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797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生物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于2014年冬季和夏季调查太湖全湖116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分析其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记录底栖动物55种,隶属3门7纲18目27科52属,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5.5 ind./m2和146.6 g/m2.优势度分析表明,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太湖大螯蜚(Grandidierella aihuensis)、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和拟背尾水虱属一种(Paranthura sp.)是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基于环境因子聚类分析,可将全湖分为3个区:敞水区、水生植被区和富营养区.方差分析表明各湖区间环境因子差异显著.统计分析表明,3个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低,差异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深、总氮、总磷、铵态氮、水生植物、溶解性有机碳和沉积物中值粒径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显著相关.K-优势曲线、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从水生植被区→敞水区→富营养区,营养水平增加,底栖动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生物量逐渐升高.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底质类型以及水生植被的分布是决定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42.
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对西湖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沉水植物的重建是湖泊富营养化修复的关键措施之一.本研究利用在杭州西湖进行的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工程,应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及分子克隆等手段,研究种植菹草和苦草对水体中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未进行沉水植物生态修复的湖区细菌以Bacteroidetes(42.9%)、Betaproteobacteria(30.8%)和Verru-comicrobia(14.3%)为主.而种植菹草和苦草后,Bacteroidetes所占的比例分别减少到12.7%和5.3%;Betaproteobacteria则分别提高到52.4%和59.5%;Alphaproteobacteria由4.4%分别提高到19.0%和12.8%.种植菹草后Verrucomicrobia所占比例大幅降低,而种植苦草对Verrucomicrobia的影响不大.沉水植物修复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同时也可以显著提高水体中细菌的多样性,改变细菌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43.
正我国的海南岛与大陆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遥相望,中间隔着一条水道,这便是琼州海峡。它是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南北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仅18公里左右。海南岛又名琼州岛而简称"琼",湛江又称"雷",故称"雷琼"。2006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海南省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和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合并批准为"雷琼世界地质公  相似文献   
944.
甘肃黑石山埃达克岩金矿床成矿模式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黑石山埃达克岩属O型埃达克岩,其岩石类型为奥长花岗岩。岩体位于黑石山穹隆南缘,西湾-苏家湾断裂北部上盘。在该埃达克岩体中发育有金矿床,矿床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及蚀变花岗岩型。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Ⅰ.次生洋板片俯冲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熔体;Ⅱ.熔体与地幔楔橄榄岩及幔源熔体的相互作用(金属的萃取)使熔体富集成矿元素;Ⅲ.熔体向上侵入成岩,后期构造运动及热液成矿作用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并最终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45.
震后重建工作中,传统建筑最低成本的分析方法无法平衡成本与建筑需求性关系,造成最低成本下建筑的抗震能力较低。设计震后建筑最低成本分析方法,分析震后建筑成本需求关系,提供建筑成本与需求关系的基本数据;优化IFC建筑标准,定义最低成本指标;对分析因素进行综合设置,平衡价值链上需求关系;分析需求与建筑成本关系,完成震后建筑最低成本分析方法的构建,实现最低成本分析。实验数据表明,设计的建筑最低成本分析方法既能满足需求关系,又能实现建筑成本的最低化分析。  相似文献   
94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1范数正则化的基线校正新方法,即以拟合速度时程误差最小为目标,以基线漂移本身尽可能小为约束条件,经过凸优化多次迭代自动求解出满足条件的基线漂移,避免了人为选取基线漂移分段次数和基线漂移起止时刻的主观干扰;随后利用该方法对多组加入了基线漂移噪声模型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识别和处理单段式、两段式和多段式的基线漂移噪声具有普适性,能敏锐地捕捉到速度时程发生漂移的趋势(斜率变化),无需预先设定加速度基线漂移模型也可有效地识别出多种基线漂移噪声的起止位置和漂移程度;地震记录事前部分对本文方法处理结果影响较大,当记录事前部分足够长时(如20 s),识别基线漂移噪声的准确性较高,位移时程可以较好地与原始位移匹配;而对于发生漂移的速度时程,本文方法可以不受地震事前部分长短的干扰,甚至在加速度记录出现明显丢头现象时,也能很好地实现峰值速度和整个速度时程的恢复。   相似文献   
947.
洪泽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资源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2017-2018年在洪泽湖湖心、成子湖湾、保护区湖湾和淮河入湖口进行的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年渔业捕捞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资源变化趋势.调查共采获鱼类51种,隶属10目16科41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62.7%;群落优势种为鳙(Aristichthys nobilis)、(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刀鲚(Coilia nasus)等7种,鱼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处于一般至较丰富水平.不同类型湖区间鱼类种类及优势种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湖心、淮河入湖口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高于成子湖湾、保护区湖湾.与历史资料相比,洪泽湖鱼类的物种数量下降,鱼类资源组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鱼类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捕捞强度过大、水位波动和水质污染是洪泽湖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8.
水中兵器包装箱的设计正向轻量化、简洁化、多功能和通用化方向发展。基于ANSYS软件进.行了多种工况的基于玻璃钢材料的薄壁结构与钢骨架复合结构形式的包装箱结构优化设计计算,并结合两大峰三小峰的硅橡胶密封圈实现了大端面密封,满足了大型复合结构包装箱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可以作为玻璃钢加钢骨架复合结构设计的一般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49.
针对台风运动过程中大气层与电离层的耦合效应问题,该文采用总电子含量与电子密度数据分析了台风"尼伯特"达到最大风速时刻的电离层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台风达到最大时刻的当天,风眼处电离层电子含量显著降低,在台风附近的IGS测站处也有明显的电子含量负异常出现。电子含量异常空间分布图显示最大异常区域位于风眼的南侧,表明台风边缘处的电离层异常幅度要大于风眼处的异常幅度。电子密度三维模型显示在250~350km高度上,风眼附近有显著电子密度减弱现象,尤其在300km高度上,异常幅度达到-6~-8×105 el/cm3。诸多证据表明此次电子含量负异常与台风"尼伯特"造成的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效应有关,这可为以后的台风-电离层扰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0.
全球日益增多的海滩垃圾,不仅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也对生物栖息地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如何高效准确地对海滩垃圾进行监测和识别,是处置海滩垃圾过程的技术难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以长江口南汇边滩为实验区,通过在海滩上设置常见垃圾样品,随后利用激光雷达记录的全波形数据和BP神经网络模型,以快速鉴别海滩垃圾类型。结果表明:基于激光雷达提取的垃圾全波形数据中回波振幅和回波宽度的差异,可用来识别海滩垃圾。构建的BP神经网络可有效将海滩垃圾分为泡沫类、布类、金属类、纸类及塑料类,最高识别率达到79%。此外,由于不同材质海滩垃圾的原材料成分存在相似或同质,会对精确识别区分垃圾类型造成一定的干扰,从而影响神经网络的识别率。可见,将激光雷达应用于识别海滩垃圾,为海滩垃圾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