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多因素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常用的地震灾害中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和方法评价指标单一,难以有效体现不同因素对人员伤亡的影响等不足,根据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对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参与构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的因素。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基于多因素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并考虑次生地质灾害对评估结果的修正,提高了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在四川地区的适用性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2.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是践行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了解抗震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地区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现有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在市县层级应用薄弱、针对性不强、基本未考虑地质灾害的影响等问题,在分析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宝兴县为例,设计并构建操作方便简单、针对性强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为地方政府地震灾害风险管理、防御和风险处置等提供方法和方案,切实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御能力,有效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3.
植被是海岛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岛陆地环境与大陆的差异性,现有的陆域植被调查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海岛植被。亟须结合现有成熟的陆地植被调查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海岛,对调查方法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地测试,积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适用于海岛特殊地理环境海岛植被调查技术方法。文章针对植被调查中的样线法,以北长山岛两种不同面积的调查区域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样线设置方法,明确在该岛屿何种坡向、坡位,何种类型植物群落中设置样线,以及设置多长的样线才能够较为完整地代表该调查区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同时降低大量的调查时间,最终确定最优的海岛样线设置原则,为海岛植被群落调查中样线的有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4.
深海水下机器人主要用于深远海地质、矿物资源和生物调查研究,以及海洋石油工程服务等水下综合作业,能够实现深海近底高精度、长时间的定点取样作业及其他精细化调查。本文结合国内外深海ROV装备和技术发展现状,以新研发的6000米级“海龙III”号ROV搭载“大洋一号”船执行的2018年南海综合海试和48航次为例,从深海试验流程和方法、浅水区功能测试、深水区功能测试、深海观测及取样功能测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ROV海上试验和应用作业过程,对作业水深、功率配置、水下运动能力、搭载能力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验证。经过海上功能测试和试验性应用结果表明,“海龙III”ROV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系统在不同深度、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观测取样作业能力,创新了深水ROV作业方法手段,分析得出此类装备目前在国内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后期改进计划,以期为深海ROV的海试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5.
文章利用观测和模式数据, 并基于混合层盐度收支方法, 研究了热带东太平洋淡水池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 热带东太平洋淡水池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由海表强迫(蒸发与降水)、水平平流和次表层过程共同控制。淡水池的季节变化主要分为扩张与收缩两个阶段。4月至11月为扩张阶段, 淡水池向西扩张, 最大体积和面积比最小时扩大将近一倍, 分别达到2.83×10 5km 3和8.94×10 6km 2。热带辐合带向北移动带来的强降水是淡水池扩张的主要原因, 海表强迫决定了混合层盐度降低。12月至3月为淡水池收缩阶段, 海表淡水通量的减弱、水平平流和次表层过程的增强导致混合层盐度升高, 淡水池向东收缩。  相似文献   
146.
渤中凹陷古近系发育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和东营组三段(东三段)3套优质烃源岩.利用古生物、微量元素、同位素等资料,分析渤中凹陷古近系湖盆的古气候、湖盆类型、水体性质,探讨古生产力、有机质保存条件和烃源岩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沙三段和东三段沉积时期,古气候温暖湿润,渤中凹陷为半封闭—开放型的平衡充填...  相似文献   
147.
大港南部滩海区构造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港南部滩海区构造及油气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断裂是控制大港南部滩海区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油气主要分布在各主要断层的转折和交汇处,这些断裂的主要活动期为沙河街和东营期,因此,南部的滩海区的油气主要分布在古近系,有利的勘探目标应是东一段、沙一段和沙二段层位。  相似文献   
148.
基于单片机和GPS信号的校频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基于INTEL 80C196KC单片机的校频系统,包括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该系统通过利用GPS接收机得到的1PPS秒脉冲信号,实现对晶体振荡器频率的校准,从而获得一个短期及长期稳定度都比较优良的时间频率标准。该系统采用了量化时延原理进行短时间间隔比对,对测量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  相似文献   
149.
基于“3S”技术,结合水文、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围绕喀斯特水动力效应、地貌响应及缓冲区的缓冲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贵南铁路对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貌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南铁路线路穿过荔波-环江喀斯特的缓冲区,未穿过遗产地,对遗产地地貌价值无直接影响;2)线路以桥梁、隧道、路基的形式穿过缓冲区,以桥梁形式跨过遗产地上游地表河与地下河,河中不设桥墩,基本不影响遗产地上游水质水量;缓冲区的九万大山二号隧道可能使缓冲区隧区降深漏斗带内地下水位降低,但对遗产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喀斯特作用过程的影响极小;位于缓冲区的路基出露处均为非喀斯特地貌,不影响遗产地喀斯特地貌;3)遗产地大、小七孔与茂兰-环江2个片区分属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无统一的地下水水力联系,贵南铁路对遗产地2个片区之间地下水水力联系及喀斯特作用过程无影响;4)线路将影响缓冲区的13个峰丛洼地共计面积5.32 km2,占缓冲区总面积的1.22%,基本不影响缓冲区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秦宏  张莹  叶川川 《海洋科学》2017,41(12):110-116
基于实现海水养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了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的研究视角。对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由海水养殖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并分析了每个子系统的构成要素,阐述了三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实现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耦合,可以提升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率,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