地面加热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也与午后绿洲辐散风有密切关系。这一发现对深入研究戈壁绿洲能量与水分循环,尤其是对绿洲与周围沙漠戈壁的水热交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绿洲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7.
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沙漠辐射和能量平衡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9 年7 月24 日-9 月12 日“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晴天和阴天下巴丹吉林沙漠地表辐射、能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巴丹吉林沙漠典型晴天条件下总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地表长波辐射、有效辐射、净辐射的峰值和日积分值都比典型阴天条件下大,大气长波辐射比阴天条件下小.两种天气条件下净辐射日积分值占太阳总辐射的1/3.②沙漠地区典型晴天地表反射率呈U型,白天均值为0.32;阴天变化较平缓,均值为0.29.③两种天气条件下地表热量平衡都以感热输送为主,波文比分别为4.55 和1.16.晴天不平衡能量达到净辐射的20%,阴天为30%.④晴天条件下有效能量夜间为负值,白天为正值,阴天全天为正值;湍流能量全天均为正值.能量闭合度(EBR)晴天平均为0.68,阴天为0.76.⑤土壤温度5~10 cm日较差逐渐减小,20、40 cm日变化不明显;5 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较大,20 cm土壤热通量振幅较小.  相似文献   
88.
巴丹吉林沙漠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和研究”于2009年7—9月在巴丹吉林沙漠取得的系留气球、GPS探空等加强观测资料,分析了沙漠夏季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及风等的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巴丹吉林沙漠近地面气温日较差较大,比湿的变化与气温相反,白天风速变化大。(2)昼(夜)不平衡能量差额Rd>0(Rd<0),莫宁-奥布霍夫长度L<0(L>0),大气层结趋于不稳定(稳定);白天大部分净辐射能量转换为感热通量,为深厚大气边界层的发展提供热力条件。(3)午前稳定边界层经历了从重建到消退的过程,其上残留层较厚;午后混合层打通残留层发展迅速,近地面层出现明显的超绝热递减层;夜间稳定边界层迅速发展,最大厚度达900 m;(4)从整个边界层来看,午前出现的5层结构在午后变为3层,稳定边界层消失,混合层迅速发展,厚度达到3 000 m。夹卷层厚度最大值为1 500 m,近地面的超绝热层最大达200 m。  相似文献   
89.
本法在离心分离甲醛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以减压过滤代替了离心分离。经过多次试验,效果满意。本法设备简单,经大批量测定(每人每天可测定24—30个矿样),结果稳定,适用于野外地质队大批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