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21.
水深表面产品规范S-102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102是基于通用海道数据模型S-100建立的关于水深表面数据产品的规范,对水深表面产品规范标准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S-102的总体结构及其在数据模式、数据编码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其对该领域的相关影响,并提出了关于S-102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2.
基于不同装置的二维高密度电法勘探效果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分析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对探测异常地质体的效果,通过建立高阻异常体和隐伏直立低阻体地电模型,正演计算了不同装置类型下的视电阻率,并加噪进行二维电阻率反演。各种装置的反演结果表明:在探测地下高阻异常体时,温纳α、β、γ装置优于其他装置,揭示异常位置与形态相对较好;对于隐伏直立低阻体而言,温纳p装置和三极装置探测效果好,其中温纳β为最理想装置,实例验证表明,温纳α、β、γ装置在探测地下防空洞时体现了其装置的优越性,验证了理论模拟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126.
COSMIC计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获得足够多的地面掩星点资料,用于全球和局部天气预报和大气研究,1997年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联合制定了耗资1亿美元的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 and Climate)计划。COSMIC是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它包括卫星、地面数据接受和卫星控制站、数据分析中心和数字通讯网络,计划于2005年开始实施。介绍了COSMIC计划产出的历史背景、科学任务及其整个系统的组成,并针对COSMIC和其它LEO(低地球轨道)星座计划,提出了我们应做和正在做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7.
古河道调查对于防震减灾、城市规划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徐州地区岩、土层具有显著电性差异的特点,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全新世古河道进行探测。首先通过地电模型数值模拟和钻孔附近现场试验探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全新世古河道的有效性及装置形式选择;然后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断面、平面及三维成果图进行分析;最后通过钻孔资料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结果进行验证。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全新世古河道在电阻率图件上表现出典型的电场响应特征,通过响应特征分析可以获得古河道形态及地层结构等信息;高密度电阻率法偶极-偶极装置对覆盖层结构变化极为敏感,异常强度大,并且在地层分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古河道调查的首选装置;通过在调查区内布置多条测线,并借助三维可视化软件平台可以实现目标体三维空间解释,解释结果直观地展现出全新世古河道三维形态及空间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8.
利用已有的岩体地质、地球化学、华南地区地热异常数据及区域地震特征,初步获得了湖南省主要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盖层导热率、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居里面深度以及地体稳定性6项干热岩指标,结合国内外有关干热岩判别指标及权重,对湖南地区具有高放射性生成热的岩体干热岩地质赋存条件进行了评价,认为湘东南的诸广山岩体、九嶷山岩体、香花岭岩体、骑田岭岩体是重点干热岩勘探区,其次为大义山岩体、越城岭岩体、关帝庙以及沩山岩体。基于放射性异常及深部隐伏岩体分布特征,建议在诸广山岩体热水地区、香花岭-骑田岭NEE向带、九嶷山岩体北西部、关帝庙岩体中部、沩山岩体中部红盆覆盖区开展干热岩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9.
从电磁场基本理论出发,利用裂步Fourier法推导出了水平层状介质中频率—波数域电场分量的波场外推公式,通过对设计的钢筋展布模型和衬砌厚度模型的数值模拟和偏移成像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裂步Fourier法不但可以实现二维非均匀介质中探地雷达正演模拟及偏移成像,而且具有编程易于实现、计算量小的优点。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进一步说明了裂步Fourier法偏移成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0.
颜茂都  张大文 《矿床地质》2014,33(5):945-963
中国钾盐资源匮乏,目前陆相钾盐资源已基本探明,但海相找钾还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然而,要想建立适合中国小陆块海相成钾理论框架,实现海相找钾突破,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确定特定时段中国小陆块典型海相盆地的古地理纬度。而古地磁学是确定陆块的纬向运动,开展古地理重建的最有效手段。文章针对中国4类成钾潜力较高的典型海相盆地所属陆块——华北、华南、羌塘、兰坪-思茅陆块,通过收集、评价和筛选以往古地磁研究成果,总结了这些陆块在主要成盐成钾阶段的古纬度变迁历史,确定华北陆块(绥德)在中、晚奥陶世的古纬度为9.2°S~14.2°S,华南陆块(成都)在三叠纪的古纬度为10.6°N~23.1°N,羌塘陆块(雁石坪)在中、晚侏罗世的古纬度为14.6°N~27.5°N,兰坪-思茅盆地(江城)在白垩纪至古新世的古纬度为20.9°N~27.6°N。同时,为了更好地探讨兰坪-思茅盆地的成钾潜力,对与其相邻的已发现巨型钾盐矿床的印度支那块体开展了相应时段的古纬度研究,确定该陆块(万象)在白垩纪的古纬度约为21.1°N~21.3°N。最后,综合古纬度和其他地质证据,从大地构造背景上探讨了4个陆块的成盐、成钾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