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低温、低压、低盐度、低密度、偏酸性和弱还原性的仙质,成因以原生水(大气降水)为主,系陆相循环热水,由贫硫富金属的深循环水和富硫贫金属的浅循环水混合而成,从而导致了工业矿体的形成。多个成矿通道形成多个成矿中心。  相似文献   
142.
利用南极长城站1986—2012年能见度人工观测资料,分析了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显示,高于10 km能见度出现频率为61.0%,低于1 km的频率为8.0%。11—3月能见度较好,6—10月能见度较差;海雾和降水是夏季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冬季则主要归因于频繁的降雪、吹雪或雪暴等灾害性天气。10 km能见度发生频数有显著减小倾向,10 km能见度呈上升趋势,且冬季的上升速度最快,大雾、吹雪和降雪减少是主导冬季能见度升高趋势的重要因素。长城站能见度显著的天气尺度周期为2.1—8.3 d,年际变化周期为2 a、4.1 a和6.9—8.2 a,又以4.1 a最为显著。2012年开展的能见度自动观测实验表明,20 km范围内的自动观测精度较高,适用于长城站的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143.
克拉通内古隆起的构造变形是探究板块内部变形行为与大陆流变构造学的理想场所,断裂研究则是其主要突破口。本文基于新的地球物理与钻探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的断裂系统尤其是其北部边界断裂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开展研究。分析表明,温宿北—野云沟断裂系在重磁场与反射地震剖面上具有清楚的反映,为塔北隆起的北部边界断裂,长达600 km,自西向东由温宿北断裂、温巴什断裂和野云沟断裂三段构成。该断裂系是在早奥陶世末沿基底软弱带自南向北逆冲形成的大型断层相关褶皱带基础上在前翼发生突破而形成的,加里东末期形成雏形,二叠纪末期,受南天山洋关闭的影响由北向南的强烈挤压形成自北而南的逆冲构造系统。该逆冲系统迁就原加里东期的滑脱面发育,并对原来的逆冲系统进行叠加、改造,形成一系列小断块叠加的大型背冲断裂系统,使得该断裂带基本定型。喜马拉雅期塔北隆起轴部发育张扭性断裂构造系统,该断裂系遭受左旋压扭,断裂的活动时序自东向西趋晚,具有长期演化、多期发育、继承、叠加与复合的特征。活动强度呈古生代强烈、中生代—新生代早期弱化、新生代晚期趋强的"强-弱-强"的演化趋势,在横向上呈西段强烈、东段略弱的特征。其成因主要与早奥陶世末期北昆仑洋关闭、二叠纪末期南天山洋关闭、古近纪新特提斯洋关闭引起的周缘地体与塔里木地块的碰撞拼合相关,表现出周缘板块构造事件对板内变形的强烈影响。该断裂系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研究其成因与演化有助于该带油气勘探的拓展,例如西秋断裂带的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44.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是近十年来中央在农业上对青海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全省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9.2亿元,项  相似文献   
145.
放牧干扰对草原的植物物种组成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过程是群落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轻牧、中牧、重牧3个样地上,设置100个0.25 m2的小样方,通过调查种类组成,比较小尺度区分面积上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数目的空间分异性;采用Bray - Curtis相似性指数法研究了不同放牧梯度上物种组成结构异质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样地群落物种数表现为轻牧>中牧>重牧,而小尺度样方内物种数与物种多样性均呈现中牧>轻牧>重牧趋势;在轻牧条件下,整体来看,小样方内物种数目的分布围绕平均值具有较小波动;在重度放牧区,不存在维持多个物种数的样方;而在中度放牧区,物种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凹型”格局,相比于轻牧、重牧阶段,物种数在样方中的平均分布程度降低,即物种数目很多或很少的样方大量存在.从物种结构的空间异质性来看,轻牧区样方之间种类组成的相似性不明显,群落物种形成均匀分布;中度和重度放牧区,具有随机分布的群落物种结构.牧压影响小尺度区间面积上的物种数、种类构成及其空间异质性,物种数目的频度分布及种类成分相似性的蒙特卡罗模似统计运算,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放牧梯度上物种分布的空间格局,反映群落演替动态.  相似文献   
146.
147.
148.
引言 河北省栾城县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光热资源丰富,水土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1976年粮食亩产突破千斤,1983年达1300斤以上,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粮食高产县。 在高产地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潜力及其主要途径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对指导当前粮食生产、调正农业生产结构和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作物生产潜力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农学家做了大量工作。但主要是分析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和光热生产潜力,没有或者很少考虑水分条件和土壤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9.
编者的话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令人精神振奋,信心满怀.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国土资源事业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十六大的精神实质,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前提.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本刊在新的一年的第一期上辟出专版,特邀我省13个省辖市的国土资源局局长(党组书记)精辟论述他们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提出在新的一年中的工作新思路、新举措,特此刊载,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50.
利用日本最北部Sarobetsu平原地区的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对该区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及土地利用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泥炭平原白天的地表温度比其他地带高,夜间则比其它地带温度低。一般泥炭地的植被指数小,当有SASA(矮竹状植物)生长后,植被指数增大。早春和晚秋,地表面温度高低与植被指数大小的相关性弱,夏季则相关性强。因此认为可以根据泥炭地表面温度数值来推测夏季的植物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