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194篇
地球物理   261篇
地质学   897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松辽盆地深部地质特征及其盆地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松辽盆地深反射地震资料的分析表明 ,该盆地地壳不仅具有层圈结构 ,而且具有明显的块断构造 ,这些块断的边界是深部热流体的网络通道。以深反射地震资料研究为基础 ,结合区域地震层析成像、火山岩地球化学等对壳幔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 ,通过地壳层圈与块断结构、构造变形史以及盆地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的关系研究 ,认为松辽盆地的形成过程是 :库拉 -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作用导致的地幔隆起促使地壳拆沉减薄、地壳“三明治”结构形成 ,同时导致上地壳伸展沉降及其后期的热沉降。正因如此 ,盆地整体凹陷与地幔凸起成镜像关系 ,而断陷与拆离带凸起成偏镜像关系。强烈的壳幔作用是形成松辽盆地大规模沉降的动力学基础 ,也是盆地油气 (包括无机物质 )富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湖北省逐小时气温数值预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简称MM5),分别就湖北省7个代表站20时和08时气温变化趋势及逐小时气温预报进行试验研究。3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温度趋势预报具有较高的预报能力,对温度逐小时预报能力较弱,但经过模式系统误差分析,对模式输出结果进行主客观综合订正,其平均准确率可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3.
西昆仑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4,他引:7  
西昆仑山北坡新发现的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带所包含的主要岩性单位有:蛇纹岩(变辉橄岩)、橄榄辉石岩、层状辉长岩、辉长岩、辉绿岩席、枕状、块状、杏仁状玄武岩,与之共生的沉积岩为紫红色硅质岩、深灰色硅质岩、薄层灰岩等。本文就该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岩石学特征及主要岩石单元的年代学特征进行论述,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在新疆西昆仑开展的1∶25万《于田》、《伯力克》幅区调项目,从库地—其曼特缝合带北侧,前人划分的长城系中划分出来一套中深变质的片麻岩系,并从中解体出一套变质中酸性侵入体—TTG岩系,其余岩石组合经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米兰岩群。并对其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原岩恢复及形成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进一步为研究"古昆仑洋"的演化及塔里木板块南缘基底的组成及演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5.
敌布错组为125万措勤区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发现并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该组角度不整合于下二叠统下拉组之上,盛产冈瓦纳-华夏混合植物群化石,岩性组合呈现灰色复陆屑建造的特点,厚度大于830m.层型剖面位于西藏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北缘(E84.46′,N30.51′).2001年夏经专家实地考查确认,该剖面已完全具备建组条件.此套岩石组合的发现为进一步完善冈底斯构造带古生代地层系统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6.
施甸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综合震区102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资料,描述2001年4月10日、12日施甸5.2级和5.9级地震列度分布和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统计分析了在指数与地震烈度的关系,讨论了震害与场地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对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极震区(Ⅷ度)及姚安、大姚、南华和牟定等县城内的建筑物与结构物的震害做了系统的调研。本作为系列研究之二,分析了各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现象与相关设计,以及地震的破坏机理,讨论了地震区城镇建设中防震减灾应引起重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在设计与施工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及在这次地震灾害中获取的经验与教训。对今后多震区的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北羌塘盆地中部雪山组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塘盆地上侏罗统至下白垩统地层问题存在着多种意见 ,关键在于对雪山组的认识上。通过对羌塘盆地腹地半岛湖东北、长湖两剖面 ,雪山组在岩性特征、生物化石、地层接触关系及地质测年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 ,认为雪山组是在白龙冰河组 (Kim meridgian— Berriasian)之上的陆相杂色碎屑沉积岩系。通过与雁石坪—安多地区雁石坪剖面和滇西剖面对比讨论 ,认为羌塘腹地的雪山组与雁石坪雪山组或扎窝茸组上部、滇西曼岗组层位相当 ,时代应为早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999.
乌鲁木齐河源冰碛物的ESR测年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应用ESR测年技术对采自乌鲁木齐河源区上望峰、下望峰与高望峰的冰碛物进行了测年, 上望峰冰碛年代为(35±3.5) ka BP; 下望峰冰碛3个年代分别为(171.1±17) ka BP、 (176±18) ka BP、 (184.7±18) ka BP; 高望峰冰碛年代为(459.7±46) ka BP. 经对ESR测年结果的可靠性讨论并结合地貌地层与已有的14C年代、 ESR年代数据得出: 上望峰冰碛沉积于MIS 2相对应的末次冰期晚期; 下望峰冰碛系两次冰川作用沉积的, 公路之上冰碛于MIS 4相对应的末次冰期早期沉积的, 以下老的冰碛沉积于MIS 6相对应的冰期; 河源区最老的冰碛高望峰冰碛形成于MIS 12相对应的冰期. 高望峰冰碛年代同时还表明本段天山至少于此时已经上升到与当时冰川气候相耦合的高度, 进入了冰冻圈, 开始发育冰川.  相似文献   
1000.
卫星探测信号包含大气中分子和粒子的散射贡献以及地表反射的贡献,在陆地上空二者的贡献相当,并且陆地地表反射率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度不均一,因此,很难区分二者的各自贡献从而定量提取大气气溶胶和地表反射率,陆地上空气溶胶的反演也一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而高分辨率卫星资料如TM5的可见光通道能够很好地区分云和云下阴影,如果云是不透光的,在阴影上空,卫星信号仅包含大气散射贡献和地表漫反射贡献,而在邻近的非阴影区上空,卫星探测信号还包含地表直接反射的贡献,根据这个原理,利用辐射传输模式分析了阴影区和非阴影区上空卫星探测的辐射量差别与地表反射率和大气气溶胶的关系,提出一种利用云下阴影来同时提取阴影上空大气气溶胶和地表反射率的单波长反演方案,并对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散射相函数,测量精度以及地表反射率的不均一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