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利用活动断裂定量研究资料(滑动速率、古地震等),结合新疆地区的地震构造环境特征分析,研究了典型潜在震源区大震复发模式,建立了具有区域特征的混合模型,以此评定了新疆地区典型潜在震源区大震的年发生率。混合模型由截断G-R关系模型和特征地震模型构成,计算时先分别计算两个模型的大震分震级档年发生率,然后根据潜在震源区地震地质资料的完备性情况、可靠程度以及大震孕育的区域性特征为两个模型的分震级档结果赋予一定权重,最后求两个模型的加权和。大震复发间隔的计算中利用汶川地震与集集地震的最大垂直位错和平均垂直位错统计关系约束了逆冲型断裂的平均位错量,潜源区的大震年发生率的计算考虑了级联破裂问题。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高震级档大震年发生率比第三代、第四代地震区划图小,文中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地基土侧向变形测量误差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芸  张永庆 《岩土工程师》2003,15(4):42-44,50
本文介绍了地基土侧向变形量测过程中导致测斜失效及影响综合监测精度的各种因素,并对各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汶川M_S8.0级地震发震构造大震复发间隔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共约330kin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上大震复发可能属特征地震模式。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情况和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参数综合分析,本文从地质学、地震学和GPS数据分析三个方面评估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复发周期。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获得的龙门山断裂带Ms8.0级地震的复发间隔分别为:3185a、170(02264a和4310a,平均为3000a左右:Ms7.5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1000a左右;Ms7.0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500a左右。这些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相差不多,基本反映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能量水平和累积速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共同观测远震面波,可以用地震仪标定钻孔应变仪。其基本思路是先用勒夫波标定剪应变灵敏系数B值,再用瑞利波标定面应变灵敏系数A值。但用不同远震的面波标定出的B值和A值差别较大。为此,引入效度来表示所用地震的面波能够准确地标定出B值和A值的程度,用效度最高的标定值作为最终标定值。用该方法标定仁和地震台的钻孔应变仪,得到A=0.36,效度为-0.71;B=0.73,效度为-0.92。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地区活动断裂强震复发概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庆  谢富仁  王峰 《地震地质》2007,29(4):776-786
基于乌鲁木齐地区活动断裂的定量研究和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分析,特别是对活动断裂(带)上的古地震和现代地震资料进行的系统、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以西山断裂为例,建立了反映该断裂地震地质特点和运动学属性的复发模式和概率模型。复发模式的建立兼顾了泊松和准周期2种模式。概率模型的建立包括2个层次上的内容:分析断裂上的古地震和历史强震目录(1863—2006年)以获得地表破裂型地震(MS≥6.7)的平均复发间隔;分析活动断裂所在潜在震源区的现代地震目录(1970—2006年,MS=2.0~5.0)以确定中等以上地震(MS≥5.0)的平均复发间隔;利用专家意见法组合相应的Poisson模型和BPT模型计算活动断裂各级地震的复发概率。计算结果表明,西山断裂地表破裂型地震的100a发震概率为4.0%,50a发震概率为3.6%。另外根据古地震资料、断裂规模和倾向滑动速率获得的西山断裂(带)的最大发震能力为7.5级。该研究综合应用了本地区的最新地震地质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描述了断裂上地震活动的复杂性,可以较全面地评估乌鲁木齐地区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该研究方法适合于地震地质资料较难完整获取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仁和台地震仪与钻孔应变仪观测曲线,采用滑动分析方法计算多个近震Pg波速度,综合考虑反射波影响和测定效度,最终测得仁和台近震Pg波速度为5.98 km/s,该值与云南2015地壳速度模型的上地壳P波速度很接近。本文工作表明,准确标定后的钻孔应变仪可以作为测震仪器使用,以弥补地震仪在观测低频事件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无线遥测台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出现大量的高边坡和人工弃渣填沟造地,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在二期水位阶段将会变得比以往更为严重。文章首先对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法进行简要的讨论。其次,介绍了作者新近开发的无线遥测台网系统。其主要由遥测子站、台网中心站及地区灾害监测中心3部分组成。台网中心站连续收集各遥测子站测量的数据,经处理后再通过GSM公共蜂窝网发送到区、县地质灾害监测中心。研究者便可据以进行数据分析,发出滑坡灾害的预警并提出有效的减灾决策。该无线遥测台网具有监测参数、实时数据传输、很高的工作效率与可靠性等特点。无需派遣管理人员到现场操作仪器,系统即可在全天候的条件下提供亚毫米级的精度,监测滑坡是否发生了超出正常范围的滑移和变形。研究工作的目的旨在发展一种仪器监测系统,以便能够早期监测到滑坡的趋势性变形、提供滑坡变形非线性加速的预警,以及给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定量评估的基础。文中论述了系统的结构,特点,以及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在三峡工程重庆市万州库区吴家湾滑坡现场试验观测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