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区域化探成果,尤其是不同元素地球化学图的地质解译,可作为青海北巴颜喀拉山地区地质填图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填图精度。研究发现:某些稀有、稀土元素(如Y、Nb等)以及亲硫元素、铁族元素(如Cu、Zn、Cr、Co、Ni等)在巴颜喀拉山群不同层位的规律性含量变化,可作为巴颜喀拉山群内部划分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利用某些元素异常沿断裂呈斑点状、串珠状分布的特点(如Sb、Hg、Bi、Pb等)及较平直的化学分区接触边界(如Sb、Bi、As、Pb等)来推测、填绘断层,尤其在浅覆盖区识别、填绘隐伏断裂和区域性断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42.
黔东南钾镁煌斑岩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地质与勘探》2018,54(4):702-710
黔东南地区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与江南褶皱系西缘的过渡带。本文以黔东南马坪、麻江地区发现的钾镁煌斑岩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地质特征、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认为马坪地区金云钾镁煌斑岩具基性-超基性岩的标型元素Cr、Ni、Co含量较高,不相容元素总体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且分异程度较高,与典型钾镁煌斑岩(西澳含金刚石矿钾镁煌斑岩)在岩浆来源、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麻江地区钾镁煌斑岩Al_2O_3、K_2O含量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稀土特高,其岩浆形成温度、地球化学成分上与典型钾镁煌斑岩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4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者接受火成岩由多种晶体群组成的新概念。本文以东昆仑造山带家琪式斑岩型Cu-Mo矿床中花岗闪长岩为例,试图阐明火成岩晶体群的涵义及其研究方法和意义。显微镜观察表明,花岗闪长岩的斜长石按其结晶习性可划分为5种不同类型,阴极发光图像分析证实了这一观察,并揭示了它们的生长过程。电子探针剖面分析揭示了横跨晶体切面的化学变化,进一步表明这些晶体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属于不同的晶体群。基于平衡热力学原理,推测晶体群来自5个不同的岩浆子系统,暗示形成花岗闪长岩的岩浆为多重岩浆房系统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且混合岩浆经历了快速固结过程。这些认识对于探讨斑岩型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4.
第10次青年工程地质论坛于2018年9月7~9日在三峡大学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三峡大学等单位承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协办。主要围绕"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问题"主题展开研讨,共有来自国内78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300余位代表参会。论坛活动由学术报告和野外考察两部分组成,其中,青年学者报告55场,研究生报告12场。各位代表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争鸣,气氛十分融洽。碰撞出了新的学术火花,催生出了新的学术思想。为青年工程地质论坛的不断前行和青年人才的成长,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动力。  相似文献   
745.
中国研学实践基地是我国研学旅游的重要载体。综合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系统探究其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全国尺度来看,研学基地整体上呈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态势,不同类型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主要形成了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为核心的高密度区。(2)从区域尺度来看,研学基地在三大地带间呈现出“东西多、中部少”态势,在八大区域间呈现出从沿海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再到西北内陆地区递减的分布规律。(3)从省域尺度来看,研学基地分布具有明显空间自相关特征,热点区呈现“L”型带状分布,冷点区呈现“V”型片状分布格局。(4)从市域尺度来看,研学基地集中分布在我国的Ⅰ型和Ⅱ型大城市,热点区集中在我国的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周围。(5)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潜在客源市场、旅游产业规模和政策支持力度对研学基地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且各因素影响强度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对优化我国研学基地的空间布局,助推研学旅游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46.
为研究水解鱼蛋白(FPH)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60%的鱼粉(FM)组为正对照组,以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40%的FM作为负对照组(含36%的FM),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3个梯度水平(3%、6%、9%)的FPH作为实验组,分别喂养大菱鲆幼鱼74 d。研究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6%和9%的FPH可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并达到与正对照组相似的效果。添加不同含量的FPH会改善大菱鲆幼鱼的后肠形态,且改善状况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愈加明显,当FPH添加水平达到9%时,可显著增加大菱鲆幼鱼后肠的肠绒毛直径比、肠上皮细胞高度和微绒毛高度。与负对照组相比,9%FPH组显著提高了血浆和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浓度。此外,饲料中添加6%和9%的FPH显著促进了PepT1的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水解鱼蛋白是一种潜在的替代鱼粉的有效蛋白源,可起到改善大菱鲆幼鱼生长指标、提高机体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促进肠道吸收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7.
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对地表水面积(SWA)开展动态监测有助于明晰地表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技术,综合利用混合指数规则集、线性斜率、多元线性回归和偏微分分解等方法,揭示了黄河流域SWA的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厘定了降雨、温度、植被叶面积指数、前一年SWA和水利水保措施与人类用水活动等其他因素对SWA的影响量和相对影响率。结果表明:① 地表水体总体识别精度为97%。1986—2019年全流域永久性SWA年际增长速率49.82 km2/a,其中主河道区贡献83.2%,且2001年为SWA变化由减小到增加的转折点;季节性SWA年际减小速率-79.2 km2/a,其中子流域区贡献61.8%。② 除红碱淖SWA呈显著持续减小外,其他主要天然湖泊SWA均较为稳定;6个主河道大型水库中,小浪底和龙羊峡水库SWA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在86个子流域中,50个子流域SWA呈增加趋势,主要分布于流域中下游。③ 非气象要素对SWA的影响均大于气象要素影响作用。降雨对SWA的增加作用最小,温度上升造成中游地区SWA减小,但却导致源区SWA增加。植被叶面积指数增加导致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SWA变化斜率分别增加10.12 km2/a和7.26 km2/a。其他因素对子流域区SWA增加呈负作用,这表明子流域内剧烈用水活动对SWA的减小作用大于水利水保措施对SWA的增加作用,但是分布于主河道中的大型梯级水库调蓄功能可显著提升其对主河道区SWA的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748.
文章阐述了大洲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和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了实行社区共管、建立生态教育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9.
青海湖克土沙地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机制与效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棘造林是青海湖克土沙地主要治沙措施,通过改变风速廓线垂向风速增加幅度、增加地表粗糙度和改变风沙流结构的机制实现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效益。根据2010-2012年连续3 a的沙棘沙丘与流动沙丘的春季风沙观测和植被调查,沙棘沙丘的风速廓线对数递增规律、输沙量和沙粒粒径的指数递减规律均被破坏;2012年沙棘沙丘在1 m高度以下的防风作用增加到22.75%,总体固沙效益较2010年增加近10%;同时,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效益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弱,随植株高度与冠幅增加而增强。综合风沙防护机制与效益,沙棘造林技术在克土沙地以及整个高寒沙地生态治理中极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50.
基于遥感和GIS的青海湖流域冻融侵蚀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依据1∶100万西宁幅地貌图,获取了青海湖流域冻融侵蚀界线.利用遥感和GIS方法获得了流域内地形、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类型5个评价因子数据,在GIS中通过建模及空间分析,获得了青海湖流域冻融侵蚀强度等级类型及空间分布信息.结果表明:研究区冻融侵蚀发生的总面积是14 875km2,其中,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居多,分别占冻融侵蚀总面积的28.75%和62.57%;剧烈侵蚀和强烈侵蚀占少部分,分别占冻融侵蚀总面积的3.33%和0.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