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青藏高原众多的蛇绿岩带中出露大量的超镁铁岩 ,这与特提斯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 .然而在长达2 0 0 0km的喜马拉雅造山带内部没有超镁铁岩的报道 ,也没有找到新生代的火山岩 .最近我们通过 1∶2 5万定结幅、陈塘区幅 (国内部分 )区域地质调查 ,首次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定结 -定日一带发现晚新生代不同类型的超镁铁岩 ,主要是深成相的尖晶石橄榄方辉岩、尖晶石橄榄二辉岩和超浅成相的苦橄玄武岩、玻基辉橄岩 ,常与高压基性麻粒岩伴生 .它们是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软流圈及岩石圈的结构和热状态、壳幔相互作用的一个窗口 .深成相和超浅成相的超…  相似文献   
22.
李德威  廖群安等 《地球科学》2002,27(1):80-80,96
举世瞩目的喜马拉雅造山带隆升幅度大、剥蚀作用强、构造活动新 ,至今为止 ,只是在该造山带东西 2个构造结 (帕米尔地区和南巴迦瓦地区 )中发现了下地壳深变质岩 .近期笔者在 1∶2 5万定结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发现喜马拉雅构造带中段曲当—康几一带的前寒武系聂拉木岩群中具有强烈塑性变形和多期退变质的基性麻粒岩 ,这对于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地壳物质组成、下地壳流变状态、陆内造山过程和构造隆升机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的聂拉木岩群基底变质杂岩主要由黑云石英片岩、石英片岩、黑云母片岩、石英岩、大理…  相似文献   
23.
江西信江白垩纪陆相盆地地质作用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4.
新疆东天山博格达-哈尔里克造山带巴里坤地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很好地记录了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晚古生代时期洋陆转换阶段复杂的岩浆作用过程,对该过程的详细剖析能更好地理解中亚造山带的地质历史.通过对晚石炭统二道沟组火山岩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合区域上已有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如下认识:(1)东天山博格达-哈尔里克造山带晚石炭统二道沟组火山岩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308~312 Ma),为陆相喷发的产物.火山岩具明显的双峰式组合特征,基性火山岩端元由高钾-钾玄岩系列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及同成分的火山碎屑岩组成;酸性火山岩端元由粗面岩、流纹岩组成.(2)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显示,该套双峰式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相同源区岩浆演化的产物,为深部受到俯冲流体交代的软流圈上涌(尖晶石-石榴石橄榄岩5%~25%部分熔融)形成具有明显Nb、Ta亏损的基性火山岩,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酸性火山岩,进而形成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组合.(3)该套双峰式火山岩是早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的延续,代表了该区域弧后盆地基础上的持续裂开.   相似文献   
25.
报道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中雅满苏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结果,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显示: (1)雅满苏组火山岩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组成,以钙碱性系列为主.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捕获锆石年龄指示雅满苏组火山岩形成于具有古老基底的陆源弧环境; (2)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雅满苏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东段348.0±1.7 Ma(MSWD=1.15)、中段335.9±2.4 Ma(MSWD=1.03)、西段334.0±2.5 Ma (MSWD=1.02),雅满苏组火山岩整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但东段形成时间早于西段; (3)东天山雅满苏岛弧带形成时期东段早于中段和西段,东天山石炭纪时的俯冲事件可能是由东部先开始,依次到中部、西部,俯冲形式类似于"剪刀"闭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黄山东与香山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隶属于东天山北部黄山-镜儿泉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 受北东东走向的黄山-镜儿泉韧性剪切带控制, 二者岩石组成差异较大, 黄山东杂岩主要由辉石橄榄岩和辉长岩组成, 主量元素化学组成属钙碱性-拉斑玄武系列, 而香山杂岩主要由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角闪辉长岩、辉绿岩组成, 属拉斑玄武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者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Sr、Ba), 高场强元素(Pb、U), 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P), 适度亏损(Zr、Hf), 但其稀土配分模式不同, 黄山东杂岩显示轻稀土弱富集, 具OIB型的特征, 而香山岩体为平坦型.二者均为尖晶石稳定域不同熔融程度的产物, 侵位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和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采用LA-ICP-MS法获得黄山东辉长岩与香山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77±1.1 Ma、285±1.1 Ma.二者形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下, 是岩石圈地幔根部发生拆沉, 软流圈地幔物质底侵并导致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构造环境为后碰撞向板内阶段转变的岩石圈间歇性伸展期.   相似文献   
27.
基于基础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对涉及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格局存在争议或认识模糊的准噶尔-吐哈地块、北天山洋盆和康古尔洋盆的属性及相互时空关联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准噶尔-吐哈地块为相对刚性的、深部为0.8~0.55 Ga新生地壳但表层存在>1.0 Ga古老陆壳残片的具有大洋高原性质的统一块体,北界范围随着北部边缘的裂拚演化过程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基于对吐哈地块与中天山之间新发现的大草滩蛇绿岩以及其他蛇绿混杂岩带的系统梳理,提出古生代两阶段不同性质的洋盆演化模型。具有显著不同板块分隔意义的北天山洋盆主要出现于寒武-中泥盆世,代表长期分隔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中天山-塔里木板块的主大洋,而康古尔古洋盆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叠加在已经缝合的北天山洋盆的古大陆边缘体系之上重新打开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有限小洋盆。结合近年来其他相关研究新成果,重新构建了东天山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28.
赣东北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赣东北多期造山带发育一种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它是由下部的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和上部的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共同构成。地质年代学及运动学研究表明,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形成于加里东期,自南东向北西运移达30km以上,应变速率ε=2.4×10-12/s。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则形成于印支期,自北西向南东运移至少50km。  相似文献   
29.
在兴蒙造山带中段的内蒙古锡林浩特、林西地区新拟定了两条近东西向展布的过铝质花岗岩带,单颗粒锆石U-Pb表面年龄为(248.3±7.1)~(238.1±7.4)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这套过铝质花岗岩岩性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岩相学特征上,呈浅灰—灰白色,暗色矿物含量低,部分岩体具淡色花岗岩的特点,并出现...  相似文献   
30.
滴水泉一带早石炭世火山岩分布于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准噶尔盆地东缘。岩石类型有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安山质角砾熔岩。岩石系列为碱性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36.6±3.7)Ma~(338.3±5.2)Ma,时代为早石炭世。火山岩富集LILE和轻稀土元素((La/Yb)N=3.3~8.5),Nb、Ta略显亏损, Isr值在0.70354~0.70411之间,εNd(t)值为+4.9~+6.6,源区可能是受到俯冲板片脱水流体交代的大陆地幔楔。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为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暗示准噶尔盆地东缘地区后碰撞岩浆活动至少从早石炭世就已经开始。火山岩中捕获的老锆石指示,准噶尔盆地东部可能存在古老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