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强震的孕育、发生涉及大尺度的地壳运动和构造形变的分布.中国大陆西部现今构造形变强烈,一些强烈活动的深大断裂的分布,把地壳分割成了若干活动地块.GPS观测获得的大范围的水平运动速度场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有序性和协调性.大区域水平相对运动和变形的协调与平衡,主要是通过一些大的断裂带(活动地块的边界带)的剧烈运动和变形来调整实现的.大区域的继承性构造运动决定了这些大的活动断裂带的相对运动与变形的性质及其空间分布趋势.强震前局部区域的相对运动和变形的异常是与大区域的地壳运动和整体变形相联系的.强震活动引起的调整总体上是维护大区域地壳运动和变形的协调与平衡的趋势.研究大断裂带构造变形的趋势背景和识别异常区段,是预测未来强震地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印度板块对欧亚大陆的强烈推挤作用是中国西部地震活动的根本力源.大尺度的构造动力作用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受力平衡的观点看,在基本恒定的边界载荷作用下,大陆内部应力场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调整,可以是缓慢的构造变形,也可能是强烈地震引起的短期变化.一条断裂上剧烈的突发运动必然破坏原有的平衡,从而引起其他相关构造应力应变的响应性改变和周边块体运动的适应性调整.这种状况有利于潜在震源区域应变能的累积和错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巩固和发挥大地形变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地位和作用、积极推进中国西部防震减灾事业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发展为主旨,回顾了西部地区20世纪70年代初至“九五”前期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研究工作基础,介绍了“九五”后期至今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该领域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青藏块体东北缘和川滇GPS监测区1991(1993)、1999和2001年高精度GPS观测资料揭示: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北、东缘构造区域水平运动变形场动态演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特征。即:在继承性运动总体背景下,临近大震发生时两区域运动强度同步减弱且变形状态发生变化。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认为,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边界运动变形的关联性变化与大震孕育后期大范围应力应变快速积累所形成的扰动应力场有关;随着块体内部大震的发生、应变能的大量释放和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可能会促使块体边界地带具有较高应变积累的相关构造部位(尤其是未被历史强震破裂贯通的地带)的应力应变的进一步积累或破裂释放。  相似文献   
15.
16.
跨断裂水准剖面观测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活动地块的相对运动和变形,其边界带往往构造活动强烈,是反映地壳运动的敏感部位。基于上述思路,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发生后,通过大范围监测布设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及周边主要构造带上的水准剖面,在短期内快速获取了大范围的断裂活动信息和不同断裂带对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响应特征。实践证明,这种监测方式灵活、作业周期短、资料处理快,能及时对震情趋势做出估计,不失为当前区域形变监测工作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近期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关联维的计算方法^[1],对四川西部道孚6.9级地震和青海共和6.9级地震过程中的垂直地形变序列分维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如下初步结论和认识:(1)上述两震区远场地形变序列分维数为0.63~0.73,而近场(震中区)序列分维数为0.12~0.49,近场出现明显的降维现象;(2)孕震期间地形变观测序列分维数为0.32~0.46,而震后时期则为0.72~0.85,孕震过程中地形变序列存在明显的降  相似文献   
19.
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兰天武地区20多年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分析了该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垂直形变七十年代曾表现出山间盆地大幅度上升的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八十年代华家岭等两北部山地上升、东南部盆地下沉的继承性运动增强;而目前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进一步分析认为: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和继承性运动增强是区域应力场趋于强化的标志;正常继承性运动的恢复可能是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截止2004年的西北地区GPS和跨祁连-龙首山构造带的红外测距观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及单一力源反演,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西北地区水平形变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尤其是大震3年后,即当前的构造形变与应力场态势;获取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上可能反映中强以上孕震背景的高应变能积累区、段,以及可能的潜在震源。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北缘地区经8.1级大震后的短期松弛和调整,目前正在恢复印度板块北东向碰撞推挤背景场的主控作用。而北天山构造带中段及其与西段的交汇区、南天山构造带中西段及其与西昆仑构造带的交汇区、阿尔金断裂中段、祁连山构造带中东段及其与海原断裂的交汇区、西秦岭北缘断裂与庄浪河断裂东南延伸线的交汇区域等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临泽与海原这两个地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能积累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