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文章应用高温高压腔连接紫外_可见谱仪研究了150℃条件下铅在含氯溶液里的物种形式。实验的体系是Pbs_NaCl_HCl_H2O。实验结果表明,铅在含氯溶液里的物种形成有2个步骤:Pb2 Cl-→PbCl ,PbCl Cl-→PbCl2,处于平衡态时为PbCl2。溶液的氯浓度、温度、反应延续时间影响物种形式。  相似文献   
32.
张荣华  张雪彤  胡书敏 《矿物学报》2007,27(Z1):242-244
含金属流体,由超临界区进入低于临界温度或/和临界压力的区域,进入气液两相区,这时出现沸腾现象.金属会重新分配在气与液相里,一些金属可能进入气相,这是一个国际学界关心的课题.美欧学者观测火山的气体喷发时发现气体里存在有大量金属.研究矿床的矿物流体包体时发现热液的沸腾.如斑岩铜矿,高(或低)硫化物的金矿床,钨锡矿床.多数学者认为沸腾现象是导致金属和脉石矿物沉淀的原因,只是少数人注意到气体可能迁移金属(Zhang和Hu,2002;Zhang,et al.,2007).  相似文献   
33.
以铜陵胡村矽卡岩型铜矿为研究对象,选择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在22 MPa恒压、不间断流动条件下,与纯水在叠层反应器中进行水-岩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岩反应速率与流体流速成反相关,与流体在体系内的停顿时间成正相关。铜陵地区Cu,Mo等金属矿化普遍分布于岩体附近可能与此有关。成矿流体中的Cu可能主要是在超临界态流体中迁移,在低于临界态条件下从流体中析出;而在体系温度较低时,主要成矿元素Cu难以从岩石中溶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Cu,Zn等成矿元素的溶解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些成矿元素在空间上出现分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4.
地幔中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下,并与岩石矿物进行相互作用。超临界流体在减压时会分离出气相与液相,而气相内可以携带金属迁移。因此研究在超临界水中金属元素的活化迁移对成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化学动力学实验方法为研究矿物开放-流动体系内的溶解与沉淀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途径,认识矿石沉淀的  相似文献   
35.
MapReduce在云计算及其相关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其应用到图像处理中可以提高计算效率。然而,该模型设计的初衷是处理文本数据,对图像等二进制文件的处理支持能力相对不足。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基础上,作者从MapReduce概述、图像数据格式设计和图像处理算法研究和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典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探讨了MapReduce在图像处理研究中的发展趋势。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对MapReduce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对扩展MapReduce的应用范围和提高图像处理速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地质-地球化学家和相关其他行业专家学者认为气体迁移金属的研究是一个前沿科学问题.化学和化工、能源工业部门认为是一个重要科技问题.他们重视热蒸汽里可以溶解重金属的研究,如气轮机、水热实验里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张雪彤  张荣华  胡书敏 《中国地质》2017,44(5):1027-1028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利用地球化学动力学实验室流动反应装置(国家发明专利)探索高温高压下水(卤水)与橄榄岩相互作用产出氢气和甲烷的生成机制。实验发现:400℃反应时释放很高浓度氢气和甲烷等可燃气,同时橄榄岩发生蛇纹石化。实验表明氢和甲烷可能来自地下深处,这是蛇绿岩与油气有关的实验依据。近年来发现:大西洋中脊的一些水热活动地区,热水与超镁铁岩石反应。喷口流体富含甲烷、氢和  相似文献   
38.
张荣华  胡书敏  张雪彤 《岩石学报》2017,33(10):3302-3318
长江中下游火山岩盆地中金属矿床和蚀变分带的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内带深色蚀变带和外带浅色蚀变带,形成于600℃到100℃范围。两类蚀变带分界温度大致是300℃。大金属矿床蚀变分带剖面显示出热液系统存在有明显的温度梯度。通过与背景岩石(玄武岩石)对比研究表明,自下而上的不同蚀变岩石中主要元素含量显著变化,交代作用中的代出和代入元素在空间上是演化的。25~400℃和23MPa下矿物(钠长石、阳起石、透辉石、钙铁辉石)-H2O、岩石(玄武岩)-H2O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实验表明,金属元素释放速率是温度的函数。在恒压升温过程中,从20℃到400℃,硅酸盐矿物、玄武岩中Si溶解速率不断上升;在300~350℃时,Si、Al溶解速率到最大数值。随后,温度再上升导致溶解速率下降。在300℃时,大部分矿物中Ca、Mg、Fe、Na溶解速率较高,溶液里的Ca/Si、Mg/Si、Fe/Si、Na/Si等都高于矿物中对应元素的计量比。矿物反应后的表面存在富集硅的淋失层,或有富硅铝矿物(粘土矿物)出现。在300℃时,Si溶解快于其他金属元素,溶液中金属元素与硅摩尔浓度比(Ca/Si、Mg/Si、Fe/Si、Na/Si)等都低于矿物中的计量比。矿物反应后的表面缺少硅的淋失层,或者有贫硅矿物和铁氧化物出现。作者还进行23~35MPa、20~550℃玄武岩与水反应实验。上述高温高压下矿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反应动力学实验和流体-玄武岩相互作用实验,对于理解金属矿床及蚀变分带形成机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海面陶罐施肥方法的应用为北方广大贫瘠海区的养殖开辟了一条道路,但目前我国的化肥生产量还不能满足要求,在小面积生产条件下,陶罐肥料的利用率只有10%左右,而且由于肥料、陶罐和人工的消耗,产品的成本也较高,最理想的办法应当是向自然肥沃的海区扩大海带的养殖。根据以往的调查和实验结果,我们推测在浙江嵊泗列岛附近适宜海带生长的时间最少有4、5个月,如果用夏苗海带进行养殖,估计海带能够在这期间内生长达到商品标准并能产生孢子囊群。当然,这些地区由于受长江、钱塘江以及其他沿岸江河的影响,海水很混浊,透明度(透明度盘可见度)很小。距岸较远的地区如嵊山区,海水透明度虽然较大,但在主要生长季节的冬季,仍然很小,四月间南方暖流北上后海水透明度才逐渐增加。这种情况是不利于海带生长的,但由于人工筏式养殖法的优越性,光照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养育水层而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0.
张雪彤  张荣华  胡书敏 《地质学报》2016,90(8):1846-1859
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流体原位观测实验研究有了巨大进展。使用金刚石压砧结合各种谱学方法及同步辐射光源技术,在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原位直接测量水和水合物结构性质,已经获得关于地球内部流体的分子-原子尺度信息的新实验数据。本次研究通过金刚石压砧对高压(10GPa)和高温高压(800℃/3GPa)NaCl-H_2O和NaCl-D_2O-H_2O的红外谱原位直测,研究了高压和高温高压下水分子结构。发现高压高温水分子OH振动频率随温度升高向高波数变化,而且,在临界态区域时水分子间的氢键网络破坏。水分子OH振动频率随盐度升高向高波数变化。水分子的其它方式运动的频率也随温度改变。实验说明了水分子在极端条件下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地球内部由深到浅,不同深度上的流体性质不断变化,如水的密度、介电常数等物理参数随温度压力改变,水的性质在临界态会出现突变。这些变化可以用高压高温的水的各种谱学特征来表征。水的性质取决于水的分子结构(键态)、分子振动方式。在跨越临界区时的水性质异常涨落与水分子结构变化、分子振动形式变化和氢键网络破坏有关。高温超高压流体原位红外谱观测实验是从分子尺度认识地球内部流体性质。水分子尺度的信息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地球深部流体性质、活动及物质相互作用,有利于理解岩石圈和地球深内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