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8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430篇
测绘学   246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485篇
地质学   1233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15-19日在辽宁召开.  相似文献   
142.
2007年11月9—11日,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普及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科普工作研讨会在北京萨德尼克大酒店召开。中国地震局刘玉辰副局长、震害防御司卢寿德司长及人事教育和科技司李明副司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任孙福梁、副主任王英、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郝记川、资深科普专家张少泉等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本届普及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孙福梁主任致欢迎词,他代表震防中心表示要在中国地震学会的指导下,全力支持好普及委员会的工作。郝记川秘书长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向大会致了贺词。刘…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146.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控标定脉冲发生器的优点,即可以按照预置时间,同时实现多台地震仪的标定脉冲监视,进而取代目前模拟地震记录人工脉冲信号监视工作状态的常规工作。其标定时间统一、输入脉冲信号稳定。  相似文献   
147.
148.
一、前言人们通过地面陶普生观测网和人造卫星在世界范围内连续对臭氧层进行了长期观测,发现了臭氧层的人为改变这一问题,其变动情况正成为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中心。作为本文的主题——南极春季臭氧减少的现象(所谓的臭氧洞)是在极地这一观测上易于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发现的。极地本来观测站  相似文献   
149.
1.引言中国地震记载虽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无烈度和震级量度,仅有文字的直观叙述,如何根据历史记录资料来确定震级,以便进而研究地震分布及其活动规律,这是十分必要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50.
变质相的范围,经典的概念是在大陆莫霍面的深度内,其压力在10~12kb,并可延至30kb。即使是明显的地壳来源的岩石,例如,泥质变质岩。根据新近发现的阿尔卑斯和地中海地区的高压变泥质岩和MgO-Al_2O_3-SiO_2-H_2O、K_2O-MgO-Al_2O_3-SiO_2-H_2O系的高压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地质变质作用新领域内特别重要的指示矿物是Mg—Fe纤锰柱石(Carpholite)、富Mg硬绿泥石(Mg—chloritoid)、镁铝榴石、柯石英、多硅白云母和ellenbergrite;主要的矿物组合是滑石+蓝晶石,滑石+硬绿泥石,滑石+镁铁榴石,滑石+多硅白云母,硬玉+石英,和硬玉+蓝晶石。由于在西部阿尔卑斯的Dofa Maira地块惊奇的出现了镁铝榴石—柯石英岩石,这对新概念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它相当于白片岩(滑石—蓝晶石岩石)是极高压的岩石。它反映了陆壳板块的俯冲作用深度至少为90km。这种岩石遭受了蓝片岩相的退化变质作用,蓝闪石交代了镁铝榴石。在大陆与大陆碰撞期间,假如俯冲角度很大,那么陆壳的俯冲深度可以非常深。然而,利用地球动力学的原理仍不能较好的解释这种岩石返回到地表的机制。尤其重要的是早期造山阶段,碰撞带内达到地热平衡之前地壳俯冲的岩石就返回到较浅部位,以及当构造运移期间与冷却有关而发生减压时,非常高压的矿物能保留下来是可能的。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偶然上升到陆壳较浅部位,将导致高压岩石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的矿物重新达到平衡,详细的显微电子探针工作是必要的。它可以探测正常的高级变质岩中高压条件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