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IntroductionBetween January and April of 1997, 7 earthquakes with M(6.0 occurred successively in Jiashi, Xinjiang. The continual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within such a small area and in such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s exceptional for intraplate earthquakes. The Jiashi earthquake swarm took place on the northeast side of the Pamirs, where the Tarim basin, South Tianshan and West Karakoram meet (HU, et al, 1989). This is also a place where a number of active faults develop, so it is…  相似文献   
52.
伽师-阿图什震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两条测深剖面资料的处理计算和综合研究后发现,研究区壳幔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性。不同的地质构造块体在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上,下地壳的分界C界面和M界面是具有较大起伏变化的界面,由伽师下方最浅的30.0km(C界面),45.5km(M界面)向西昆仑山区急剧加深至44.0km和70.0km;塔里木块体较高的速度结构意味着地壳结构和对“稳定”的特性;根据伽师地区震源深度大多分布在20-40km这一现象,可以认为,C,M界面的局部隆起,低速异常体和深大断裂的存在对于伽师强震群的孕育和发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3.
Introduction Zhangjiakou-Bohai seismic zone is a major active seismic zone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Zhangjiakou-Beijing area, the northwest part of North China,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position of Yanshan, Taihangshan uplift, and Shanxi down-faulted zone, 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this area are extremely complicated. Many researchers in the geoscience circle alway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region because Yanqing-Huailai region is located in th…  相似文献   
54.
华北东北部裂陷盆地与燕山隆起地壳结构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北京—赤城深地震测深剖面采用密集炮点和接收点距设计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观测系统,利用该剖面地震测深资料研究华北东部裂陷盆地与燕山隆起地壳结构及构造耦合.结合该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张渤地震带东段的地震构造环境.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东部裂陷盆地结晶基底构造形态和界面结构性质与新生代以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北侧燕山隆起区高速稳定和南侧裂陷盆地低速松散截然不同的地壳结构,使宝坻-桐柏、宁河-昌黎断裂构造分区线和燕山隆起之间的中间过渡带为张渤地震带东部平原区地震的孕发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5.
2005年沿盐源-西昌-马湖一线实施了地震测深和高分辨地震折射观测实验.利用有限差分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算法处理了其中的高分辨地震折射Pg波走时数据,获得了川西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上地壳的P波速度精细结构和活动断裂深部形态,分析了上地壳的变形特征,讨论了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如下:盐源盆地、后龙山地区的上地壳为表层低速和深部均匀高速的双层结构,两层之间存在明显向西缓倾的结构面;模型坐标180~240km范围内,P波速度分布表现为陡倾的高低速条带相间结构:模型坐标240~300km之间的西昌中生代盆地具有较厚的浅部低速和深部高速双层结构,层间的纵向及横向速度变化强烈,其分界面起伏较大:模型坐标300km以东的大凉山地区为不均匀高速区,地表速度接近5km/s.此外,模型坐标130,150和280~310km之下,存在显著的深部不规则异常高速体,可能与二叠纪岩浆活动有关.盐源推覆构造由表层低速推覆体,向西缓倾的构造拆离面和深部高速基底构成的薄皮构造,金河-箐河断裂是其推覆前缘;磨盘山断裂为一西倾的低速带,延伸至基底顶面;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为东倾的舌状低速带,延伸到了基底内;在深处,大凉山断裂分为两支,表现为狭窄条带内速度结构的强烈变化,西支西倾,东支东倾,两支断裂均延伸至基底内;西昌中生代盆地东缘断裂为强速度梯度带,倾向南西,延伸至基底顶面;剖面最东端向西倾斜的舌状低速带可能是马边断裂的一个分支,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证实;安宁河、则木河、大凉山断裂均是规模较大的基底断裂,其活动性较强,该区的强震活动主要受其控制;速度图像表明研究区的上地壳变形强烈,盐源盆地至金河盆地主要表现为盖层的挤压推覆逆冲变形,基底呈刚性;磨盘  相似文献   
56.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穿过阿尼玛卿缝合带东端完成了一条637 km的近南北向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获得的地壳结构剖面表明,该地区Moho界面埋深48~51 km,北浅南深,横向变化不大,而地壳内部构造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块体差异明显.在下地壳内出现的两组能量较强的P3、P4波组,反映了研究区下地壳的反射性质和多层结构特征.阿坝弧形断裂以南和阿尼玛卿缝合带附近壳内界面变形强烈,壳内低速异常结构明显,特别是在缝合带下方20 km以下的中下地壳异常的低速结构可以解释为存在延伸至中下地壳的破碎带构造特征.在剖面南段反映西秦岭褶皱带至松甘块体相应的地震记录出现复杂、强烈的中下地壳反射和相对较弱的Moho反射震相是该地区地壳结构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57.
渤海湾西北缘及其邻近地区地壳结构与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塘沽—玉田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二维处理、计算和综合解释研究,获得了渤海湾西北缘及其邻近地区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特征、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得知深浅部地质构造环境剖面具有层状结构特征,地壳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厚,不同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在渤海湾附近塘沽至宁河之间M界面有一斜坡带,地壳深度由塘沽的28 km向北至宁河附近逐渐加深至31 km.  相似文献   
58.
山西中南部壳幔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进入山西中南部地区的5条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进行了重新对比解释,结果发现:在剖面通过的林县震区、临汾震区及邢台震区,存在着异常的壳幔结构和延伸至莫霍面的地壳深断裂带,它们被看作地震发生的深部标志.   相似文献   
59.
商丹断裂南阳盆地第四纪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商丹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断裂活动性特征,跨断裂布设了4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和1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综合分析表明,商丹断裂为一条走向NWW的正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为13—19 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60.
武清-北京-赤城二维地壳结构和构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武清—北京—赤城剖面段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利用常规地震测深方法进行处理与计算,目的是查明该地区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特征、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深浅部地质构造环境等.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地壳呈层状结构,地壳厚度由武清的31.0 km向北西至延庆逐渐加厚为40.0 km.在北京下方壳内界面起伏较大,莫霍面在北京的北西方向有一急剧加深,在约20 km范围内M面起伏变化达5.0 km. 根据地震波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以及二维地壳速度等值线和地震界面起伏变化等特征,沿剖面推测了5条地壳浅部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