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局部不规则地形对地震波散射问题是地震工程学重要的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地震动强度以及地震震害程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其定性与定量的结果对于一些大尺度工程(如大跨度桥梁、长输管线等)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问题的理论研究方法通常有数值法和解析法.数值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单元法、离散波数法、以及各种混合方法;解析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波函数展开法.  相似文献   
62.
采用"虚拟断层法"给出了地震动衰减关系中震中距和断层源距转换关系。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经验公式确定虚拟有限断层破裂参数(L,W,Ф,δ,Z_(TOR),hypX,hypY),针对断层走向Ф没有经验公式可用的情况,给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断层走向确定方案。然后,利用上述7个破裂参数,联合震中距R_(EPI)和场点震中方位角θ,或者震中经纬度LL_(EPI)和场点经纬度LL_(SITE),计算4个断层源距(R_(JB),R_(RUP),R_X,R_(Y0)),无需获取有限断层模型端点经纬度。在此基础上,初步对比了震中距R_(EPI)和断层源距(R_(JB),R_(RUP))的差异及其对PGA的影响,总体上存在R_(EPI)≥R_(JB)和R_(EPI)≤R_(RUP),R_(EPI)产生的PGA介于R_(RUP)和R_(JB)之间,距离差异和PGA差异都随震级增加而增大,随距离增加而缩小最后趋于一致。本文方案可以较好的处理震中距和断层源距引起的地震动差异问题,在地震动预测图ShakeMap制作、核电等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新的水工建筑设定地震反应谱确定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利用HHT方法分析了线性SDOF体系在共振状态下的强迫动力响应,系统地研究了线性SDOF体系在简谐波、线性调频波与正弦调频波输入下处于共振状态时结构动力响应的H ilbert谱与本征模态函数的特征,并且将H ilbert谱、Morlet小波谱及Fourier幅值谱所蕴含的物理意义及分辨率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Fourier幅值谱相比,H ilbert谱在刻画非平稳时程的某些时变特征方面更加直观,其物理意义更加明确,而与Morlet小波谱相比H ilbert谱则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64.
相邻地形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采用透射人工边界的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相邻凸起地形对地震动反应谱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相邻凸起之间距离的变化对地形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单一凸起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相比,相邻地形的存在对地震动反应谱谱比曲线的形状影响不大,但是却对谱比的值具有较大影响,而且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与地表观测点的位置有关;2)相邻凸起地形的存在对凸起平台段中点地震动高频成分的放大效应具有较大影响,随着相邻凸起之间距离的增大,该影响效应逐渐减弱,多个相邻凸起构成的组合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逐渐接近单一凸起地形。  相似文献   
65.
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结合人工透射边界理论,研究局部坡地地形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分析坡高、坡角对地形放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坡地地形斜坡段各点反应谱谱比最大值沿坡高逐渐增大,坡脚点对地震动反应谱谱比呈缩小效应;坡底段各点反应谱谱比接近1;坡起平台段空间点受地形效应的影响较大;坡高和坡角对地形效应的影响较明显,当...  相似文献   
66.
采用数值方法合成地震动时,除对反应谱拟合外,对峰值位移的拟合和天然地震动非平稳特性的模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小波函数的拟合方法,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合成目标反应谱和峰值位移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可用较少的迭代运算实现对目标反应谱和目标峰值位移的较高精度拟合;相较于...  相似文献   
67.
回顾总结了近20年国内外关于地震动场地调整系数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分析强震动观测和数值理论方法在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参数影响方面的效果,总结各类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结合国内外相关规范条文对比分析国内外的主要成果,得出我国软土的场地调整系数值小于国际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基于目前国际地震区划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及各行业相关规范的新技术需求,对新一代区划图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
近断层速度脉冲的地震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韬  赵凤新  张郁山 《地震学报》2006,28(6):629-637
在搜集了大量近断层具有速度脉冲的记录后,对有速度脉冲和无速度脉冲的记录的反应谱和特征周期进行了对比,将近断层记录的反应谱与我国规范标准反应谱进行了比较, 还将各次地震有速度脉冲记录的反应谱和特征周期与规范标准谱及规范给出的特征周期进行了比较. 通过比较可知,在长周期段(大约在1.5 s以后),有速度脉冲记录的反应谱值要比无速度脉冲记录的反应谱值大;计算特征周期时,对于近断层记录,T1和T2有后延的趋势, 采用不固定频段的方法计算更加合理; 无论是相对我国规范的Ⅰ类还是Ⅱ类场地, 有速度脉冲记录的特征周期比规范中给出的值都要大,均在规范值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69.
唐山响嘡强震动观测台阵局部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静茹  张郁山 《地震学报》2017,39(6):970-974
<正>大量震害实例表明,地表附近的局部场地条件显著地影响着地震动特征,进而影响着结构的地震反应和震害程度及分布(谢礼立等,1999).只有获取土层场地的强震动观测数据,才能对现行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理论、计算模型和方法加以验证,给出定量的预测(谢礼立等,1999).基于这种考虑,"八五"期间,完成了  相似文献   
70.
针对10种不同坡角的凸起地形,采用基于透射边界的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研究了局部凸起在SV波斜入射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和反应谱谱比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地震波以一定的角度斜入射时,地表大部分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大于垂直入射的情况;②在计算模型宽高比一定的情况下,最不利入射角度与坡角有一定关系,且地表最不利位置随坡角增大由凸起台地边缘向中心移动;③入射角度对凸起地形地震反应谱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不但影响谱比的幅值,也影响谱比曲线的形状,斜入射时各关键节点大部分周期点的谱比值大于垂直入射,入射角度对反应谱中的高频成分影响较为显著,而对长周期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