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51.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部的区域水准、跨断裂水准和断层形变资料,分析了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结果表明,震前出现了明显的长、中、短期形变前兆异常。在经历了1995~2000年的缓慢形变阶段后,2000~2002年祁连山断裂带中、西段形变显著加速,2003年3~10月断层形变异常数量经历了一个“少-多-少”的演变过程,并沿构造体自外围向震中附近收缩;震后祁连山断裂带中、西段形变反向,东段则出现局部隆起区。  相似文献   
152.
王双绪  张希  张四新  张晓亮 《地震》2004,24(4):73-79
强震前中期阶段(1~3年或稍长)区域性形变异常往往表现出3个方面的共性特征: ① 区域垂直运动变形呈现与构造有关的异常隆起区、 垂直差异变形高梯度带(有的还呈“四象限”)分布特征; ② 水平运动变形呈现与活动地块及断裂构造有关的、 以剪切变形为主的高应变集中区(带)特征; ③ 区域性垂直形变异常区与水平形变的高应变分布区共生的特征。 分析这些异常共性特征的形成机制, 初步认为: 它们是在基本统一的大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 不同层次块体系统运动及其边界带变形的非平稳、 非协调性, 在活动地块边界地带和地块内部次级断裂构造部位产生变形差异而导致应力-应变积累、 孕育强震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 分析探讨了基于区域性形变异常共性特征、 结合地质构造活动背景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3.
借助高斯型函数模拟分散分布的不同监测网点位移观测值的协方差矩阵,并将其应用于广东新丰江地区地壳应变场的计算中.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不仅计算简便,模拟效果及计算稳定性较好,而且对联系分散分布的单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4.
正跨断层形变观测具有短测线跨活动断层(测线长度数十、数百至数千米)、复测周期短(1至数月)、跟踪性好的特点。物理意义明确,既可能监测到断层近场活动的左右旋、水平张压、正逆断特征及其阶段性、动态变化,如持续数年的断层活动加速、减缓甚至闭锁;也可能在强震发生前数月至1年左右观测到加速或转折突跳、尖点突跳等快速变化,可能反映应力应变状态改变、岩石微破裂或断层预滑及其扰动影响,有短期—中短期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55.
??????????ж???·????GPS??????2005??2007????????????????????????????????????ε?ò??????????????о???????????ж???·??????????????????????????????????????Щ??????????????????1???о?????????????????????-??????????????????????????????????????????£????????????????????????????????????????????????????????????2???????????????????????α??η?????????????????η?????????й??????????1????????????????????????????????????????-????????????3?????????-?????????????F76??F67??F50 3???????????????????????????????-??????????????F73??F65????λ???丽?????????????????У????????????????????????????ε??????  相似文献   
156.
李瑞莎  张希  贾鹏  白卓立 《地震》2020,40(2):71-81
为了客观反映跨断层形变资料在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程度, 减弱场地布设不均匀性造成的影响, 本文基于以往典型震例归纳跨断层异常场地比指标并进行了实例检验。 结果表明: ① 震例统计显示, 异常场地比随震中距增加快速降低, 在青藏块体东北缘5.8级及以上中强地震前, 距震中200 km范围异常场地比约为0.5。 ② 异常场地比等值线高值区对地震震中位置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可以作为中强地震预测的一种定量判定依据, 为区域地震危险性的地点判定提供支持。 ③ 多期异常场地比空间分布特征能够较好地刻画跨断层异常随时间的增强、 减弱或迁移特征, 可为地震紧迫性判定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7.
本刊讯(记者张启堂、张希)7月6日,省政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关于铀资源勘查开发及核电建设、共建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南昌隆重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出席签字仪式并致辞。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出席签字仪式,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邱建刚与江西省副省长洪礼和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签字仪式由省政府副秘书长肖伟根主持。  相似文献   
158.
汾渭断裂带近10年GPS观测获得的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2009年汾渭断裂带GPS速度场观测资料,研究了跨断裂剖面变形动态演化特性、应变积累的分段差异性以及汶川大地震等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来山西断陷带南段、渭河盆地中东部应变积累相对较快,山西断陷带北端的蔚广盆地南缘断裂、渭河断裂西段也存在一定程度应变积累.汶川大地震影响相对明显,2007~2009年...  相似文献   
159.
近10年来中国大陆GPS水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2009年中国大陆CPS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对近10年来地壳水平运动及主要活动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昆仑山口西8.1级与汶川8.0级地震变形及其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昆仑山口西与汶川地震同震变形显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东昆仑构造带东段及甘川-甘川陕交界,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安宁河断裂带中北段及与龙...  相似文献   
160.
汶川地震孕震背景与同震变化的铲形断层位错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  王庆良  唐红涛  贾鹏 《地球学报》2011,32(2):189-194
利用1983—1997、1997(或2007)—2008年跨龙门山断裂带长水准剖面观测资料,借助纯逆断、铲形断层正负位错模型与网格搜索试错法,模拟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前闭锁背景与同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龙门山中央断裂震前应变能积累、震时反弹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