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张庆  李龙  路文利  姜楠  侯安业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35-137,149,15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的速度也突飞猛进,高速路地铁等建设也加快了现代化步伐。面对日渐复杂的道路施工现场,尤其在弯道处施工,就会涉及到曲线的测设工作。为了省时高效地做好曲线测设工作,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开发了一套曲线测设软件,实现了在复杂路段任意设站进行快速曲线测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青藏高原小嵩草高寒草甸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法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嵩草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研究其返青期识别方法对于模拟及预测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植被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法主要是先对遥感植被指数原始时序数据进行拟合去噪声再求取返青期,各种方法对研究区域、研究经验、参数设置、函数初值设置等有很强的依赖性。为避免返青期识别方法在曲线拟合时对参数初值的依赖性和陷入局部最优解,本文引入了模拟退火算法对双高斯和双逻辑斯蒂函数进行参数优化,并分别对基于以上两种函数及多项式拟合的植被指数时序曲线进行对比,从而选出最佳拟合方法,最后采用最大斜率阈值法、动态阈值法和曲率法识别返青期。利用青藏高原小嵩草高寒草甸34个样本点的返青期地面观测数据及相应的8 km分辨率的NOAA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对以上各种组合的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案进行了测试,并选取了153个遥感实验点求取了近30年(1982年—2011年)青藏高原小嵩草高寒草甸的返青期,结果表明:采用双高斯函数拟合的NDVI曲线与原始NDVI时序数据最为接近,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大斜率阈值法识别的小嵩草高寒草甸返青期及其变化趋势与地面物候观测结果最为一致;同时发现近30年青藏高原小嵩草高寒草甸的平均返青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120—140天,并且呈逐年提前趋势,30年来提前了7天。  相似文献   
23.
油菜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及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及时、准确地获取其种植分布信息,是全面掌握油菜种植状况、加强生产管理、优化作物种植空间格局的重要依据。高分六号(GF-6)的宽视场(Wide Field View,WFV)传感器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基础上增设了2个红边波段、1个黄波段和1个紫波段,为油菜遥感识别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光谱信息,进而相较于蓝、绿、红、近红外4个“传统波段”的识别精度有所提升。本文以油菜开花期内两景不同时相GF-6 WFV影像拼接图像作为数据源,选择油菜生产优势区的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区,针对油菜同其他地物的“异物同谱”现象以及不同生长阶段油菜的“同物异谱”现象,利用油菜开花期独特的反射光谱特征,结合均值间标准化近距离提出了NDSI28、S34、NDSI23和NDSI46共4个光谱指数,并由此构建油菜种植区域提取的决策树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4个指数组合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对油菜种植分布信息的提取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总体精度为96.17%,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法相比分别高出0.31%、0.88%和1.24%;制图精度方面,决策树法为98.15%,比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法分别高4.72%、4.21%和5.59%;对于用户精度,决策树法为86.89%,较随机森林、最大似然法分别低2.2%和1.63%,比支持向量机高0.11%。由此说明,GF-6 WFV数据中的新增波段极大地丰富了其光谱信息,使其在包括油菜在内的农作物种植分布信息提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4.
DZN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14年4月8日-11月8日共22次DZN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和人工烘干称重法测定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0-20 cm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小于人工烘干称重法测量值,20-30 cm自动观测土壤相对湿度最接近人工烘干法测量值,30-50 cm前期自动观测土壤湿度小于人工烘干法测量值,后期自动观测数据大于人工烘干法测量值。可反映出旱涝趋势。  相似文献   
25.
给出了一种简化的超声海流信号仿真模型,利用WVD计算其瞬时功率密度,取瞬时功率密度的最大值作为其瞬时频率的估值。仿真结果表明,高信噪比(超过30 dB)情况下可以利用WVD估计超声海流信号的瞬时频率。  相似文献   
26.
27.
姜楠  王堃  李篷  赵丽 《全球定位系统》2012,37(6):53-56,60
为了消除转换基准点中存在的显著位移对求解转换参数的影响,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给出了抗差估计理论求参的转换模型、处理流程及转换后的地面网精度评定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运用该模型进行坐标转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8.
RTD对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脱氨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法刺激响应技术测定了不同流态条件下三相生物流化床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RTD),得到反应器好氧流化区的串联级数近似为1,从而可用全混流反应器(CSTR)模型来研究其动力学特点,通过对比研究,得到在理论停留时间为1.5 h时,反应器的体积利用率达到最优。同时也对比了反应器在各种理论停留时间(HRT)下的脱氨氮效率,发现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时,反应器也具有最佳处理效率,氨氮的脱除率达到90%以上,从而验证了示踪试验的可靠性,并为生化反应器的设计放大与稳定运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9.
范德芹  朱文泉  潘耀忠  姜楠 《遥感学报》2013,17(5):1158-1174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序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植被变化监测、植被物候识别和土地覆盖分类等领域,但受观测条件限制,NDVI原始数据中包含大量噪声,在实际应用时需对其进行检测并去除。目前常用的NDVI数据去噪重建方法主要包括阈值检测法、滤波拟合法及曲线拟合法3类。各方法在应用时均需根据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或特定的研究区域设置一定数量的经验参数,对噪声的定义缺乏客观标准;此外,这3类方法都没有进行专门的噪声检测,在进行NDVI数据重建时只是根据经验进行噪声判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狄克松(Dixon)检验法、适用于对小样本进行检测的数理统计噪声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同一像元、同一时段、不同年份的NDVI时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再结合质量评估数据的分析结果,最终给出NDVI是否异常的判断。运用狄克松检验法对噪声进行检测,然后结合已有的两种数据重建方法--变权重滤波法和Savitzky-Golay方法,基于2001年-2010年250 m分辨率的MODIS NDVI时序数据,对覆盖中国55种植被类型共520个测试样点及洞庭湖测试区域进行了NDVI时序数据重建实验,结果表明,狄克松检验法降低了对先验知识的依赖程度,应用该方法对NDVI时序数据中的噪声进行检测预处理后,可以有效提高变权重和Savitzky-Golay方法的数据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30.
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结合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区域沉积背景,本文对川中磨溪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测井响应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磨溪地区龙王庙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早寒武世龙王庙期磨溪地区主要位于局限台地内,包括澙湖、颗粒滩和云坪三个亚环境,沉积产物以晶粒云岩及颗粒云岩为主。纵向上,龙王庙组由两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构成,旋回底部以澙湖沉积为主,中上部以颗粒滩沉积为主,顶部以云坪沉积为主。其中,颗粒滩亚相根据不同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颗粒岩累计厚度、单滩体颗粒岩厚度等可划分为滩主体(滩核)、滩翼以及滩间洼地三个微相。平面上,龙王庙组上下两段的沉积相展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较龙王庙组下段而言,上段沉积时滩体的沉积范围、规模均有所扩大,同时颗粒滩具有向东迁移的趋势。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微相的展布主要受沉积期微古地貌以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本文最后建立了磨溪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