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庆石油物探资料结果表明,大庆长垣西缘断裂的上盘,即东侧的北西向断裂可能存在第四纪活动断裂。为了确定大庆长垣西缘断裂的空间展布以及该区的地壳浅部地质构造特征,本项研究布设了2条跨大庆长垣西缘断裂的浅层地震探测剖面。结果表明,大庆长垣西缘断裂表现为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逆断层,为一条中生代晚期活动断裂。断裂的上盘,即东侧发育有一系列次级断裂,断裂的断层性质以及断层倾向多样化,两条测线东部均发育错断第四纪地层的断层,使得该区浅部地层形成地堑与地垒构造。本项研究不仅可进一步提高对大庆长垣地区浅部构造特征的认识,而且为大庆市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是地球物理反演中成熟的方法之一,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包括模型参数化、射线追踪和理论走时计算、非线性方程组的线性化、线性化方程组的求解以及解的评价。观测数据使用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岫岩陨石坑取得的浅层地震折射资料,反演得到两条近垂直交叉剖面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坑为一简单坑,直接撞击形成的区域为直径约1.8km、深度约700m的坑体;坑中心深度约700m周围以及向下出现的7.0km/s以上的高波速可能是陨石撞击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使表层岩石达到熔融状态,改变了围岩的性质,致使围岩速度升高。  相似文献   
23.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7,他引:50  
1998年在帕米尔东北侧伽师及其周边地区完成了两条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 结果表明,西昆仑、塔里木和天山在地壳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 塔里木块体具有稳定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地壳平均速度较高(6.5km/s). 向南进入西昆仑,地壳明显增厚,厚度可达0km左右,且地壳平均速度偏低(6.0-6.2km/s),偏低的地壳平均速度主要来源于相对低速度的下地壳结构,反映了西昆仑褶皱系下地壳介质的特征. 向北进入天山后,地壳同样明显增厚,但增厚的程度低于西昆仑下,约为50-55km. 天山地壳同样具有明显低的平均速度(6.2km/s),显示了天山地壳相对"软"的特征,但天山地壳偏低的平均速度来源于广泛分布于中地壳的低速度层和速度偏低的下地壳. 在印度块体向北强烈推挤的作用下,该区地壳遭受强烈的不均匀变形,塔里木块体向南插入西昆仑下,向北插入天山下,形成了该区强烈地震频繁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4.
若尔盖盆地及周缘褶皱造山带地壳结构—深地震测深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潘-甘孜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由近东西向构造向近南北向构造转折的部位,若尔盖盆地位于该地块核心。利用近期在该区域完成的深地震测深结果,建立了若尔盖盆地及周缘褶皱造山带地壳结构模型,对若尔盖盆地基底结构、性质,若尔盖高原盆地与周缘褶皱造山带构造关系,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形变增厚、壳内解耦松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盆地近地表三叠纪岩层为高致密(2.65-2.75g·cm^-3)和高速度(约5.6km·s^-1)介质岩性,形成了特殊的“中生代基底”构造;松潘。甘孜地块在青藏高原隆升、物质东流以及周缘稳定地块的阻挡过程中被改造为相对稳定的若尔盖高原盆地和盆地周缘更为活动的褶皱造山两类不同地壳结构性质的构造单元;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地壳增厚、壳内解耦主要发生中下地壳,这种壳内以低速为主、多反射界面结构特征在若尔盖盆地周缘褶皱带造山带更为明显,突出了褶皱造山构造区域中下地壳内部经历了更为强烈的构造形变;若尔盖盆地及南北两侧褶皱造山带地壳厚度约50km,未发现“山根”构造,推测在褶皱造山后期,青藏高原地壳东流物质在周边刚性地块阻挡下围绕东构造结、沿着相对松弛的南侧方向顺时针转向流出,其结果使若尔盖盆地周缘褶皱造山带经历了强烈的伸展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25.
小波变换在地震宽角反折射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小波分析方法用于地震宽角反折射资料处理 ,它可将地震信号的分辨率由传统的1 /2- 1 /4λ(波长 )提高到优于 1 /6λ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沙雅-布尔津地震宽角反折射剖面资料进行处理 ,发现天山造山带的壳幔过渡带由 7- 8个高低速相间的薄层构成 ,平均速度较低 ,总厚度约 2 0km .而塔里木盆地北缘与准噶尔盆地的壳幔过渡带不具有这一特点 ,壳幔间主要以一级间断面实现过渡 .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详细结构及其二者之间的差异特征为天山造山带地球动力学“层间插入消减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文安—蔚县—察哈尔右翼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S波资料的处理解释 ,获得本区二维壳幔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该区的上、中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整体呈脆性 ,其速度比γ值为 1 72左右 ;下地壳的γ值一般为 1 78;上地幔顶部的γ值在 1 82左右 ,表明下地壳与上地幔顶部整体呈塑性的特征。根据波组及γ值横向变化特征 ,推断了该区的几条深大断裂 ,结合本地区的地震活动 ,推测地震的孕育发生不仅与构造相关 ,而且与该区的岩石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7.
从广义反演理论出发,对多层反射波的走时联合反演,可以同时获得所有的各层速度及厚度参数。其优点是在不需要把问题线性化过程的同时,统一考虑了各层反射波走时的离散对整个地壳模型的影响,又可兼顾观测数据的不同误差分布。本文将该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应用于华北北部的几个不同构造单元,反演得出了其反射P波速度结构,并与正演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8.
西吉—中卫地震测深剖面及其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南北向的西吉-中卫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测探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和解释,研究了中宁、中卫和同心一带弧形构造及两侧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3个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标志壳幔深部构造存在着差异,地壳厚度变化大,弧形构造带中部为一莫霍面隆起(深45.0km),弧形构造带南北两侧上地壳中存在不同的低速块体。  相似文献   
29.
VelocitystructureofthecrustanduppermantleinXingtaiearthquakeregion and itsadjacentareaZhi-PingZHU;(祝治平)Xian-KangZHANG;(张称康)Yu...  相似文献   
30.
利用地震回折波资料反演界面位置与速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利用地震回折波资料反演界面位置与速度分布的方法,推导了地震波走时对于界面位置偏导数的计算公式。数值模拟和实测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编制的计算程序的实用性。该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地利用了透射波资料中所含的界面位置的信息。界面位置的分辨率与界面两边的速度反差有关,速度差别越大,则分辨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