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11.
冀北滦平中生代陆相断陷盆地中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充填发育在盆地的最上部,为内陆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巨厚的灰绿—灰黄色碎屑岩沉积。宏观上可分为两大岩性组合段:一段底部的冲积扇沉积体系为断陷初期产物,因侵蚀遗存较少;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分别构成一段的中下部及中上部,湖泊沉积体系夹持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中间; 二段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盆地发育受控于西北部的岗子—红旗镇同生断裂,形成九佛堂期敞流型断陷湖。断裂具两个活动阶段,第一阶段由冲积扇体系向扇三角洲体系演化,发育时限短,形成的湖域狭小,堆积厚度小; 第二阶段由扇三角洲体系向冲积扇体系演化,直至盆地消失,发育时限长,形成的湖域广大,堆积厚度大。此外,对该盆地九佛堂组的沿革与确立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12.
重庆雪玉洞CO_2浓度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重庆雪玉洞洞穴CO2浓度、地下河CO2分压及地下河水、滴水次生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的完整水文年监测,并结合该洞以往的CO2短期观测记录,发现洞内与CO2相关的环境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季变性,其总体特征是:CO2浓度夏高冬低,δ13C夏轻冬重。对比每月游客量变化,发现人为因素对洞穴CO2环境的改变远弱于自然因素,洞内发育的常年地下河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地下河的存在使不同相态的碳在洞内快速流动交换以达到平衡,从而在"质"上(同位素比)和"量"上(浓度)反映外部环境的季节变化,又使得各项地球化学指标在每年的4月和11月换季时呈现突变特征。可推断雪玉洞CO2的改变来源于地下河对洞穴上部土壤CO2的传递,最终归因于土壤层生物活动对季节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而雪玉洞地下河在CO2变化过程中的传递作用十分突出,可作为同类型洞穴的借鉴,为旅游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城门山矿田矿床地质、矿体走向及倾向上的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总结其矿化特征,根据成矿温度及地球化学成矿条件研究该矿体矿化富集规律的控制因素,并从矿化特征方面佐证讨论该类矿床的成因及外围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矿化沿水平及垂向上均具有分带特征,大致表现为沿热液中心向外为Mo、Cu、Zn、Pb、Ag、Au元素的分带,从地表向下为TFe、Au、Ag、Pb、Zn、Cu元素的分带。除此之外,矿化还具有差异特征,表现为走向上矿体两端发育的不一致性、倾向上的局部豆荚状发育特征。本次工作厘定的分带性及差异性分别佐证了矿床的热液成因与沉积成因,并预测外围具有较好的多金属找矿前景,且东段好于西段。   相似文献   
114.
雪玉洞岩溶地下水、地表水Ca2+、Mg2+、Sr2+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011年对重庆丰都雪玉洞洞内滴水和地下河河水,上覆岩层中出露的表层岩溶泉水和雪玉洞附近龙河河水等不同类型水中Ca2+、Mg2+、Sr2+浓度及Mg/Ca、Sr/Ca值的研究,发现不同水的Ca2+、Mg2+、Sr2+随外界降水条件的改变而出现明显变化。表层岩溶泉水Ca2+变化能够敏感反应外界降水条件改变,滴水对外界降雨的反应滞后接近1个月,地下河Ca2+可以反应雨季和旱季的变化,地表河水Ca2+全年比较稳定,但是对特殊干旱天气有显著响应。2011年不同类型水的Mg2+、Sr2+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降水较多的3、5、10月呈低值,在其他降水较少的月份浓度相对较高。各离子的这种变化特征主要是受到稀释效应、CO2效应以及所在地层的岩性的影响。雪玉洞不同类型水的Mg/Ca、Sr/Ca值呈现出滴水>地表河>地下河>表层岩溶泉的特点,反映出不同类型水在含水介质中滞留时间的长短,并且Mg/Ca、Sr/Ca值在降水较多的月份降低,在降水较少的月份升高;受碳酸钙的前期沉淀和运移路径差异的影响,不同类型水的Mg/Ca、Sr/Ca值变化稍有不同。因此,不同类型水的离子变化及其比值对外界降水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和时间的不同,决定了在利用元素及其比值反映外界环境变化时也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5.
表层岩溶带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表层岩溶泉域土壤中的16种优控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组成、污染水平和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6种优控PAHs在表层岩溶泉域土壤中的检出率为100%,其含量介于439.19~3329.72ng/g之间,平均值为1392.44ng/g,7种致癌性PAHs占总量的26%。PAHs的组成特征受地形的控制,随着海拔升高,低环PAHs所占比例升高,高环PAHs比例降低。同分异构体比值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煤、生物质和石油的燃烧排放。研究区土壤中16种PAHs的TEQcarc值介于18.65~501.13ng/g,平均值为140.57ng/g。7种致癌性PAHs占总TEQcarc的比例达到96.8%。研究区表土中,后沟泉域的污染程度最大,次之是兰花沟泉域和柏树湾泉域,水房泉泉域的污染程度最小,但由于柏树湾泉域松针落叶中BaP、PAHs含量较高,松针落叶中PAHs含量分别高达36.36ng/g和2370.1ng/g,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中应考虑松针落叶层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6.
日前,已痊愈出院的塔河县农民李双印、王希权来到塔河县国土资源局对副局长耿峰岩等国土局的干部见义勇为,关心群众的行为表示衷心感谢。塔河县国土资源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加强理论学习,党员干部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现实生活中,展现了国土人的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8月2日,塔河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耿峰岩等同志,在检查塔河县依西肯乡通乡公路工程进展情况时,在距依西肯乡10公里处听到有人呼喊救命。他们跑过去发现有两个农民被压在翻倒的四轮车下面,其中一个人伤势很重,大口的吐鲜血。耿峰岩让司机赶快停车,与随行的同志一起抬起四轮车,将伤者轻轻抬到车上,并取来被褥将重伤者裹住,然后,用车直接送到塔河县人民医院急救,  相似文献   
117.
大象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珍稀动物,生存至今的只有两种——非洲象和亚洲象,而亚洲象的野外种群只有不足5万头,我国境内仅在西双版纳还有300余头,其珍稀程度不亚于国宝大熊猫。  相似文献   
118.
气象影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 国内外传媒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经验 国外传媒为弱势群体服务主要走的是公益服务的路子,以政府扶持为主,社会捐助为辅,将传媒作为社会公共财产,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以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例如公共服务电视,以制播具有教育性、文化性节目为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满足公民的需要,而非迎合广告商的喜好,不以收视率来取舍节目.例如日本的NHK、英国的BBC等.  相似文献   
119.
深井水温观测在中国已经开展了20多年,但目前对于水温响应机理的研究还不充分.而且利用温泉水对水温响应机理研究甚少.本文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即2008年5月1日至7月4日,对重庆北温泉水(距震中约400 km)进行采样监测,发现泉水水温水量发生较大变化:震后水温下降了1℃:海拔相对较高的BWQ-2、BWQ-3、BWQ-4相继断流,监测点BWQ-1的水量增加了15 L/s;与此同时.各泉点Fe~(3+)、Mn~(2+)浓度于地震当日成倍增长,随后逐渐减小,7月4日时浓度与5月1日相当.重庆北温泉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带,受汶川地震强烈影响导致冷水下渗作用,海拔相对较高而温度较低的温泉水改道,并有其他来自裂隙或者地表的低温水汇入温泉含水层,Fe~(3+)、Mn~(2+)浓度的变化从水化学上印证了冷水下渗学说.  相似文献   
120.
大悟杂岩位于大别山西段,主体为花岗质片麻岩。为了限定其形成与变形过程,本文综合运用锆石U-Pb法和白云母~(40) Ar/~(39) Ar法进行年代学研究。锆石U-Pb LA-ICP-MS法对这些花岗质片麻岩定年结果显示:锆石的Th/U值为0.79~4.29,属于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206Pb/238 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10±63)Ma(n=12,MSWD=0.021),代表这些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时代。大悟杂岩核部花岗质片麻岩的白云母坪年龄为(210.5±1.4)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211.6±2.5)Ma。这些新的研究结果支持以下两点认识:大悟杂岩中的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而不是白垩纪;这些前寒武纪岩石的构造抬升过程发生在三叠纪晚期(211 Ma)。由于西大别晚三叠世构造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出露过程有关,因此,大悟杂岩的变形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抬升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科学问题。同时,由于大悟杂岩中的多数构造面理和线理形成于区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据此推断西大别三叠纪晚期的变形发生在造山晚期-后造山背景下,伴随着地壳和岩石圈的大规模伸展与减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