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针对高层结构隔震技术应用的难点,在上部结构形式和布置、隔震支座的改善、计算方法的改进、多种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在高层结构的联合应用以及构造措施和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思路,供高层结构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2.
??????-????????20????90?????????????????????????????????????????????????????????????Bruns?????Stokes????????????????????????????????????仯???о????????????仯???????????????????????????????????????????????????????仯?????????????з????????????????????????????????6?????????????????????????????????????????λ???й??  相似文献   
163.
华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负位错反演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利用一种经初步改进了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和华北地区1991-2000年的GPS观测资料,反演华北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以获取构造块体和边界断裂活动状况以及应力应变的积累部位及强度。其结果显示:(1)华北地区整体性向东偏南运动,冀鲁北部各块体正东向速率相对较大(11.4-12mm/a);(2)阴山-燕山与河套断陷-鄂尔多斯-晋冀鲁间近EW-NWW向边界两侧左旋相对运动明显,导致1.0-2.8mm/a的边界锁定,且东段大于西段,以压性为主;(3)太行断块东西两界的北东向断裂带呈0-1.9mm/a的拉张锁定,左旋为主,其中晋获断裂锁定量最高;(4)唐山-沧东断裂北段、益都北西段及郯庐断裂中南段呈0.9-3.1mm/a右旋拉张锁定,其中益都北西段锁定量最高;(5)14条断裂中有12条不同程度地阻碍块体相对运动,近10年来有相当于Ms4.8-6.1的能量积累,其中燕山与冀鲁交界西段最高,阴山与鄂尔多斯东部交界次之,均表现为压性;晋获、郯庐断裂较弱(张性);(6)从块体及断层活动方向来看,燕山、冀鲁交界西段与唐山-沧东断裂交汇区,阴山、鄂尔多斯东部交界与汾渭断裂交汇区,积聚一定程度应力应变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164.
IntroductionOn June 6, 2000, an earthquake of MS=5.9 occurred in Jingtai county, Gansu Province. The epicenter (37.1(N, 104.0(E) was located in Maomaoshan-Laohushan zone of the western segment of Liupanshan-Haiyuan fault along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where is the middle-eastern part of crust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rea of Gansu-Ningxia- Qinghai region. There are more than 50 spanning-fault mobile monitoring sites in the earthquake area and its vicinity (Fig…  相似文献   
165.
黄河口的现状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黄河河口的基本特点1.1基本特点黄河河口系弱潮多沙、演变激烈的堆积性河口 ,与其他入海河流一样 ,包括河流近口段、三角洲和滨海区3大部分。黄河河口区别于其他河口的突出特点有二 :其一是水少沙多、沙粗、洪枯悬殊、洪峰陡涨陡落。1950~199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 :河口地区利津站多年平均来水来沙量分别为342.6×108 m3 和8.7×108t,约占整个下游来水来沙量的84 %和73 %。其中 ,年内来水来沙量分配极不平衡 ,汛期来水来沙量分别达到全年水沙量的61.3 %和85 %。同时 ,各年际间的来水来沙量差别也比…  相似文献   
166.
青藏块体东北缘GPS与水准资料的三维负位错联合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4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分布密度不同的GPS与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实现三维负位错模型联合反演,综合研究该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及其分段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构造带东段及与庄浪河断裂、海原断裂交汇区域目前可能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而庄浪河断裂南段的兰州、临夏一带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积累特性。  相似文献   
167.
This paper gives a preliminarily study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deformation setting before the Ms8.1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in the west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Pass; in the study, the data of the velocity field of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during 1991-2000 observed by GPS in and around the Qinghai-Tibet block and those of gravity reiteration in 1998 and 2000 were used.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eparation and occurrence of this large earthquake are related to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setting in a large region and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block activity on a relatively large scale. Within the Qinghai-Tibet block, the region of left-lateral shear deformation is of a very large extent. This large earthquake occurred right in such a place where the left-lateral shear strain along the fault strike had the highest rate and the planar dilatation strain was tensile, which was on the margin of negative value region of abnormal gravity variation. The regional tectonic deformation setting can help the hug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rupture to develop.  相似文献   
168.
GPS初步结果揭示的中国大陆水平应变场与构造变形   总被引:56,自引:14,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大陆不同来源的多个GPS区域监测网1991~1999年间的观测资料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1998~2000年的观测资料,联合处理得到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结果,通过最小二乘配置法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速度场模型,获得了基于连续介质假设的中国大陆水平应变场(或称为视应变场)初步结果. 分析了水平运动、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强震的关系,并简要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 结果表明:中国大陆中西部构造变形强烈,应变速率值高,又以青藏块体及其边缘和新疆西部最为显著. 除川滇、新疆西部外,大部分地区的近东西向断裂存在左旋剪切变形,近南北向的断裂存在右旋剪切变形. 而东部地区构造变形相对较弱. 强震通常发生在剪切应变率的高值区及其边缘,尤其是与构造变形背景相一致的剪应变率高值区.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在最显著的东西向左旋剪切应变率高值区,从该区域的应变状态分析,具备近东西向断裂产生巨型走滑破裂错动的构造变形背景.  相似文献   
169.
借助最小二乘配置整体解算地壳视应变场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研究利用多手段(GPS、跨断层等)形变资料,结合定点应变数据解算地壳视应变场的方法,包括利用间接平差法求单元内部的均匀视应变及借助最小二乘配置求水平视应变连续分布。对华北地区GPS监测网1992年、1995年和1996年3期成果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其视应变场动态图像。  相似文献   
170.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Ms 8.1级地震(以下简称昆仑大震),这是50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一次8级以上大震.目前,有关该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已有一些考察结果.另外,大震发生后,许多学者对这次地震发震的形变、构造及动力背景,未来我国的地震趋势等做了研究和分析,一致认为这次特大地震对我国大陆1~3年地震大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但影响的范围、程度等尚缺乏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昆仑大震对中国大陆的地壳运动到底产生了一个怎样的影响,搞清这个问题,对分析我国最近几年的地震形势及地震危险区的判定有很大的意义.基于此点,本文利用有限元模拟了中国大陆8.1级大震的同震水平形变场(相对欧亚板块),分析了其对中国大陆不同地区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半定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