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伽师-阿图什震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两条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计算和综合研究后发现,研究区壳幔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性。不同的地质构造块体在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上,下地壳的分界C界面和M界面是具有较大起伏变化的界面,由伽师下方最浅的30.0km(C界面),45.5km(M界面)向西昆仑山区急剧加深至44.0km和70.0km;塔里木块体较高的速度结构意味着地壳结构和对“稳定”的特性;根据伽师地区震源深度大多分布在20-40km这一现象,可以认为,C,M界面的局部隆起,低速异常体和深大断裂的存在对于伽师强震群的孕育和发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2.
Introduction At the juncture of Qinghai-Xizang, Ordos and Alxa blocks lies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 area with complicated topographic and morphologic features, strong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frequent earthquakes (many large-magnitude earthquakes have taken place), has become a focal area for geoscience study. Many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survey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and around the area, such as deep seismic sounding (DSS), gravimetry,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magnetic anomaly …  相似文献   
83.
Introduction Zhangjiakou-Bohai seismic zone is a major active seismic zone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Zhangjiakou-Beijing area, the northwest part of North China,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position of Yanshan, Taihangshan uplift, and Shanxi down-faulted zone, 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this area are extremely complicated. Many researchers in the geoscience circle alway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region because Yanqing-Huailai region is located in th…  相似文献   
84.
祝治平  张先康 《地震学报》1997,19(5):499-505
近期完成的近东西向的北京——怀来——丰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斜穿北西向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并在延怀盆地与一条深反射剖面重合,其目的是探测研究延怀盆地及外围地区的地壳上地幔构造、速度分布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壳呈层状结构,地壳厚度由顺义的35.0 km向西逐渐加厚至42.0 km;壳内界面近于水平或由东向西缓倾;在延怀盆地地壳呈高低速相间的特征.上地壳的下部存在明显的低速体,并有两条地壳深断裂带延伸至莫霍面,这与延怀地区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5.
赖晓玲  张先康 《地震学报》1997,19(5):506-516
研究利用反射波的走时反演三维弯曲界面和介质层速度的计算方法.各层界面利用分段非完全三次多项式描述.正问题采用一种快速的三维射线追踪方法.反演过程采用变阻尼最小二乘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解很快收敛到真模型.处理了通过唐山震区的实测资料,重建了该震区莫霍界面三维构造形态,并揭示了该区域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大别造山带的地壳结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介绍横穿大别造山带的深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和密度结构.地表高程最大的岳西至晓天之间存在约5km厚的山根,在晓天-磨子潭断裂下方莫霍界面达4.5km垂直错断表征三叠纪碰撞的古缝合线,在超高压带3km深度以下的相对高速异常区,可能与含量较高的超高压变质岩有关.  相似文献   
87.
束鹿断陷盆地及其邻近的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椿镛  张先康 《地震学报》1994,16(4):472-479
在邢台地震区内进行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 获得了对束鹿断陷盆地及其邻近地壳结构的新认识。在NWW向的宁晋-新河和临城-巨鹿深地震反射剖面上, CDP叠加结果在双程走时4.0s以上部分显示出形态基本相同的单边断陷盆地, 即束鹿断陷盆地。盆地宽达15km(下第三系边界), 新河断裂作为其主边界断裂以铲形方式延伸到双程走时4.0s(即8km深度)以下。这些剖面上还清晰地显示了中地壳内的滑脱构造。新河断裂向下延伸归并于这一滑脱构造。深地震测深和大地电磁测深的结果表明, 滑脱构造下方为低速高导层, 有利于上、下盘构造的滑脱。NNE向的任县-宁晋深反射剖面位于断陷盆地内部, 它显示出盆地内部的复杂结构。该剖面的浅部被三个横向凸起分割成三个次一级的盆地。同时, 耿庄桥至小河庄之间的中下地壳内, 众多的强反射事件具有叠层状特征, 并经受强烈的变形。在NWW向的两条剖面上也具有类似的反射特征, 这表示在束鹿盆地内部可能存在较大范围的岩浆上涌侵入至中下地壳内。下地壳内呈现异常的低速带, 表明当前的岩浆活动仍较强烈。笔者认为, 岩浆作用是这一地区构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王椿镛,张先康,林中洋,李学清)CharacteristicofcrustalstructureintheShulufaultbasinanditsvicinity¥Chun-YongWANGI;Xian-KangZHANG;Zhong-YangL...  相似文献   
89.
泉州盆地及其邻区地壳深部结构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泉州盆地及其邻区地处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地震带北段。通过对泉州盆地进行深地震反射探测,获得了该地区近地表至Moho面的精细几何结构及其深浅构造关系图像。这是该区第一条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分析结果表明,泉州盆地及其邻区地壳厚度变化在29.5~31.0km,由上地壳和下地壳组成。上地壳和下地壳又可以各分为2层。泉州盆地及其邻区近地表至浅部断裂发育,这些断裂向地壳深部最大延伸深度为6-12km,断裂的倾角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呈铲形正断层终止于上地壳上部反射界面C1,以上。在永安-晋江断裂带之下的上地壳下部和下地壳中,存在着切割上、下地壳分界面和Moho面的高倾角深断裂,尽管深浅部断裂构造不相连接,但由于深部存在深断裂,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这一深地震反射探测成果的获得,使得泉州盆地及其邻区深部资料解释的可靠性和探测精度比以往显著提高;深浅部构造组合取得了统一的解释结果;地壳的分层和结构特征更为确切和精细;首次发现了上地壳的拉张性构造及铲式正断层组合特征。不仅有助于泉州及其邻区地震危险性的综合判定,而且对深化东南沿海地震带及台湾海峡深部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长320 km横跨鲁西地区的聊城-连云港宽角反射地震剖面揭示了鲁西地区的地壳结构,上地壳为二层结构,总厚18~20 km,速度5.4~6.2 km/s;下地壳也分为二层结构,总厚度13~15 km,速度6.4~6.7 km/s.Moho深度33~35 km.Pn 速度为7.9 km/s.地壳速度分布在横向上有较大变化,且平均速度为6.2~6.5 km/s,较正常值偏高.研究结果发现地壳内有两个近直立的高速体.从下地壳延伸到上地壳并直达沉积盆地的底部.可能是幔源岩浆大量侵入地壳,使得地壳的局部平均速度增高.近直立的高速体可能是幔源岩桨上涌的通道.鲁西地壳结构的研究对于探讨古地台的裂解与沉陷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