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全球海洋地震P波长期探测的新型潜标式海洋地震仪.该地震仪不同于传统的固定式陆地地震台站或者坐底式海底地震仪,而是漂浮在海水中一定深度接收天然地震信号,并随着洋流运动.当接收到地震P波信号后,该地震仪可以自动上浮至海面,并通过卫星将数据传回岸基中心,然后下沉到指定深度继续工作.该潜标式海洋地震仪主要由水听器模块、浮力调节模块、通信与传输模块、能源模块以及中央控制模块组成,同时有安全监测功能,以实现准实时、大范围的天然地震P波信号长期监测.该海洋地震仪将突破现有海洋地震观测技术局限,拓展海洋地震监测的时空覆盖范围及监测尺度,为海洋地震研究和地球深部构造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32.
含油气盆地超剥带的勘探以重质油-油砂为主。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的中生代油砂中发现了轻质油,报道了其基本特征与成藏模式,并探讨了勘探意义。结果表明,轻质油呈黄绿色荧光,与呈黄褐色荧光的重质油共生。油砂连续抽提发现,重质油充注在前(颗粒吸附烃/包裹体烃),轻质油充注在后(孔隙游离烃),油源均来自研究区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典型生标特征为Pr/Ph值小于1,伽马腊烷/C_(30)藿烷为0.43~0.82,C_(20)、C_(21)、C_(23)三环萜烷呈上升型分布。油砂无机地球化学研究发现,2期原油充注明显,形成了2期方解石胶结物,早期MnO和FeO含量在1%~1.5%之间,晚期大于1.5%。白垩纪前,风城组生源成熟油在充注过程中遭受降解,形成重质油-油砂;白垩纪至今,风城组生源高熟轻质油沿横断裂直接运移至超剥带,在断裂"纵横交叉"之处最富集。据此认为,研究区横断裂沿线是这类轻质原油勘探值得考虑的领域。超剥带的勘探可能不仅局限于传统认为的重质油-油砂,若存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亦有可能形成轻质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33.
以某核电站正在运行的地震仪表系统为例,介绍核电地震仪表系统(KIS)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以及性能指标等。该系统具有精度高、频带广、可靠性高等特点,能满足核电站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4.
在海上实施三维地震探测过程中,人工震源枪阵中心与船上GPS的距离及地震探测作业中的船行方向造成炮点实际位置与预设位置有一定偏差;自由落体投放的OBS由于海流的影响会偏离原定设计位置(投放点),因此,炮点与海底地震仪(OBS)的位置校正是三维地震结构研究中的基本环节.本文利用艏向信息校正了炮点位置;采用蒙特卡洛和最小二乘法方法对海底地震仪的位置进行了校正,并探讨了直达水波曲线特征.结果表明 OBS位置一般偏离设计点1 km左右,其误差范围在20 m以内,校正后的OBS记录剖面展示了真实的记录情况.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西南印度洋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提供了坚实数据基础,同时为今后南海的三维深部地壳结构探测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35.
重新探讨了强地震前地下流体趋势异常,获得了一些认识:地下流体异常不一定存在完整的趋势、短期和短临等异常类型,但趋势异常普遍存在;地下流体特别是地下水位的趋势性异常,其开始时的形态不一定为缓慢变化;地下流体趋势异常不一定具有时空转移特征;地下流体趋势异常可能为“共同前兆”.  相似文献   
36.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录井、测井及粒度分析,认为叶城凹陷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发育进积型扇三角洲,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与河口坝。扇三角洲平原受重力流作用明显;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受牵引流作用,在盆地的短轴方向延伸范围较小,而在长轴方向延伸范围较大,与相邻扇三角洲前缘朵叶叠置连片。扇三角洲由山前向断陷湖盆进积,在盆地的短轴方向构成一侧为陡坡、另一侧为宽缓斜坡的单断式断陷盆地充填模式。这种沉积模式不仅控制了扇三角洲各亚相单元的发育特征,而且对微相类型与砂体分布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3种典型的卫星发射信号不完善性——载波泄漏、互调失真和杂散辐射对于卫星导航信号的接收所带来的干扰,通过信号建模以及谱分离系数、码跟踪谱灵敏度系数和等效载噪比的解析计算对干扰效果进行量化分析;针对GPS和Galileo系统L1/E1频段的信号进行了多层次的仿真计算,给出了综合考虑噪声、信号损耗、外源干扰、GNSS系统内和系统间干扰,以及3种信号不完善性单独作用、两两组合和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其中对于GPS L1C/A短码考虑了电文调制对线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的不完善干扰功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对接收机信号捕获跟踪和解调的影响大于系统间干扰,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38.
首都圈最早建立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布设在北京周围广大地区,覆盖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过去的40多年里,首都圈地区及附近发生了多次强震,如1976年唐山7.8级、1989年大同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等.本文首先对首都圈地区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映震能力分析,然后探讨了监测场...  相似文献   
39.
湘鄂西及邻区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广泛发育了岩溶角砾岩,并形成了一个分布范围广阔的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特征在各地存在明显差异,其上覆孤峰组与龙潭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东吴运动为两幕式构造运动,上述现象正是东吴运动Ⅰ幕、Ⅱ幕在不同地区的沉积学响应。  相似文献   
40.
哈得逊油田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之一,储量规模超过亿吨.在其发现过程中,东河砂岩的沉积相及其相变规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侵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砂(砾)岩,主体为滨岸海滩相砂体,在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从古地貌低部位向高部位持续超覆变薄,以陆源碎屑滨岸-浅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