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川滇及其邻区中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川滇及邻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震构造环境和震害分布特点,将该地区分为西南地区和盆地地区,选取该地区6级以上的典型历史震例,将其数字化得到等震线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两个区域的地震烈度沿长轴与短轴的衰减关系、各烈度面积与地震震级的关系、破裂长度与震级的关系.同时,综合利用上述关系建立不同的地...  相似文献   
12.
基于SMS/GPS/GIS地震灾情获取处理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研究了基于Windows Mobile的SMS与GPS的嵌入式集成开发技术,以智能移动终端作为地震现场灾情获取与传输的手段;同时还研究了SMS与GIS的无缝集成技术,实现灾情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地震现场灾情空间分布研究.本文建立了基于SMS、GPS和GIS相结合的地震灾情获取处理模式,并基于GSM移动网关和信息机实现了该方法.该方法的模式可以应用于多种远程信息获取领域.  相似文献   
13.
Google Earth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强  姜立新  帅向华 《地震》2008,28(1):121-128
Google Earth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三维虚拟地球仪软件, 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丰富的遥感影像资源而著称, 得到了许多行业的普遍应用。 我国目前地震应急指挥工作的GIS数据还是以二维展示为主, 引入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Google Earth在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工作中可以采取如下应用方案: 制作并加载行政区划图, 发布公众地震信息; 与GPS结合, 进行救援路线导航与跟踪; 根据现场资料建立三维模型, 展现地震灾区现场立体场景变化。 该应用方案对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讨论一种新的信息发布模式,实现将地震应急信息面向智能手持终端发布和浏览。该系统采用智能PUSH技术、SMS技术实现信息的发布,采用GPRS实现信息的传输。研究地震应急信息源和地震应急移动信息发布服务模式,设计地震应急移动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功能。目前,地震应急信息移动发布系统已经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得到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地震应急信息管理技术研究和指挥首长信息查询系统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帅向华 《地震》2006,26(3):93-98
从应急指挥的角度研究地震应急信息的分类和管理模式, 论述有效管理地震应急信息的关键技术; 同时, 借助GIS技术、 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成了地震应急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国家防震减灾指挥中心首长信息查询系统。 文中详细介绍了首长信息查询系统实现的结构框架、 技术路线和主要功能, 该系统为我国“十五”期间开展的各区域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的建设, 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和示范作用。 该系统的WebGIS平台是ArcIMS, 数据库是Oracle, 空间数据库引擎是ArcSDE。  相似文献   
16.
荆帅军  帅向华  甄盟 《地震学报》2019,41(3):366-376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建模生成的三维影像较好地展现了建筑物侧面和顶面的震害细节信息,然而影像的高维度特性难以直接基于三维影像提取震害信息,经过降低维度转换的二维纹理影像往往会导致建筑物震害信息的不完整性和破碎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为例,提出了一种直接从九寨沟震后三维影像获取侧面纹理信息的方法,即将三维模型打散,实现纹理与不规则三角网分离,从而获取完整的纹理影像,然后利用金字塔模型的瓦片坐标范围、瓦片命名规则和建筑物单体的空间位置选取最优纹理影像,再使用加权均值方差法确定纹理影像中建筑物的外墙最佳分割尺度后,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建筑物外墙和墙皮脱落信息,最后通过对这些建筑物震害特征的分析,判定单体建筑物的破坏等级。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获取了建筑物完整的侧面震害纹理影像,并基于纹理影像提取了外墙、裂缝和墙皮脱落区域信息判定建筑物单体为中等、严重两个破坏等级。   相似文献   
17.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国家中心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为例,介绍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原则、技术指标、主要构成与功能,同时还重点讨论系统采取的关键环节措施,就该系统在汶川地震中发挥效用和所体现出的不足之处进行论述,并指出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震前灾情难以预估,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灾情评估误差较大,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科学问题,综合考虑震前应急准备和灾后应急处置场景,重点研究全时程灾情与决策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震后灾情信息实时汇聚与融合技术,震后基于致死性和易损性相结合的损失综合分析技术,不同区域辅助决策支持要点,面向多用户灾情信息服务产品可视化生成技术,建立灾情推送与信息准实时服务平台及终端,构建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化、可视化地震应急信息全流程服务平台,开展应急协同服务示范,实现7级以上大地震灾情信息全时程服务。该项目将丰富地震灾情信息获取手段,形成涵盖灾情收集、信息速报、监测预警、分析评估、智能协同和动态发布等地震应急全过程技术平台,提升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对快速、科学施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地震灾情调查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我国目前地震灾情调查的现状以及地震应急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地震灾情调查系统的框架设计,并详细介绍了国家地震安全社会服务工程项目中已实现的地震灾情调查系统.同时,考虑到新型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对国家地震灾情调查平台的手段进行了更深入的拓展讨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质统计方法与DEM的地震灾情空间插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向向  帅向华 《地震学报》2013,35(4):573-583
历次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调查和强震观测资料显示, 地形地貌对地震灾害有着显著的影响. 地震发生后, 为了能够及时、 准确地为地震救灾指挥提供灾情分布信息, 该文借鉴了地质统计学方法, 利用灾情速报人员上报的地震现场离散点灾情短信对灾区进行灾情空间模拟的同时, 将数学高程模型(DEM)中所包含的高程、 坡度等地形地貌信息作为影响因素引入协克里金(Co-Kriging)插值; 并以汶川MS8.0地震灾情短信数据为例, 分别对确定性插值、 地质统计学插值结果与有无考虑坡度因素的地质统计学插值结果进行了交叉检验. 结果表明, 考虑坡度影响因素的协克里金插值在合适的模型和参数下取得了最优的灾情模拟效果. 该方法为地震应急期间进行较高精度的灾情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