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797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红树林是全球极为重要的生态与环境资源, 在储存有机碳、增加滩面高程及防御海洋灾害等方面富有成效。然而, 因高强度人类活动与海面上升作用, 世界沿海红树林潮滩出现大规模损失。基于此, 本文从红树林消能及泥沙捕集、红树林潮滩生物地貌行为, 以及红树林潮滩对风暴潮与海面上升的响应三个方面, 对红树林潮滩沉积动力研究进行分析与回顾, 提出红树林潮滩沉积动力研究的关键问题应着重于红树林潮滩波流联合动力的衰减与潮滩动力、沉积、地貌及植被的耦合过程。此外, 针对全球沿海红树林生境的差异, 还应从区域尺度加强红树林潮滩沉积过程与驱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2.
新疆温泉阿克沙克组层序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温泉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以细碎屑岩为主,含丰富动植物化石.通过对该套地层基本层序调查,划分出Ⅷ类副层序,建立了地层剖面结构.不同发展演化时期该区表现出不同的岩性、岩相特征,从下至上沉积环境由浅海陆棚→潮坪相→滨浅海相→三角洲相发展演化,与区域早石炭世晚期盆地发展演化一致.  相似文献   
963.
研究区地处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红石山一线以北,大地构造处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端南缘。隶属四顶黑山—雀儿山古生代岩浆弧带,总体上呈近EW向展布。依据侵入岩活动时代和侵入岩特征以及与构造的关系。划分出三叠纪小草湖超单元(TX)和马鞍山超单元(TM),二叠纪干河梁超单元(PG);石炭—二叠纪四顶黑山序列(C-PS)、双沟山序列(C-PSH)和大鱼山序列(C-PD),以及石炭纪的四顶黑山基性一超基性杂岩(Cv^s)等。  相似文献   
964.
通过对吕梁山前(西)山西保德剖面和柳林剖面的野外考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了新近纪地层的组成及空间分布。新近纪地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三段:下段为水成砂砾石层,上段为风尘堆积的红粘土,中部则为二者的过渡带。柳林剖面的详细研究揭示了水成堆积物与红粘土的细部特征:粗粒的砾岩和砂岩常切穿红粘土层,而粒度与红粘土相近的泥岩则常与红粘土平行产出。野外调查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表明新近系各组成成分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靠近吕梁山(保德剖面)下部水成堆积物粒度较粗且厚度较大,红粘土厚度相对较薄;背离吕梁山下部水成堆积物逐渐变细且厚度减薄(柳林剖面、府谷剖面)直至尖灭(佳县剖面),与之伴生的是红粘土厚度逐渐增大;中间过渡带中水成堆积物与红粘土的比例与此相似,即区域上吕梁山前的水成堆积物呈楔状“侵入”于红粘土的中下部。红粘土与水成堆积物的关系的确立为更好的理解红粘土的成因、吕梁山的新生代隆升历史及恢复新近纪晚期的古气候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5.
李建星  岳乐平  徐永  孙勃  孙蕗  王晓勇  白斌 《沉积学报》2009,27(6):1184-1190
在位于吕梁山西部山前山西柳林卫家洼红粘土层下部发现了一套特殊的水成砂砾层,组成该砂砾石层的碎屑主要是红粘土团块及钙质结核。沉积学的研究表明红粘土和钙质结核碎屑具有不同程度分选性和磨圆度,作为碎屑的钙质结核不再具有不规则的“生姜”状外形而呈典型的圆状或次圆状,这是经过搬运碎屑的典型特征。垂向上自下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部分层位中埋藏有动物化石都是典型水成堆积物的特征。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其形成于8 Ma前。这种特殊水成堆积物的发现可为红粘土的成因解释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966.
自动站发报常见错误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自动气象站业务工作实践,分析了发报时次干球温度出现野值、编报时温度极值出现野值、天气现象编码错误、编报时风记录缺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67.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蒸散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蒸散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沼泽湿地蒸散量时间变化特征明显。日出后蒸散量逐渐增加,12:00~13:00(北京时间)达到最大值,6~10月各月平均值分别为285.5、257.4、243.0、167.1和65.9W.m-2,各月总蒸散量分别为120.9、101.6、93.1、59.3和25.9mm。与同期降雨量相比,6~9月沼泽湿地水量发生亏缺,亏缺量分别为72.7、3.2、58.8和44.4mm。沼泽湿地蒸散量受环境因子影响强烈。蒸散量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蒸散量也随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加而增加,但植物发育成熟后,当饱和水汽压差大于某一阈值(11hPa)时,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加反而抑制了水分蒸散。另外,白天风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水分蒸散。  相似文献   
968.
介绍全站仪坐标法放样的基本原理,分析放样过程误差,详细分析测角误差对放样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9.
对苏北盆地XH-1钻孔上部86.5m湖沼相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磁化率、地化元素比值、孢粉等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苏北盆地近78万年来的古气候环境经历了多次干湿变化,共可划分出11个气候阶段:第I、III、V、VII、IX、XI为相对湿润气候阶段;第II、IV、VI、VIII、X为相对干旱阶段。研究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和我国黄土记录对比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气候演化阶段及变化趋势具有较好可比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指示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域气候变化具有全球一致性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97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古地震效应及其地质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支期秦岭造山活动控制和影响着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边界性质和盆内延长组的沉积作用。通过岩芯分析,在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地层中识别出震裂缝、层内阶梯状微断层、微褶皱、液化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球-枕构造、环状层理、丘-槽构造、震积角砾岩等典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反映该时期研究区有受频繁且强烈地震作用事件影响的痕迹。在此基础上,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盆山耦合作用过程及其响应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详细研究了震浊积岩这一特殊事件沉积体的形成机制与时空分布规律,并建立其沉积模式;最终讨论了该时期地震作用事件的属性特征及周期活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