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考虑堆石体流变效应的高面板坝最优施工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  常晓林  胡颖  闫生存 《岩土力学》2007,28(7):1465-1468
考虑高面板坝堆石体的流变变形效应对堆石体的最优施工碾压进度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石体的本身流变变形特性对不同施工碾压进度方案下的面板垫层变形影响较大。堆石坝不同材料分区的特点从客观上决定了高堆石坝必然存在一个较优的施工填筑上升方案。堆石体均匀上升的填筑进度方案的面板垫层法向最大位移较小,且沿面板坡向的分布比较均匀,对面板与垫层间的协调变形有利。从最优填筑方案的角度来看,建议高堆石坝采用均匀上升的碾压施工程序。  相似文献   
192.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流变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伟  常晓林 《岩土力学》2006,27(8):1389-1392
采用一种新的能模拟高围压条件的堆石料幂函数流变本构模型,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进行了考虑堆石料流变特性的应力-应变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堆石料流变特性后的坝体变形有明显的增加,坝体应力有所松弛。堆石体的流变特性使得面板的挠度有所增加,面板顺坡向和坝轴向拉应力极值有所增大。对于分期浇筑面板、分期蓄水的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选用合适的流变本构模型正确地模拟堆石体的流变特性,其结果可以为大坝填筑进度及面板分期浇筑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对于正确地预测大坝的应力变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3.
194.
提出一种矿山地表时序三维多量级形变重建方法。首先利用单轨道OT和DInSAR技术提取LOS向非连续的多量级形变;再结合形变先验融合模型和概率积分法构建矿山三维多量级形变重建模型;最后以神东大柳塔矿山52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覆盖研究区的6对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进行时序处理,获取长时间序列的矿山地表三维多量级形变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对比发现,该方法与水准测量结果形变趋势一致,垂直向、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小于0.188 0 m、0.224 3 m和0.207 4 m。该方法不仅能准确测量矿山地表三维多量级形变,还能精细反演矿山地表沉降漏斗边缘到中心的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5.
Understanding long-term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requires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of past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 Most reconstructions have been based primarily on consistently available and relatively standardized information from historical sources. Based on available data sources and a retrospectiv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the digital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ze their advantages and possible constrain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1) Historical documents contain qualitative or semi-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past land use, which also usually include land-cover data, but preparation of archival documents is very time-consuming.(2) Historical maps and pictures offer visual and spatial quantitative land-cover information.(3) Natural archive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s a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past vegetation and has its unique possibilities especially when historical records are missing or lacking, but it has great limits of rebuilding certain land-cover types.(4)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models have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empirical models to mechanistic ones. The method does not only reconstruct the quantity of land use/cover in historical periods, but it also reproduc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Yet there are still few historical land-cover dataset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5) Re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ple-source data and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could build historical land-cover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complement the missing data, verify reconstruction results and thus improve reconstruction accuracy. However, there are challenges that make the method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is method can be a long-term development goal for the historical land-cover reconstruction. Researchers should focus on rebuilding historical land-cover dataset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by developing new models so that the study results could be effectively applied in simulations of climatic and ecological effects.  相似文献   
196.
为深入研究地磁异常场的分布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地磁基准图的构建当中,选取NOAA(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发布的地磁异常场数据进行了多重分形谱分析,证明了地磁异常场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并将多重分形理论与克里金插值方法相结合,提出逐步插值校正法(SSICM),该方法在用克里金法估计未知位置点属性值的同时,利用地磁异常场在小尺度范围内的标度不变性对其进行奇异性校正,在实测数据基础上以网格形式逐级加密,从而构建基准图。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充分刻画地磁异常场的小尺度奇异特征,更加精确地重构真实地磁异常场。  相似文献   
197.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内储量最大的铜(金)矿田。矿田内矿床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复杂,分布有东狮子山、西狮子山、大团山、老鸦岭、冬瓜山和花树坡等铜(金)矿床。这些矿床均围绕岩体产出,多数为隐伏矿,赋存于上石炭统-中三叠统的不同层位,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由下向上依次为层控矽卡型、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矿床,其中以前2种类型最为重要。矿田成矿经历了海西期和燕山期2个时代,燕山期为主要成矿期。中酸性侵入岩是狮子山矿田内铜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该矿田主要岩浆岩为石英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属中酸性岩石,为造山带派生的碱性和偏碱性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岩浆岩为幔源岩浆分异的产物,属于壳幔混染型,岩浆岩后期同化围岩使硅质流失,并且在岩浆侵入过程中与Na2O、K2O含量较高的围岩发生了同化混染作用,不同岩石之间可能有某种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8.
介绍了侧扫声呐系统在荣成海流能电站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对侧扫声呐系统的工作原理、图谱的特点及影响图谱影像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海流能示范工程扫测图谱影像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特征提取,并将地貌分类成果应用到设计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工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9.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曼氏无针乌贼血蓝蛋白及相关功能单元(FUs)的酚氧化酶活性进行研究,并获得该功能单元的序列信息.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血蓝蛋白能氧化左旋多巴和邻苯二酚而不能氧化酪氨酸单酚,说明该血蓝蛋白可能具有酚氧化酶活性,并属于儿茶酚酶类;进一步研究显示,曼氏无针乌贼血蓝蛋白酶解片段FUg的酶活特性显著区别于其它功能...  相似文献   
200.
暗物质空间探测器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实验室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探测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产生的高能电子和伽玛粒子.BGO量能器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主要载荷之一,高能粒子的能量主要沉积在BGO量能器中.为了使探测器覆盖5 GeV~10T'eV的探测范围,要求每个BGO探测单元具有约1.5×10~5的动态范围.为了对这一大动态范围的探测单元进行测试,提出一种比较简易的线性测试方法,并在实验室构建一个相应的测试系统,对BGO量能器探测单元读出系统的线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BGO量能器探测单元读出的非线性度好于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