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动态土地利用数据, 借助GIS软件支持, 分别计算了199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特大城市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以及城市的用地扩展类型。结果表明, 从1990年到2000年, 中国31个特大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以填充类型为主, 外延类型相对较少且主要发生在发展限制较小的平原地区。总体上, 分维呈减少趋势且南方城市大于北方城市, 形状指数有减少, 城市空间形状有紧凑化趋势。综观199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城市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的数据, 可以看出广州、南昌、济南、成都、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形状变化比较大, 而兰州、太原和唐山等城市形状变化很小。若用地扩展为填充类型, 则分维减少, 紧凑性增加, 形状指数减少;相反, 若用地扩展为外延类型, 分维增加, 紧凑性降低, 形状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72.
铅污染水稻的冠层高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研究通过铅污染土壤中的水稻盆钵栽培试验,考察了水稻对土壤重金属铅的吸收以及铅对水稻生长的胁迫,并借助地面高光谱辐射仪器获取多个生育期(苗期、分蘖前期、分蘖盛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水稻冠层高光谱反射数据。在进行光谱测量的同时测定了水稻植株体内的铅含量与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铅污染胁迫下水稻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b组成变化明显,可见光区间520nm~560nm和630nm~690nm处是铅污染水稻对冠层反射高光谱敏感的特征波段。通过模拟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传感器MODIS的相应波段(第4通道:545nm~564nm、第1通道附近:620nm~670nm)以及考虑叶绿素的荧光特征(760nm),本研究分别选择敏感波段中的552nm,672nm与760nm构造了复合归一化污染指数CNDPI(Compos-ite Normalized Difference Pollution Index),分析发现CNDPI能够明显地区分不同铅污染水平的水稻。在分蘖前期采用适当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形式(敏感波段、CNDPI)可以实现水稻铅污染的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73.
GSM无线通信技术在预警GIS领域中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是目前通信体制中最完善、最成熟,应用最广的一种数字移动通信网。基于GSM的短消息无线通讯技术以其传输信息及时、作用距离远、误码率低、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水利、电力、环保、交通、防恐、天然气及自然灾害等领域。本文在个案建立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GSM的短消息技术在预警GIS领域中的应用模式,并对应用中所使用的若干通用的关键技术和规范进行了分析,提炼出了这种应用模式的共性问题,最后对这种应用模式的发展方向作了客观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74.
城市地表热通量遥感反演及与下垫面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择日本埼玉县熊谷市为研究区,应用ASTER热红外遥感图像,采用PCACA模型以及理论定位算法,对城市地表热通量的相关参数进行反演,进而分析城市下垫面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对地表热通量以及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PCACA模型应用于城市区域地表通量估算是可行的.这种算法可以大大减少在下垫面结构复杂的城市区域进行地表热通量估算时所需的参数,并有效降低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城乡不同下垫面地表覆盖类型对地表热通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地表下垫面类型的波文比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旱田>公共绿地>水域.在相同的外部气象条件下,与城市周边的植被覆盖区相比,城市人工建筑用地具有较高的显热通量,较低的潜热通量,以及较高的波文比.由于城市地表显热通量和波文比明显高于周边植被覆盖地表,导致城市地表向低层大气供热的增加,这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5.
Web环境下实现空间数据表达的框架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Internet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通过网络获得空间信息的要求,由于空间矢量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对象关系复杂等不同于文本,图像的特殊性,在数据传输较慢且要求高交互操作的Web环境空间,空间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是一个难题。本文讨论了Web中实现空间矢量数据可视化的体系结构。分析由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到客户端地图显示的整个过程,认为WebGIS的实现可以分为服务器端方式,客户端方式,中间数据转换方式和客户服务器分布计算方式等4种方式,每种方式各有优点,应用于不同的环境,我们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实现4种方式的开放框架结构,方式的选择由客户端传送的参数决定,通过对比,认为在交互操作较高的环境中,以矢量数据方式传输较好,而对于交互操作较少的空间信息表砂,以图像方式传输较好。  相似文献   
76.
1INTRODUCTIONResearchon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especiallyglobalvegetationchange,hasbeenmoreandmoreemphasizedbyscientistsandgovernments.HoWever,theinvestigationofvegetationcoveredinlargeareaneedagreatdealoffundandlaal.Asthesatelliteremotesensingdatahavebeenavailablesinceearly1980s,thesedataarebeingemployedtowardstOtheimprovementofvegetationclassification.NOAA--AVHRRdatahavebeenmoreandmoreusedbyscientistsbecauseOfitsshorttemPOralrefution,largescope,inexpensivecostandbreadwavebands.On…  相似文献   
77.
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域人类活动是生态系统演变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是分析区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套将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的方法:首先,通过选取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和普通中学在校中学生数等17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加权法将各指标综合获取区域人类活动定量化指数。将本方法应用于中国武川县、蒙古达尔汗乌拉省和俄罗斯扎卡缅斯克地区,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经计算,2000年前述三地的区域人类活动指数,依次为0.78,0.54,0.16,即,自南向北区域人类活动强度逐渐降低;武川县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5年及2000年的区域人类活动指数,分别为0.37,0.50,0.78,即,区域人类活动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通过对三个研究区的自然环境和区域人类活动的梯度分析,以及武川县区域人类活动的发展过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为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8.
对仅从剖分单元的形状和面积的变形研究,不能完全表达格网模型几何稳定性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从研究格网结点空间分布均匀性在多分辨率剖分过程中的变化出发,分析格网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思路,并选择能直接反映格网结点分布特性的四个统计量作为格网结点均匀性的评价指标。对几种离散格网系统的几何稳定性进行比较和评价,分析了不同格网生成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79.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时空动态格局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何剑锋  庄大方 《地理研究》2006,25(3):388-396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近15年来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地区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与其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之间以农业景观为主的农田、林地显著减少,城镇迅速扩张,呈集中化趋势。前后五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构成比例不同,后期城市扩展的速度明显减慢。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引起了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其扩展方式直接影响到局地气候及区域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0.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通过利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植被指数等指标。采用GIS工具和数学模型方法,对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进行分析,结论为:中国现有土 况代表着中国总的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202的一种开发利用水平。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极限为400看,中国土地资源总的开发程度仅达开发极限的一半;东部湿润区以耕地型覆盖为主,开发利用程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