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395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监测潘一东区1252(1)首采面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布设了由1条全走向线和一条全倾向观测线、12个控制点和186个监测点构成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在采用GPS定位技术实施观测站平面连接测量过程中,为克服转换基准点中存在的位移对求解的转换参数的影响,采用了抗差估计理论,并建立转换后GPS网的质量评价模型。根据对GPS连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处理结果分析,采用抗差估计求参,有利于保留GPS技术高精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2.
东峰顶金矿区呈脉状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为硫化物石英-重晶石脉型,矿体围岩蚀变强烈,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矿体矿物共生组合、铅和硫同位素组成及成矿年龄、包裹体成分及特征以及原生金的成色等研究,认为金矿床矿源为重熔岩浆岩。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溶液,成矿温度140℃~400℃.成矿深度约1.5km。矿床成因类型属中温、中深条件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充填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3.
“生命最后时光完成的水下传奇,海洋电影史上无人超越的丰碑——记《水下印象》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  相似文献   
104.
在新疆16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珍稀物种和独特自然景观的特殊地域,其动植物种类繁多,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重点保护动物48种.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新疆自1980年以来,陆续建立了自然保护区27个,总面积超过70万平方千米.其中天池自然保护区是天山东部代表;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是阿尔泰山的“缩影”;布尔根河河狸保护区是我国惟一的河狸生息的地区;托木尔峰保护区是高山林型综合性保护区,是研究冰川的重要基地;巩留云杉保护区完整原始的云杉林世界罕见……一个个保护区就是一座座“大自然纪念碑”,她们以美丽动人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提供了一座座研究大自然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5.
106.
针对库水位变化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定量评价复杂问题,考虑降雨和库水位变化对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规律的影响机制,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基本理论,运用渗流模拟有限元法,对重庆市武隆区羊角滩滑坡在6种不同工况下的库区滑坡的稳定性开展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①降雨工况下,降雨对地下水渗流场都有影响,滑坡中部位置受地下水位影响最大,前后部影响小,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变小,到达一定阶段后,滑坡已经滑动,滑坡稳定性系数不再变化; ②库水位工况下,主要影响滑坡前缘,地下水位是随库水位变化而迅速变化的,随着库水位的上涨,滑坡稳定性系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③地下水位的骤升对浮托作用影响有限,对压坡作用影响较大,同时降低了渗流力的影响,对滑坡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地下水位的骤降增大了渗流力,减弱了前缘库水位的压坡作用,滑坡失稳的可能性最大。可为库区该类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预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为探究模型试验中层状软岩模拟方法,依托九绵高速层状软岩隧道现场取样的室内试验结果,多次试验确定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粉、滑石粉和水的最优配比以模拟软岩基体,采用带孔薄膜模拟层理弱面的黏结作用,并通过直剪试验确定孔隙率,最后对不同层理角度与层理厚度的试样开展直剪与单、三轴试验以反映各向异性情况。结果表明:软岩基体模拟最优配比为0.55:0.15:0.07:0.06:0.17,重晶石粉对强度及破坏变形起决定作用,含量过低易压溃,含量过高产生上下贯通裂缝;采用30%孔洞率的薄膜模拟层理效果最佳;土样强度随层角呈U形变化,层厚减小(不小于2 cm),强度减小。直剪试验中,45º层理剪切面朝层理方向倾斜,90º层理导致剪切面上下产生裂缝与碎裂,单三轴结果中,0º层理会产生小角度倾斜裂缝,45º层理产生垂直层理面的斜裂缝及二次破裂,90º层理产生顺层理的竖向劈裂;与现场结果对照后确定最优层厚为 3 cm,对层角与层厚的直剪与单三轴试验结果整体一致,揭示土样孔隙压密闭合−弹性−塑性胀裂破坏−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8.
西沙石岛生物礁的矿物组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科1井岩心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矿物组成分析, 来研究礁体的发育过程和古海洋环境的变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西科1井岩心碳酸盐岩的矿物由低镁方解石、高镁方解石、文石和白云石组成.矿物组成特征表明, 井深35.4 m处为一重要的地层界面或环境变化界面.在岩心(井深0~748 m)中共识别出5个白云岩层, 其中上新统莺歌海组一层(井深: 289.3~312.3 m, 厚约23 m), 上中新统黄流组三层(分别位于井深: 373.3~412.7 m, 厚约39.4 m; 424.7~450.6 m, 厚约26.1 m; 469.70~564.96 m, 厚约95.2 m), 中中新统梅山组一层(井深: 615.20~636.96 m, 厚约21.7 m).各层的白云岩化程度不尽相同, 5层白云岩中白云石矿物含量的最大值在79.3%~100%之间.生物礁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古海洋环境的变化, 与古气候变化有关的海平面升降间接地控制了岛礁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石岛西科1井中的5层白云岩应该是在较长时间稳定环境条件下发育而成, 主要应该是蒸发泻湖渗透回流作用下早期形成的方解石类碳酸岩白云岩化的结果, 但并不排除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攻关层位,然而其地层发育情况却长期存在争议,尤其是精细层位划分以及内部是否存在不整合界面的问题。本次研究结合了前人研究成果、岩性、测井、地震资料,并以野外露头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深底沟—大侏罗沟、花园沟、黑油山沟、吐孜沟、水库沟5条野外剖面的考察,识别出各类标志层以及J/T、T/C、T3/T2、T2k2/T2k1、S6/S7界线,认为三叠系内部并不缺失S2、S3(砂组,位于T2k2),并可区分出此二层位,随即建立起多个野外剖面的时空对应关系;此外,本次研究还通过不同岩性岩石测井响应特征将下三叠统划分为3段6砂组,将上三叠统划分为3段7砂组,将中三叠统则更细划分为2段7砂组14小层,并通过元素地层学方法对层位进行了局部检验。  相似文献   
110.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cal iterative method to retrieve millimeter-wave radar liquid water content(LWC) and liquid water path(LWP),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retrieval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synchronous measurements of an airborne millimeter-wave radar and a hot-wire probe in stratus cloud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LWC retrievals of the oceanic and continental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50μm and the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500μm and 1500μm(scheme 1, scheme 2, scheme 3, and scheme4,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needs to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when using the physical iterative method to retrieve the LWC and LWP. When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is less than-30 d BZ, the retrieval error of scheme 1 is the minimum. When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is greater than-30 d BZ, the retrieval error of scheme 4 is the minimum. Based on the reflectance factor value, the LWP retrievals of scheme 4 are closer to the measurements, the average relative bias is 5.2%, and the minimum relative bias is 4.4 %. Compared with other schemes,scheme 4 seems to be more useful for the LWC and LWP retrieval of stratus cloud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