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刘杰  黎照  杨渝南  张子睿  唐洪宇  高进  申剑 《岩土力学》2020,41(12):4127-4136
自主研发一套能从可视化角度反映岩石单裂隙渗流特征的装置,并以模拟岩石的变形模量为主要技术指标,获得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的添加剂含量为:促进剂0.8%、硬化剂0.6%、消泡剂0.6%;通过二次翻模精确复刻技术得到原岩裂隙面粗糙度,为研究细微观裂隙渗流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可视化装置与原岩装置模拟试验,得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系数,进而推出原岩渗流流量的修正公式,获得了渗流量、渗流面积等能反映原岩性能的相关参数。阐明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对渗流量的影响效应?总及其影响的内在机制;与以ELE仪器为研究平台的渗流试验进行异同性分析,得到两者渗流量之间存在差异的相对变化系数,证明可视化渗流装置研究岩石裂隙渗流是合理可行的。利用该装置开展空间多角度试验,在耦合粗糙度、渗透压、围压、空间多角度、水自重效应等多因素下,通过渗流面积数字化自识别技术为精确获取岩石渗流特征的相关参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2.
基于天绘二号微波测绘卫星的总体设计和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发展,以卫星影像成果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备份恢复提取为目的,研究并设计了数据存储管理分系统。首先着眼于各类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需求进行分系统的功能子系统设计;再以功能设计为基础,进行体系架构、工作流程和接口关系等软件设计;然后从存储能力、归档能力和元数据索引等方面进行分系统的性能指标设计;最后从实际运行状况方面分析了分系统的整体应用性能。结果表明,该分系统的设计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3.
114.
本文通过分析iSCSISAN的技术原理和工作机制,结合研究WebGIS的系统架构方式,探讨iSCSISAN应用于WebGIS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现途径,以解决制约性能的服务器负载与网络传输负载过重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15.
开展生态状况评价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方正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19年9月的Landsat 8卫星遥感数据,提取了该地区3个县的地面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亮度和湿度;之后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将生态状况划分为优良、良好、中等、一般、较差5类;最后利用2020年的GlobeLand 30数据结合目视解译,在研究区划分出林草地、建设用地、旱地和水田,并分别以各县域和用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开展生态状况评价与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各县域间的生态状况差别不明显,且整体上均为良好,其中优良、良好、中等的区域占比约96%;不同用地类型间的生态状况差异较大,其中林草地以优良、良好为主,建设用地以中等、一般为主,旱地以良好为主,水田以良好、中等为主。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巴彦—方正地区的生态状况,可为绿色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6.
基于地貌分区的陕西省区域生态风险时空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采用“概率—损失”二维风险模型解构陕西省区域生态风险,基于地貌分区视角识别多源风险类型的同时以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关联要素合成潜在生态损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2000—2015年单一风险要素及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并基于地貌分区视角结合重心模型探讨了生态风险的时空迁移。结果如下:① 2000、2015年陕西省多源危险度分别为0.3837、0.4558,上升18.79%,大致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沿南北轴线呈现“W型”展布;潜在生态损失分别为0.5537、0.6270,上升13.24%,除高原南部与秦岭东部山区外,生态损失均呈现高值;区域生态风险分别为0.2429、0.2865,上升17.95%,空间上呈现“三高夹两低”的分布格局。② 从时序变化来看,秦巴山地保持较低风险且风险变化率较小;黄土高原与风沙过渡区变化率处于中等,后者面临较高风险;汉江盆地风险最高,该区域与关中平原分别为风险变化率的首位与次位。从生态风险重心变化趋势看,黄土高原与风沙过渡区重心均向西南移动,关中平原与秦岭山地重心东移趋势明显,汉江盆地与大巴山地重心跃向东南。  相似文献   
117.
为论证疏港公路对台州湾水域的影响,收集并分析了台州湾及附近海域水文、水下地形等资料,针对台州湾潮流运动特性,建立了大范围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利用实测资料从潮位过程、流速流向等方面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模拟台州湾的潮流运动特征。若采用全实堤结构形式,疏港公路建成后,沿公路两侧局部范围的潮动力主要表现为减小,其中南侧减小显著。头门岛南侧原规划港区范围的潮动力减幅均超过5%,其中规划内港池处在潮动力减小20%以上的区域内,潮动力减小10%的等值线在南山岛附近水域。白沙东南侧水域的潮动力仍有微幅增加。位于疏港公路北侧的北洋涂以东附近水域,潮动力明显减小,减幅为5%的等值线在北洋涂围堤4 km以东。头门岛与东矶岛、田岙岛、石坦岛之间的潮汐通道内潮动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增强幅度在2%以上;大竹山北侧水域潮动力增强幅度大于5%的水域面积近22 km2。采用疏港公路开口方案,疏港公路建成后,沿疏港公路的潮动力变化稍大,其它海域潮动力变化强度小。北洋涂东侧海域的潮动力明显减弱,减弱幅度大于5%的区域限于离围垦堤东2 km范围内;以大竹山东北角点为中心,方位角约350°方向,有一带状潮动力减小区,其中减小2%的带宽约1.5 km,减小5%的带状位置离大竹山最远约2.2 km,该流速减小区位于开口区涨潮流的东侧,有淤积趋势;从大竹山到头门岛段疏港公路的北侧,潮动力减小区总体呈"半哑铃"状,其中减小5%的等值线离公路或岛岸窄处仅300 m、宽处也只有700 m左右,该潮动力减小区均为浅水区;头门岛东侧水域和东北侧潮汐通道内的潮动力微幅增加;小竹山附近的潮动力也稍有增加。总体而言,方案没有引起头门岛北侧水域不利于开发建港的潮动力变化。通过对不同疏港公路方案和规划港区方案实施引起的工程海域流场变化和潮动力的分析论证得出,疏港公路全实堤形式会引起规划港区水域的潮流速较大幅度地减弱,在此基础上港区按规划方案建成后,港池和航道均有较严重淤积。疏港公路麂晴山至大竹山段开口2 km、大竹山至头门岛实堤方案有利于保护性开发头门岛港口资源。研究表明,从潮流泥沙角度而言,头门岛北侧水域也具备建港条件。  相似文献   
118.
晟南 《国土资源》2008,(4):56-57
国际石油价格自今年年初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后居高不下,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能源需求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一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临澧县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必须依靠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措施手段来实现或保证。  相似文献   
120.
1956年初夏,才饮长沙水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面对滚滚长江,挥动如椽之笔,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脍炙人口的诗句。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万里长江上,20余座长虹飞架,天堑已成通途。随着滔滔长江东流入海,在中国辽阔的沿海地区,我们惊喜地看到,数十座钢铁长虹即将拔地而起,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