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21.
二叠纪罗甸期是青藏高原东特提斯构造域泛裂谷化活动的鼎盛期。由于火山物质的喷发及陆源物质的影响,造就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复杂的海底火山-沉积地貌,出现4种沉积类型,呈北西西向展布的以台地相火山岩-灰岩型为中心,围绕其分布的是浅水斜坡相(沉)凝灰岩型,向两侧为岛间洼地相砂泥岩型,最外侧则是深水斜坡相(角)砾屑灰岩型。综合地质填图结果分析,基于研究区主要剖面研究,识别出7种沉积相类型,建立了火山岛沉积相模式。该模式揭示出由于强烈的中基性火山喷发,在昌都地块内部快速而间歇地构建一些呈链状展布的火山岛。在火山活动相对宁静期,火山岛缘发育小型碳酸盐礁、浅滩、台地,深水斜坡、洼地相沉积围绕着火山岛链分布。在火山岛的不同部位出现3种簇类生物组合,火山岛之上或其边缘为台地相Misellina-Schwagerina组合,火山岛的侧翼斜坡相中见异地Pseudofusulina-Schwagerina组合,水体较深的火山岛之间产洼地相Parafusulina组合。研究表明,昌都地块内部在泥盆纪至二叠纪初期为较稳定的浅海相沉积建造,自罗甸期开始出现陆壳基底的(火山)岛海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在祥播期之后,构成统一的较稳定的浅水碳酸盐台地,显示裂陷盆地活动性明显减弱。孤峰晚期呈现分异,裂谷盆地的不稳定性又有所增加。晚二叠世整个昌都地块进入裂谷闭合回返阶段。  相似文献   
122.
晋城煤层气藏成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晋城煤层气的规模开发、压裂煤层气井的解剖、井下煤层瓦斯抽放、构造地应力场研究、煤储层大裂隙系统“CT”式解剖与煤层气封闭保存条件研究, 发现3#煤储层内部存在大量煤层气包, 构造微破裂作用促使煤层气包之间广泛合并联通, 煤层气包内部储层的非均质性弱化, 渗透率增加, 煤层气包内部的游离气体比例增加, 流体压力系统边界逐渐清晰并形成煤层气藏. 揭示煤层气藏的成藏机制, 认识煤层气藏的内部细节特征, 促进了该区的煤层气开发技术进步, 提高了井下煤层瓦斯的抽放效率.   相似文献   
123.
为了对昆明市活断层构造的深浅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浅层地震反射勘探的基础上,布设了一条东西向、横跨昆明盆地的中深层探测剖面KM4测线,通过对测线参数的试验与分析,确定了适合昆明盆地反射地震勘探的施工参数,采用该施工参数,开展了有效勘探深度为2~3 km的中深层反射地震勘探,确定了目标区隐伏活断层在盆地深部与盆地基底展布的异同及空间关系,探测到了昆明盆地深部断层的基本位置,确定了浅部断层与盆地基底断裂间的关系.对该测线的设计和参数采集试验分析,为城市和山区的活断层探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4.
美国ESS200型电落锤是一种重复性好、便于运输和移动、可操作性强、经济实惠的绿色环保人工震源.可用于结构探测,又可用于地下介质物性变化的动态监测.在野外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缺陷,容易发生故障,针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故障和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加装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处理措施,使之成为自动控制的编码震源.  相似文献   
125.
时域反射仪在监测青藏高原活动层水分变化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时域反射仪(TDR)是一种利用电磁脉冲方法,根据电磁波在土层中的传播速度测试不同土层 的介电常数,接介电常数值可获不同土类在冻融状态下的未冻水含量和总体积含水量.TDR仪可在 野外环境下无破损地测得融土和冻土的液态水含量,尤其是能测出不同负温下冻土中未冻水的变 化.该仪器最适用于测量均质细颗粒土的体积含水量,经与烘干称重法对比,TDR仪应用在青藏高 原上不同融土类所测含水量值的误差范围:粉土和细砂为±2.5%,粘土和亚粘土为±3.0%,砂砾石 土和碎石土为±5%.经过反复的野外实践证明,用 TDR仪测上层含水量具有简便、快速及稳定等 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方法.根据青藏公路沿线8个场地埋置的TDR仪和地温仪所获的一个年周期的 水、热资料(1997.8~1998.7),分析了高原活动层在冻融过程中温度场和水分场的耦合所导致的水分迁移及水分场重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6.
长江源区新生代火山岩的系列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源区的新生代火山岩系包括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火山岩形成于始新世, 钾玄岩系列火山岩形成于中、上新世.总体而言, 该区火山岩富碱高钾,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稀土元素含量高且轻稀土相对富集.相对而言, 高钾钙碱性火山岩富集SiO2、Al2O3, 无负Eu异常, 属于壳源岩浆系列, 其原始岩浆由加厚陆壳的榴辉岩质下地壳经部分熔融产生.钾玄岩系列火山岩富集K2 O、TiO2、P2 O5、MgO、FeO, ∑REE、HFSE、ISr值均较高, 弱负Eu异常, 属于幔源岩浆系列, 其原始岩浆由EMⅡ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生成.2个系列的火山岩均是大陆碰撞造山后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始新世以来, 随着该区由碰撞、挤压作用发展到出现走滑, 应力环境由挤压转变为张性, 导致依次喷发高钾钙碱性火山岩和钾玄岩系列火山岩.   相似文献   
127.
刘应明 《广东气象》2000,(Z2):46-47
建筑物防雷设施的质量好坏、性能的优劣,是防雷安全性、可靠性的基本保证。应仔细调查建筑物所在的地理位置、地质、土壤、气象和环境等条件,以及雷电活动规律和被保护物特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制订防雷装置的设计方案,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防雷检测是确保质量的重要措施。新工程防雷设施必须进行分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并与土建工程同步进行。防雷设施年度检测时必须核实是否与原报建设计时的使用性能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防雷设施真正发挥作用。 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包括对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防护三大部分。如何使防雷设施达…  相似文献   
128.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热带 海温异常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应明  孙淑清 《大气科学》2000,24(2):193-206
利用多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热带海温异常的响应及其相互作用过程。着重研究冬、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对同期及前期不同海域(特别是赤道东、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海域)海温异常的响应;用SVD方法分析了夏季副热带高压与前冬、前春及同期各月全球海温的最佳耦合模态。在对比研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时其垂直环流变化的基础上,进而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对副热带高压影响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9.
彭兴阶  陈应明 《中国区域地质》2000,19(3):272-275,296
西藏察隅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原划为下泥盆统春节桥组。通过岩石地层层序、岩石组合、沉积地球化学、重矿物特征、与下估地层的接触关系等调查,以及巴通期双壳类化石化组合的新发现,认为均与同一构造带洛隆地区的中侏罗统马里组相同。因此,下泥盆统春节桥组应该废弃。马里组是怒江洋盆地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闭合时,澜沧江弧与三村弧发生强烈磁撞造山,在三村弧后拉张的前隅盆地或山间盆地中沉积的一套中侏罗世红色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130.
川东北达县-宣汉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与储层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达县—宣汉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受控于鄂西渝东海盆和广旺海盆之间的碳酸盐台地。通过地表露头、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研究,认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碳酸盐台地暴露浅滩和局限台地3个沉积相单元。飞仙关早期,继承了晚二叠世沉积格局,西部为开阔台地,向东依次为台地暴露浅滩、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随着滩规模的逐渐扩大,浅滩逐渐向东迁移。飞仙关三期,全区经历短暂的海侵,至飞仙关四期演变为均一的局限台地相,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台地浅滩沉积模式。储层以发育大套溶孔白云岩为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糖粒状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