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为了研究红边波段对水稻生育期识别的影响,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两种算法,对水稻的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成熟期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归一化差值红边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red edge index,NDRE)、红边叶绿素指数(chlorophyll index-red edge,CIrededge)识别的总体精度明显高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绿边叶绿素指数(chlorophyll index-green,CIgreen)、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的总体精度。NDRE在拔节孕穗期的用户精度比NDVI低,而在分蘖期、抽穗扬花期、成熟期的识别精度比NDVI高。相比于CIgreen,CIrededge在抽穗扬花期识别精度更高;各波段组合识别水稻生育期的总体精度表现为RGB+RE>RGB+NIR+RE&g...  相似文献   
22.
蔡璐依  张灿  何毓新 《湖泊科学》2023,35(3):922-933
C25高支链类异戊烯烃(C25HBIs)通常被认为是指示硅藻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近年来在长江下游湖泊沉积物中被广泛检出。尽管云南湖泊分布广泛,但尚未有C25HBIs检出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洱海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首次指出其存在C25HBIs化合物,并通过分析不同C25HBIs化合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解析其生物地球化学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洱海表层沉积物中存在C25:1 HBI和C25.2HBI化合物,但均未检测到同分异构体。洱海沉积物中C25HBIs浓度为11.18μg/g(TOC),显著高于富营养化的太湖,与澄湖相当。C25:1 HBI浓度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而C25:2HBI浓度则相反,因此C25.1HBI可能表征了洱海南部湖区的优势硅藻。在C25.2HBI浓度较低(<0.4μg/g)的沉积物中,C...  相似文献   
23.
印度国家天然气水合物计划(NGHP01)于2016年实施第1次钻探,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印度大陆边缘的广泛分布。选择位于克里希纳-戈达瓦里盆地(KG盆地)的NGHP01-07D和NGHP01-15A钻孔,基于测井数据和岩心样品估算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分析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状态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基于各向同性介质模型利用电阻率和声波测井计算NGHP01-15A钻孔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为0. 2%~33. 0%,平均值为9. 6%,在NGHP01-07D钻孔利用电阻率计算获得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高于岩心氯离子异常和气体释放获得的结果,但是基于各向同性岩石物理模型利用声波测井计算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与岩心结果一致,平均值为5. 0%。前人研究认为NGHP01-10D钻孔中天然气水合物以相对较高饱和度富集在高角度裂隙中。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推断在克里希纳-戈达瓦里盆地存在3种不同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即泥岩中砂质夹层各向同性储层、泥质/粉砂质高角度低连通性的低饱和度裂隙储层和泥岩中高角度高连通性的高饱和度裂隙储层,并提出对应的3种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24.
北极拥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同时也是全球变暖最关键的敏感区,世界各国针对北极地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计划,并开展了多年的北极海洋科学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7年SCIE文章,采用文献计量与引文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分析了13784篇北极海洋科学研究的整体态势与热点前沿,结果表明:①全球北极海洋科学研究呈现出加快增长趋势,近5年的发文已经翻了一番,年均发文在689篇以上; ②环北极八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美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挪威、丹麦研究基底深厚但近年发展稍缓,英国、德国是主要的非北极研究国,瑞典、法国的论文质量均衡,中国、波兰、格陵兰和荷兰则是该领域的后起之秀; ③俄罗斯科学院在本领域发文最多但文章质量良莠不齐,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丹麦&格陵兰地质调查机构与挪威海洋研究所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研究占比高,哥本哈根大学、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在该领域科研影响力较大; ④全球海洋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地质学、海洋学、环境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以及气象学与大气科学等领域,研究热点包括北极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冰川消融与海平面上升、北极生态系统特征结构、北极海洋酸化与污染防治等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冰上丝绸之路”和《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的发布,建议我国针对本国情况制定综合性北极科研计划,并注重科研机构间跨部门、跨领域的研究合作,加强与环北极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并开展国际规模的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25.
太行寻秋     
<正>今年十月一日,正值祖国七十华诞。我们带着假期轻松愉悦的心情,一行十几人踏上了太行寻秋之旅。路途的漫长并不显得寂寞,在车上,通过手机直播,天安门广场上国庆大阅兵那庄严神圣的时刻,让我们见证祖国的繁荣强盛。感慨之余,打开便携式音响,大家激情满怀同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为你唱首赞歌……载着一路欢声笑语,渐渐驶入太行深处,沿着弯弯曲曲忽高忽低的山路,车窗外那鳞次栉比的山峰,以及各种植被,各色野花,依次映  相似文献   
26.
利用山东威海CINRDA/SA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等,对2018年9月8日发生在威海文登机场附近的一次下击暴流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下击暴流天气发生在高低空一致的西北气流背景下,午后太阳辐射使得低空大气加热显著,形成了强烈的不稳定层结。2)大气层结特征呈喇叭状温湿分布,850 h Pa以下接近干绝热的温度直减率,为下击暴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3)地面辐合线为风暴单体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4)从多普勒雷达产品上看,风暴初始回波发生在午后海风锋触发的晴空窄带回波上,通过单体间的合并加强,发展成为多单体风暴;下击暴流出现前,对流风暴回波强度及高度明显发展,成熟阶段的对流风暴伴有回波悬垂结构和三体散射特征,伴随着强反射率因子核心的持续下降,下击暴流迅速到达地面,径向速度图上存在明显的中层辐合、旋转、低层辐散的现象; 5 km以上60 dBZ强反射率因子核心的下降,结合径向速度中层辐合、低层辐散特征可提前3~9 min预警下击暴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长期以来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为了探究安徽省黄山市近3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本文选用1989、2000、2009、2019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黄山市、黄山景区、黄山市主城区与非主城区近30年的生态环境进行质量评价.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选取了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4个生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黄山市的生态质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如下:(1)黄山市的生态质量从1989年到2019年间不断上升,MRSEI值上升了46.39%.(2)1989—2019年间,生态质量变好的区域面积为7822.747 km2,主要集中在非主城区、黄山景区.变差的区域面积为419.185km2,且大多集中在黟县盆地、新安江河谷盆地.(3)主城区在1989—2009年间生态质量上升,在2009—2019年间生态质量下降,表明黄山市生态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黄山市政府的一系列保护环境的举措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8.
29.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正射纠正的DEM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高分辨率商用卫星遥感影像正射处理的一般原理及方法,对不同的布点方案下的DOM纠正精度进行分析,以提高正射影像生产的精度及生产效率。同时,针对DOM现势性不够以及特殊区域的扭曲变形问题,探索进行DEM技术修复的方法,从而提高DOM产品的成图质量,在DOM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气象观测资料表明,在当前全球暖化背景下高海拔地区的增温速率更快,其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但是,高海拔地区如何响应快速气候事件,由于古气候古环境重建资料在高海拔地区较少,这一问题还没有很好的回答.为此选择云南省高山湖泊错恰湖为研究对象(海拔约3960 m),分析了湖泊沉积岩芯(深度范围90~244 cm)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重建了末次冰消期(19000~9500 a B. P.)沉积物有机质来源的变化,进而推断古气候演变.在17800~17000 a B. P.,错恰湖有机质以陆源输入为主,水生贡献相对减少,气候以暖湿为主;在17000~15100 a B. P.,水生有机质的贡献的比例增加,气候以冷干为主;在15100~12700 a B. P.,湖泊沉积有机质的陆源贡献增加,水生贡献相对减少,气候相对暖湿;在12700~11400 a B. P.时段,湖泊沉积水生有机质来源相对增多,气候相对冷干.与其他区域和全球气候记录对比发现,错恰湖的沉积记录指示的气候变化事件,受高纬冰量以及北大西洋驱动的西南季风突变所影响,在末次冰消期记录的4个明显的千年尺度气候事件,在时间上与First warmth、 H1、 B-A和YD事件相对应.与云南地区其他湖泊记录对比发现,小型湖泊或高海拔湖泊对这些全球快速气候事件的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